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180多萬人口的萍鄉市,用智慧將愛心凝聚在一起,涌現出230多支志愿服務隊伍,共9萬多名志愿者。“小城大愛”、“好人之鄉”,名不虛傳。
一個“中心”:政府將自發的志愿行動,發展為規范化常態化的公益活動
萍鄉對志愿服務的組織、引導、推動,體現在一個“中心”上,這就是萍鄉市志愿服務中心。
這是全省第一家由政府創辦的志愿服務中心。它設在市博物館內,空間寬敞,環境優美,中心由3名工作人員專門管理。
2月27日,記者走進大門,只見10多個志愿者正在忙碌著。不同顏色、不同LOGO的隊服,表示來自不同的團隊。一樓大廳布置得溫馨活潑,四周墻上掛滿了志愿者照片、各種服務活動留影等,辦公區域分布井井有條,辦公室、網站工作室、接待室、小型會議室、展覽室等一應俱全。中心負責人肖釗勤告訴記者,政府舍得在市中心繁華地段,為志愿者設立這么一個大的辦公場地,非常難得。市財政先后拿出了400多萬元,建志愿服務網、多媒體教室、設立志愿服務基金等。凡是新成立的志愿組織,由基金提供3000元開辦費。
“中心”解決了很多志愿服務的難題:為志愿組織無償提供辦公、培訓基地;為全市志愿者、志愿項目、志愿團體建立電子數據中心;提供申請志愿服務的渠道和平臺,建立志愿服務對象檔案和志愿服務需求臺賬等。“麥田計劃”(國內知名公益組織)萍鄉團隊召集人糜文宇告訴記者,自中心成立以來,這里成了他的另一個“家”:“過去我們團隊想開個會商量個事,沒有固定的場所,到處打游擊。團隊之間想合作做項目都很難。現在這些問題都不存在了。”
以這個“中心”為軸心,萍鄉同時打造了5個常態化志愿服務小陣地,即面向社區居民的“社會志愿者服務站”,面向社會群眾的“志愿服務V屋”、“愛心小屋”,面向環衛工人的“愛心驛站”,面向留守兒童的“守望之家”。此外還在全市800多個行政村、社區招募微愛信息員2000多人,網絡文明志愿者1000多人。
一種機制:將志愿服務納入文明單位考核范圍,要求領導干部帶頭做志愿者
盡管志愿服務是自愿行動,但萍鄉市建立機制,將志愿服務納入文明單位考核范圍,有意識地引導黨員干部加入到志愿服務隊伍中來。今年,又將這項工作納入各單位領導班子年終考核內容,要求領導干部帶頭做志愿者,參加志愿活動。
27日下午,記者到萍鄉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采訪,這個單位志愿服務活動豐富多彩。3天前,他們剛舉辦了學雷鋒專場招聘會,為一百多困難家庭提供就業崗位。他們有一個志愿服務專門機構,有一支隊伍、一面旗幟、一個辦公場所、一套活動資料。記者翻看了這個單位的志愿活動記錄,送崗位,送法律、維權等,志愿服務活動豐富多彩。
記者了解到,由各單位組織的志愿服務隊伍,在萍鄉已有200多支,覆蓋全市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軍營等。大批黨員干部很自覺地把志愿服務與部門工作和本職工作結合起來,上班時勤勤懇懇,下班后到社區搞服務。
萍鄉市不少單位,在集體活動時,不忘“穿插”一些志愿活動,一邊踏春一邊撿垃圾,調研時順道看望困難戶,常年在聯系點進行一對一的幫扶等等。市民政局局長李江萍經常干點“私活”,和一幫“閨蜜”一起,周末到敬老院、福利院做義工。
一種默契:志愿者用心做公益,志愿者協會各有特色,取長補短
“獻愛心是需要智慧的。”萍鄉市安源志愿者協會副會長吳倩的一句話,給記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她今年一次性認捐了117個孤殘兒童未來3年的生活和學習費用,總計費用80多萬元。她為每一位認捐對象建立了詳細檔案和暢通的聯絡渠道,定期走訪探望。
“很多企業家朋友找到我,也要獻愛心。我跟他們說,先別急,我先按我設計的路子走一遍,如果成功了,再教朋友們下一步怎么做。”這位年輕的媽媽表示,“我不想一捐了之,不光要關心孤兒們的身體健康,還要讓他們做一個快樂、向上的人。”她計劃今年暑假把117個孩子接到城里,進行3天全封閉的心理輔導。
萍鄉市有許多企業家,過去也“零零星星、斷斷續續”獻愛心,久而久之,覺得一個人的力量很有限,目的性也不是很明確。去年5月9日,一批志同道合的企業界愛心人士一起成立了“萍鄉愛心企業商會”,截至今年2月底,商會已吸納65個會員企業,攜手開展了三次大型公益活動,捐獻捐物15萬元。
現在,萍鄉市有專業社會志愿和公益組織23個,這些組織,各有側重和特色,有的專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有的專注留守兒童,有的關注空巢老人,有的專做交通勸導。協會與協會之間配合默契,他們經常溝通,做到資源互補。萍鄉市愛心企業商會會長吳丹對記者說:“我們想資助困難學生,就經常找‘麥田計劃’和安源志愿者協會幫忙。這一塊,他們人手多,信息靈,也很專業。”(稿源 江西日報 唐彩萍 江仲俞)
江西志愿服務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專稿欄內的所有作品,包括標有“江西志愿服務網”LOGO的圖片,版權均屬于江西志愿服務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經本網授權使用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江西志愿服務網”和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注明“來源:×××”(非江西志愿服務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3.在本網的新聞信息頁面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不代表本網觀點,文責自負。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發布之后30日內同本網聯系。
※聯系方式:中國江西網 電話: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