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歲的他在志愿服務、演繹真愛的道路上行走了14年,足跡遍及全省86個縣(市、區),志愿服務時間達3000余小時,個人累計捐贈6萬多元……他只是省委辦公廳的一名普通干部,大名叫郭聯發,志愿者們卻愛稱他為“發哥”。
將小愛變成大愛
發哥出生于贛州南康的一個農村家庭,父母是老實巴交的農民,家境貧寒,培養他讀大學、研究生十分吃力,他是在很多好心人的幫助下才完成學業的。正是這段經歷,讓他懂得了感恩,學會了回報社會。從大學開始,他就堅持做好事、做善事,參加各種志愿者活動。2001年大學期間成為注冊青年志愿者以來,他14年一直堅持到孤兒院、敬老院、學校、社區等地參加志愿者服務,堅持參加義務獻血,累計獻血1000多毫升。
參加工作后,他堅持將收入的10%資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一路走來,他幫助過多名貧困學生,圓了他們的大學夢。他曾幫助一個陌生的癌癥患者完成了最后心愿,讓他得以微笑地離開。他一直保持著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衣著簡樸,粗茶淡飯,日子過得很清淡,一臺二手電腦用了6年,一套普通內衣穿了15年,可他為幫助他人累計花費了6萬多元收入。
扶貧濟困,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發哥做得更是情真意切。2006年,他在興國縣方太鄉扶貧1年半,為當地協調扶貧資金400余萬元。2012年,他在蓮花縣扶貧2年,為當地協調爭取扶貧項目47個。2007年他組織開展了興國縣方太中學紅土地支教活動,任支教基地聯絡員。2014年,他開展了金溪留守兒童學校支教活動,任金溪留守兒童學校愛心校長。他結對扶貧家庭5戶,結對扶貧學生5人,協調社會捐贈200多名困難學生、100多萬元助學款。今年,他又協助省扶貧辦、新華社江西分社,舉辦了“尋訪江西貧困兒童”大型公益扶貧活動。
社區志愿服務繁雜瑣碎,發哥卻做得有板有眼。他曾到南昌、贛州4所敬老院當義工;到南昌、贛州、萍鄉6所敬老院捐獻物資。發起“夕陽知晨”公益項目,開辦老干部新知識講座、書畫興趣班、合唱團。在南昌建立了4個老年人志愿服務基地。他還積極參與環境保護、黨員志愿服務、應急救援、網絡文明志愿服務。
無論開展哪種類型哪種主題的志愿服務,發哥都堅持“情”字當頭,處處飽含對弱勢群體的真實感情,時時體現了一個普通志愿者的服務熱情。
讓微愛走向時尚
2012年,發哥發起了微愛公益組織。微愛公益成立以來,以“微善常舉,愛心傳遞”為宗旨,開展了一系列有意義的活動:“微愛留守”,關愛留守兒童1萬多人,帶動10萬人次在網絡參與討論,話題閱讀量達1200多萬;“微愛空巢”,收集整理500名老人數據,走訪慰問空巢老人8000多人;“微愛藝術體驗”,建立體驗中心31個,提供藝術體驗5000多人次;“微愛運動挑戰”,促推1萬多名大學生踐行“三走”;“微愛圓夢”,幫助5000多名中小學生實現了“微心愿”;“微愛環衛”,使得1萬多名環衛工人得到實實在在的幫助……
目前,微愛公益已在省內成立了南昌、萍鄉、鷹潭、宜春、吉安、撫州等6個發展中心,籌建新疆克州發展中心和江西省微愛公益基金會,登記注冊志愿者1萬多人,累計開展志愿服務時間20多萬小時,幫扶各類群體4萬多人。
發哥倡導公益應該有效管理概念,制定了50多項制度,開出了全國首張志愿者組織關系介紹信,邁出了志愿服務記錄異地轉移和接續第一步。微愛公益在試點區的每個行政村和社區都招募了1至2名微愛信息員,實現公益事件半小時知曉、1小時到場,并與微愛公益站聯動,著力解決公益服務“最后一公里”的問題。微愛公益開展的戒毒矯治信息跟蹤服務,被中央戒毒委相關同志譽為“打破了戒毒宣教的禁區”。發哥建立了高校公益志愿服務聯盟,每半月召開一次聯席會議,統一服務基地,統籌公益活動,扭轉了“雷鋒3月來4月走”“讓老人1天洗8次腳”的局面。
如今微愛公益有著清晰的地位,“微善常舉、愛心傳遞”是微愛理念,“盡力而為、善小亦為”是微愛精神,“平等互益、擇善共進”是微愛文化。發哥說這些都還只是剛剛開始,因為他愿意把公益事業當作自己畢生的追求。
2015年轉眼已經到了8月,作為朋友,記者問發哥對微愛公益今后有什么想法。發哥說今年的公益與往年的公益相比并沒有什么不同,因為微愛之路漫長,總感覺自己做得還不夠多。但是明天,他愿意看到更多的小伙伴志愿加入微愛公益的事業中來,和他一起探索,一起尋找一條可以直達公益天下、天下公益的美好路途,為愛“益”起來。
江西志愿服務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專稿欄內的所有作品,包括標有“江西志愿服務網”LOGO的圖片,版權均屬于江西志愿服務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經本網授權使用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江西志愿服務網”和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注明“來源:×××”(非江西志愿服務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3.在本網的新聞信息頁面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不代表本網觀點,文責自負。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發布之后30日內同本網聯系。
※聯系方式:中國江西網 電話: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