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文化思想,我省開展“四個100”文化導師下鄉計劃。此計劃旨在選派新聞宣傳、理論宣講、文化文藝、非遺傳承等領域的專家學者,下沉至基層,滿足基層需求,培養推介人才,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江西文明網開設《文化導師下鄉動態》專欄,展現“四個100”文化導師深入基層的生動實踐,見證文化導師們如何播撒文明種子,點亮鄉村文化之光,促進鄉村文化繁榮,為鄉村振興注入精神動力。
南昌市安義縣
6月14日下午,安義縣文化館迎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古典舞教學活動。
文藝導師廖祖峰以深厚的藝術造詣和獨特的教學方法,為學員們帶來了一場古典舞的盛宴。從基本的手位、腳位,到呼吸的運用、身體的韻律,廖老師都進行了細致的講解和示范,讓學員們對古典舞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廖老師的耐心指導下,學員們的動作逐漸從生疏變得流暢,舞蹈的韻味也慢慢顯現出來。
南昌縣
6月18日,南昌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聯合幽蘭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開展“‘五彩’服務進萬家 文明實踐潤心田”新時代文明實踐示范推動日活動,為群眾送來精彩的文化節目和實用的惠民服務。
隨著清脆的竹板聲響起,由“四個100”文化導師精心指導的文藝匯演拉開了活動序幕。文藝導師許佳親自登臺獻藝,宣講導師張穎則指導高徒現場表演,快板《模范贊歌》、男聲獨唱《最美的歌兒獻給媽媽》等高質量的節目,贏得群眾陣陣掌聲。大家在欣賞節目的過程中獲得美的享受,深刻感受時代文明新風。
南昌市紅谷灘區
6月13日,非遺導師陳云飛前往紅谷灘區澳博園,開展“尋非遺 煥新韻”非遺集市活動。
活動現場,非遺導師悉心指導,不僅喚醒了群眾的文化記憶,更在活動中搭建起非遺的傳承橋梁。
景德鎮市浮梁縣
6月11日至12日,以“讓文化遺產融入現代生活 煥發新活力 綻放新光彩”為主題的2025“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江西省主會場活動在景德鎮舉行。
非遺導師江建鴻帶來了精彩的浮梁茶講解,吸引了眾多市民和游客駐足傾聽、品鑒。游客陳先生在仔細欣賞浮梁茶后贊嘆道:“原來浮梁茶的湯色這么透亮,聽傳承人講解完才知道,這背后藏著這么多講究,今天算是真正領略到傳統茶文化的魅力了!”
景德鎮市昌江區
6月11日,宣講導師于芳深入景德鎮市第十一小學,對全區中小學紅色文化舞臺劇進行現場教學。
活動中,于芳觀看了《星星之火》《小英雄雨來》《藏在紅領巾里的故事》等節目,對學生們表演的舞臺劇給予了充分肯定,并依次進行了細致點評,從肢體語言、聲音的運用、臺詞的邏輯等方面提出了意見和建議,進一步提升紅色舞臺劇表演水平。
贛州市龍南市
6月17日,宣講導師程小強走進龍南市委黨校,以“政策宣講接地氣 深入群眾聚民心——基層政策宣講的創新與實踐”為主題進行授課,300余人參加此次活動。
現場,程小強緊密結合基層工作實際和大量生動宣講案例,深入淺出地闡述了政策宣講的重要意義、理論基礎、實踐方法,并針對基層宣講中常見的難點問題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應對策略。培訓內容系統豐富,既有理論高度,又有實踐深度,大家認真聆聽,不時做著筆記,現場氣氛熱烈。
贛州市大余縣
6月17日,在大余縣東山街社區牡丹亭歷史文化園,文藝導師林宗健舉辦的“大余π?攝影”無人機專題培訓活動正如火如荼地開展。
林宗健老師圍繞無人機的基本構造、飛控原理、操作要點等開展“理論講授 + 飛行實訓” ,助力學員構建起完整且嚴謹的知識架構,掌握標準操作流程,培養解決無人機炸機、硬件故障、軟件漏洞、環境干擾等問題的能力。
宜春市高安市
6月13日,高安市八景鎮禮港天符廟第四十四屆龍舟友誼賽在喧天鑼鼓中拉開帷幕。河面之上,數條龍舟如離弦之箭劈波斬浪,槳手們齊聲吶喊,船槳起落間浪花飛濺;岸邊觀眾摩肩接踵,加油聲、歡呼聲與鼓點聲匯成一片沸騰的海洋,千年傳統民俗在此刻煥發蓬勃生機。
當日,“四個100”文化導師下基層活動同步走進賽事現場。新聞導師楊燕穿梭于人群中,聚焦參賽選手與觀眾,以鏡頭和筆端記錄賽事背后的文化印記;文藝導師黃斌則用鏡頭捕捉龍舟競渡的精彩瞬間與禮港水鄉的秀麗風光,更在現場為攝影愛好者講解構圖技巧,指導光影運用,讓藝術創作與民俗活動深度交融。
宜春市銅鼓縣
6月13日,一場聚焦基層宣傳與文明實踐能力提升的培訓活動,在銅鼓縣順利開展。
宣講導師浦晗以《新時代基層理論宣講“三問三答”》為題,解析理論宣講實務,傳授接地氣、入人心的宣講技巧。新聞導師洪懷峰圍繞《如何做好文明實踐活動的宣傳》,傳授宣傳技巧,助力學員提升文明實踐工作水平,推動基層文明建設走深走實 。
