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間,村民在導師指導下用鏡頭定格農耕之美;非遺工坊里,孩童的刻刀在歙硯上刻下文化傳承的印記;培訓課堂上,基層干部全神貫注學習數字技術應用……這一幕幕生動場景,正是我省“四個100”文化導師下鄉計劃落地生根的生動寫照。
今年2月底,來自新聞宣傳、宣講、文藝、非遺傳承四大領域的400名導師,以“四對一”的幫扶模式,深入全省100個縣(市、區),開啟為期兩年的文化賦能征程。當文化力量遇見廣袤鄉土,我們看見——鄉村“老把式”開始直播帶貨,指尖藝術變成IP產品,這場跨越城鄉的文化共振,正在重新定義鄉村振興的深層內涵。
“從試試看”到“跟著干”,點燃基層文化熱情
5月下旬,新聞宣傳導師、江西廣播電視臺都市現場融媒體中心新媒體負責人齊佳,深入遂川縣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企業直播間和家庭農場,通過理論講解、案例剖析和田間實戰,為當地農戶、網絡主播等,帶來了多場別開生面的“直播與帶貨”培訓課。
“起初,大家心里犯嘀咕,城里人能懂咱農村的事兒?”遂川縣曉耕農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羅雪峰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參加首場培訓后,他的疑慮打消了,“我做電商好幾年,賬號不溫不火。齊老師精準指出問題,教的都是接地氣、用得上的實招。”此后,羅雪峰成了培訓課的常駐學員,經常主動向齊佳請教,還帶動創業伙伴加入。
三個月的導師工作,讓齊佳感慨良多:“深入鄉村,才發現農民的需求如此旺盛。大家認真學習的勁頭,讓我感覺自己是被需要的。我將毫無保留地將專業知識傳授給大家。”
在齊佳的指導下,羅雪峰正積極打造生態農業賬號,為農產品宣傳開拓新路徑。“跟著齊老師干,我對做好電商充滿信心!”羅雪峰的話,道出了眾多學員的心聲。
放眼贛鄱大地,文化導師送去的精彩文化活動,正吸引越來越多的群眾從“看熱鬧”變成“唱主角”。以南昌市西湖區為例,宣講導師、南昌航空大學副教授黃志遠每周開設的紅色手風琴課程場場爆滿,累計吸引200余名來自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群眾熱情參與。
從“心愿清單”到“施工圖”,讓文化資源精準“滴灌”
“留車村想要籃球,已完成;村民希望多些文化活動、多講好聽的故事,正在做;基層宣講員希望多些接地氣的培訓,正在做……”在江西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曾過生的筆記本里,密密麻麻記錄著他在尋烏縣走村入戶調研梳理的群眾文化“心愿清單”以及每一條的處理狀態。
擔任尋烏縣宣講導師以來,曾過生一直在思考,自己能為鄉村文化做些什么?他將高校智庫資源與地方文化需求深度結合,以深挖地方文化資源、打響“尋烏調查”文化IP為主線,有針對性地制訂年度工作計劃,分步驟實施。
他先后走進尋烏縣委黨校新課試講活動現場進行“靶向指導”,提出“重走調查路”等本土化教學建議;帶領江西理工大學學生登上縣級舞臺,以情景劇、詩朗誦等鮮活形式宣傳黨的創新理論;主持召開“中央蘇區紅色經濟”專題研討會,組織縣域經濟專家等為推動尋烏經濟高質量發展出謀劃策;制定“百姓名嘴”培育計劃,以師徒傳承的方式重點培養本土宣講標兵;推動共建“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等等。
三個多月來,曾過生已累計開展十余場活動。他表示,未來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一方面,完成群眾文化‘心愿清單’,進一步擦亮地方文化品牌;另一方面,通過服務地方文明實踐,讓學生真正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實生命力。”
在宜春袁州區,宣講導師、宜春學院音樂舞蹈學院副教授劉斐針對當地做強“好人宣講”品牌的需求,將專業藝術元素融入宣講,讓平凡故事煥發出感染力。4月29日的好人宣講活動現場,200余名群眾掌聲不斷。袁州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促進中心主任胡芬說:“劉斐導師的指導,為基層宣講打開了新視野。”
從單向輸出到雙向奔赴,在鄉土大地上共成長
對于上饒市書協常務理事何志平來說,文藝導師的履職過程,是一次自我成長的旅程。他多次深入弋陽縣鄉村開展書法講座、書法創作,還創新開展書法文創主題文明實踐活動,為書法愛好者搭建市場化實踐平臺。當看到折扇、小掛軸、夜燈等書法文創作品被消費者觀賞購買時,何志平滿是欣喜:“書法藝術并非高不可攀,它可以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成為一種文化消費的新潮流。”
在分宜縣,很多年輕人在參加藥香文化普及體驗活動后,表達了對藥香濃厚的興趣。這讓非遺傳承導師、新余裕香堂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韓燕燕堅定了拓展青年消費市場的信心:“江西有著深厚的香文化歷史,卻很少有人知道。我要加緊研發適合青年群體的產品,讓更多年輕人了解、喜愛、傳承藥香文化。”
兩年的服務期,僅過去三個多月。“四個100”文化導師在基層的故事,才剛剛開篇,一幅以文化人、以文興業,賦能鄉村全面振興的新畫卷正徐徐鋪展。
江西志愿服務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專稿欄內的所有作品,包括標有“江西志愿服務網”LOGO的圖片,版權均屬于江西志愿服務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經本網授權使用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江西志愿服務網”和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注明“來源:×××”(非江西志愿服務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3.在本網的新聞信息頁面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不代表本網觀點,文責自負。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發布之后30日內同本網聯系。
※聯系方式:中國江西網 電話: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