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會不斷地出現問題和困難,比如如何教會孩子一個人單獨睡、如何培養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近日,彭麗像往常一樣走入上饒市廣信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閱覽室,開啟第56期線下讀書會活動。
2012年,彭麗從一名老師轉變為自主創業者,創立了育書房托教中心,專注女性成長、家庭教育、兒童心理健康等領域。2015年,她開啟了公益之路,進行公益宣講、閱讀推廣、資助留守兒童。
公益宣講 一直在路上
作為一名贛鄱紅色娘子軍、“可愛的中國”宣講團成員,彭麗將家庭教育講座送進廣信及周邊縣(市、區),10年里,公益足跡遍布上饒的大街小巷,共宣講230余場次,志愿時長近400個小時,受眾人數16000余人次。
“家長們是否知道,自己的一次吼叫,很可能會讓幼小的孩子產生心理陰影?”學校教室里,鄉村的大樹底下,城區的文化廣場上,處處活躍著彭麗的身影。從《五小時經營一段幸福的婚姻》到《為何青春期的孩子不與我說話》,從《我的情緒我做主》到《強國有我,志在少年》,在她的潛移默化下,改變了無數家庭的相處方式。
作為一名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彭麗不定期開展家庭教育公益講座,精心打造《構建家庭幸福力》系列課程,指出家庭問題的核心在于沒有梳理清楚家庭中關系的主次順序,要從“我與自己的關系、我與愛人的關系、我與孩子的關系、我與父母的關系”四個維度理清家庭關系底層邏輯,有效打造幸福家庭。
“我經常聽彭麗老師的講座,受益匪淺。以前我總喜歡從別人身上找問題,現在我更喜歡反思自己,調整自己的心態。身心愉悅了,身體都更好了。”市民王曉燕是彭麗老師的忠實粉絲,每次彭麗老師開展宣講,只要有空,她都會到場。
閱讀推廣 讓更多的人收獲快樂
“如果你身處‘內卷’怎么辦?那就讀書,因為讀書破萬卷。如果氣質不好怎么辦?那就讀書,因為腹有詩書氣自華。如果長得矮怎么辦?那就讀書,因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似乎,沒有什么是讀書解決不了的。對于彭麗來說,也是如此,她從小就愛讀書,喜歡與書為伴。
“有什么事情能讓我一直做下去并感覺快樂?”彭麗想到了閱讀。同時,為了讓更多的人體味到這份快樂,她創辦了育書房拾光女性成長陪伴社群,并組織開展線上共同閱讀、線下讀書會活動。
“每周六晚上,彭麗老師都會組織線下讀書會活動,鼓勵我們每周讀一本書。”文友潘菲菲說。
一周一本書,一月一主題,讓人生不內耗,《規劃最好的一年》《對生命說“是”》《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從2019年10月開始線上共同閱讀,從最初的幾個人到如今的幾百人,彭麗組織的閱讀隊伍不斷壯大,閱讀氛圍越來越濃。
2023年彭麗組織還開啟了線下讀書會,舉辦拾光書會,讓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成為良師益友,讓更多的人活成一束光,溫暖自己,照亮別人。
資助學子 8年陪伴與成長
在2016年的一次下鄉宣講過程中,彭麗接觸到一個特殊小孩,他的爸爸因為觸電意外身亡,媽媽帶著年幼的妹妹離開了家,他只能與姐姐相依為命,生活上多依靠大伯照料。
“我想回家,卻不知道家在哪。”小男孩哽咽地說,老家沒有房子,姐姐要出去打工。才上小學三年級的他,卻要經歷人生如此挫折,讓彭麗柔軟的內心萌生了要守護他成長的想法。
“書一定要讀,這種情況下更要多讀書,姐姐要去掙錢不能帶你,要不,你先暫時住我那?”在征求了小男孩的意愿后,彭麗便成了他的家人,肩負起他的日常飲食起居和教育。轉眼,已經八年過去了,如今小男孩通過努力考上了廣信中學。
從事家庭教育行業的彭麗,不僅給予了小男孩物質上的支持,還給予了他心靈上的開導,讓他從自卑膽怯走向了自立自強、陽光開朗。
“遇到彭麗老師,是我一生的幸運,她既像媽媽一樣關心我,又像姐姐一樣陪伴我,還像老師一樣教導我。”小男孩滿臉幸福地說。
江西志愿服務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專稿欄內的所有作品,包括標有“江西志愿服務網”LOGO的圖片,版權均屬于江西志愿服務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經本網授權使用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江西志愿服務網”和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注明“來源:×××”(非江西志愿服務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3.在本網的新聞信息頁面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不代表本網觀點,文責自負。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發布之后30日內同本網聯系。
※聯系方式:中國江西網 電話: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