上饒市玉山縣
6月13日,玉山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促進中心組織新聞導師余燕、文藝導師劉樹楨、非遺導師朱國彬深入懷玉書院,開展“文明實踐+書院”專題研討活動。書院負責人詳細介紹了懷玉書院的歷史淵源,文化導師們在講解中深入了解了這座千年學府的文化傳承脈絡。
新聞導師余燕:“我也從中學到了許多文人雅士與懷玉書院之間的故事,后續也想了解更多,然后梳理出精彩的部分,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平臺作出宣傳,向廣大群眾展示懷玉書院千年文脈的魅力!”在參觀書院展廳時,非遺導師朱國彬為大家介紹了各個朝代不同形式的羅紋硯。文藝導師劉樹楨則對懷玉山的自然風光贊不絕口,并表示將通過攝影作品展現懷玉書院千年古文化和懷玉山特色風貌,為:“文明實踐+書院”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上饒市德興市
6月16日,“程樟柱”宣講隊基層理論宣講比賽“紅色德興”領域預賽在德興大廈10樓會議室舉行。宣講導師胡榮明參加活動,為賽事增添專業指導力量。
賽場上,選手們緊扣“紅色德興”主題,講述德興紅色故事。現場,胡榮明對選手們的表現進行了細致的點評與指導,并與“程樟柱”宣講隊舉行結對儀式,為后續深化基層理論宣講工作搭建良好平臺,助力“紅色德興”故事走向更廣闊舞臺,讓紅色文化在新時代煥發新光彩。
上饒市信州區
6月11日上午,信州道情傳習所掛牌活動在上饒職業技術學院創夢空間舉行。活動通過非遺介紹、經典劇目展演和互動教學等形式,展現了信州道情的獨特魅力,為非遺傳承注入了新活力。
活動現場,非遺導師林妍含為師生介紹了信州道情的歷史淵源與藝術特色。她提到,信州道情以質樸的唱腔和貼近生活的題材深受民眾喜愛,是江西地方文化的重要瑰寶。“道情不僅是表演藝術,更承載著幾代人的情感記憶。”林妍含表示,“希望通過校園傳習,讓更多年輕人了解并愛上這門藝術。”
吉安市泰和縣
6月13日,新聞導師邵平先后走進泰和高新區、江西明仕達光電有限公司、苑前鎮顏家村、千煙洲紅壤丘陵綜合開發試驗站、灌溪鎮塅坑村歸農生態園、中農鄉等地,進行實地調研采訪。
每到一處,邵平以記者的專業視角捕捉基層創新細節,通過田野調查式采訪,收集到一批兼具思想深度與民生溫度的新聞素材,為解碼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路徑積累了豐富的一線樣本。
吉安市永新縣
一場以“融入現代生活——非遺正青春”為主題的非遺盛會于6月13日晚,在永新縣生態濕地公園舉行。非遺導師李添勇借此契機走進永新生態濕地公園,助力推廣省級非遺項目永新和子四珍的制作技藝。
現場,非遺導師李添勇給游客詳細講解了永新和子四珍這一傳統美食數百年的發展脈絡,并深入淺出地闡釋了其獨特的制作技藝和文化內涵。為了讓游客獲得更直觀的體驗,他還邀請游客品嘗試吃,感受永新和子四珍的美味。通過這種“非遺進景區”的活態傳承模式,既增強了游客的文化體驗感,又有效拓展了和子四珍知名度和影響力。
吉安縣
6月14日下午,文藝導師陳曉莉攜手攝影專家走進吉安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為吉安縣攝影愛好者和專職文明實踐員帶來了一場手機攝影公益課。
“培育更多基層文化傳播骨干,讓更多群眾享受普惠性文化福利是文化導師下鄉的使命,組織這次手機攝影公益課既是播種群眾藝術‘火種’,提升群眾藝術實踐能力的具體舉措,又是深化文化賦能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陳曉莉說道。
江西志愿服務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專稿欄內的所有作品,包括標有“江西志愿服務網”LOGO的圖片,版權均屬于江西志愿服務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經本網授權使用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江西志愿服務網”和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注明“來源:×××”(非江西志愿服務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3.在本網的新聞信息頁面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不代表本網觀點,文責自負。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發布之后30日內同本網聯系。
※聯系方式:中國江西網 電話: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