一個人,帶動一群人
公益發起一呼百應。義工聯合會是德安縣首個且最具社會影響力的民間義工組織,他們十年如一日,用愛心之舉溫暖城鄉,曾被評為“九江市十大優秀志愿服務組織”。“第一次參與愛心活動時,‘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快樂,我至今難忘。”回首當初,義工聯合會發起人、德安二中老師鄧新國記憶猶新。2006年6月,鄧新國發起倡議,準備籌建一支有固定成員的義工團隊。讓他沒想到的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倡議得到了志同道合愛心人士的積極響應。2006年12月,德安義工聯合會正式成立,義工聯的會員涵蓋了公務員、教師、醫生、個體戶、學生等群體,年紀最大的60多歲,最小的不到10歲。據統計,德安義工聯合會有正式會員300余名,舉行救災助學、助醫助殘、扶貧濟困、敬老環保等愛心活動近2000場(次),籌得善款(物)200余萬元,全部善款均用于各項慈善公益活動。
生命接力,薪火相傳。去年9月,鄉村醫生尹海龍為加拿大患者捐獻骨髓成功,一時間,“尹海龍”三個字成了德安人口中正能量的代名詞。兩個月后,德安“90后”醫生熊敏亮接過尹海龍的接力棒,踏上了前往湖南的捐獻骨髓之旅。從尹海龍到熊敏亮,一個是“70后”,一個是“90后”,都將救死扶傷作為人生共同的責任。
一群人,溫暖一座城
為進一步完善社會志愿服務體系,德安縣不斷推動志愿服務工作制度化、常態化,在全社會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同時,結合系統、行業和社區實際,分別形成了青年志愿者、黨員志愿者、巾幗志愿者等多層次的志愿服務組織,讓志愿服務就在百姓身邊。
2012年6月,德安縣志愿者協會應運而生,并相繼涌現出志愿者服務站22個、志愿者服務點32個、學雷鋒志愿服務隊98支。截至目前,全縣注冊志愿者人數1.52萬人,成立志愿服務隊159支,累計開展志愿服務活動783次,志愿服務時間51萬小時。不管是烈日當頭還是風吹雨打,“紅馬甲”始終活躍在城鄉的各個角落,他們或是維護交通秩序,或是清理衛生死角,或是勸阻不文明行為,實現了志愿服務活動常態化。每年兩次為期一個月的文明交通引導志愿服務行動,目前已有4800余人次參加了路口執勤,共同維護文明安全交通環境。
一座城,孕育一種精神
志愿者,是創建文明城市的新生力量;志愿服務,是衡量一座城市的文明標尺。從不忘初心的人民教師鄧新國,到2000余名德安義工聯合會志愿者,從以救死扶傷為己任的“70后”鄉村醫生尹海龍,到舍小家顧大家的“90后”醫生熊敏亮……他們用星星之火,點起了德安的愛心火炬,并薪火相傳;他們用一己之力,讓這座城市更有溫度。
精神彰顯出一座城市的底蘊。近年來,德安縣將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匯聚到“厚德、圖強、包容、開放”的城市精神中,把開展志愿服務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和創建文明城市的重要載體,有效整合資源,精心組織志愿者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志愿服務活動,讓來自各行各業、各具特色的志愿者隊伍成為德安縣一道亮麗風景。
江西志愿服務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專稿欄內的所有作品,包括標有“江西志愿服務網”LOGO的圖片,版權均屬于江西志愿服務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經本網授權使用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江西志愿服務網”和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注明“來源:×××”(非江西志愿服務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3.在本網的新聞信息頁面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不代表本網觀點,文責自負。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發布之后30日內同本網聯系。
※聯系方式:中國江西網 電話: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