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文明實踐活動叫好又叫座?文化導師怎樣利用自身專業優勢,為基層社區文明實踐精準賦能?3月11日下午,南昌市西湖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春意濃濃、交流熱烈,“四個100”文化導師下鄉計劃啟動活動暨見面會在這里舉行,來自新聞宣傳、宣講、文藝、非遺四個領域的4名導師,與該區相關部門負責人、群眾代表,展開了坦誠而富有成效的交流。
“我想把江西的文化種植于西湖的土壤,讓其開出絢麗的藝術之花。”南昌大學藝術學院院長鄭璐表示,“兩年下基層,我希望留下一件文化藝術精品、培訓一批文化隊伍、打造一個文化品牌。”鄭璐還計劃用自己的聲樂功底,為西湖區創造一首每個家庭都能傳唱的“幸福之歌”。
聞聽此言,朝陽洲街道黨工委委員吳海紅興奮地說:“聽了介紹,我對于基層的文明實踐工作也是豁然開朗。以前由于人才少、點子不多,很多活動居民參與度不高。現在文化導師下基層,這對我們拓寬視野,提高認識很有幫助。”
“非遺是一種文化,文化的傳承依賴于一個個具體的人。”宣紙刺繡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顧志鵬連續研發了絲織品刺繡工藝、絲綢宣紙刺繡工藝、陶瓷刺繡工藝,并申報了國家發明專利。他打算增加西湖區的非遺人才造血功能,開辟少兒刺繡體驗班。“傳統藝術可增強自信,并有利于孩子的性格養成。”
西湖區歷史文化街區事務中心副主任李佳表示:“希望顧老師能在繩金塔歷史文化街區設立一個非遺展示點,讓居民和游客能實地體驗傳統藝術。”
據了解,西湖區現有1個文明實踐中心、10個文明實踐所、151個文明實踐站、168名文明實踐員。該區為加強文明實踐陣地建設,一方面抓隊伍素質提升,每年對文明實踐員進行多輪次、全覆蓋培訓;另一方面抓賦能,針對有的站(所)作用發揮效果不理想,有的社區(村)文明實踐員不知道如何策劃活動,積極對接省市資源,開展文藝人才百千行活動,將群眾喜愛的文藝活動送到大家身邊;開展萬名大學生進千站活動,將高校資源下沉到社區。
推出更多溫暖人心的新聞作品,打造更多富有特色的基層宣講品牌,開展更多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活動,拓展更多適宜推廣的傳承平臺……南昌航空大學“一帶一路”中歐國際藝術中心主任黃志遠胸有成竹地說:“我可以利用自己的手風琴特長,吸引群眾前來傳唱紅歌、聆聽故事,用生動有趣的方式宣講政策、理論、紅色文化。”他還謀劃為社區培養一批手風琴人才。當有群眾說自己“零基礎,怕上不了手”時,黃志遠立刻鼓勵道:“放心吧,我們有兩年時間呢。我手把手教,五周到七周就能入門。”
“這次‘四個100’文化導師下鄉行動,對我們來說是賦能的良機。”西湖區委宣傳部負責人表示,該區將按照“找到有人氣的人來組織活動、大家感興趣的事作為活動、群眾愿意參與的形式來開展活動”工作要求,把“種文化”與“送文化”相結合,積極培養一批本土基層文化人才,培育一批特色文明實踐品牌。
窗外玉蘭花含苞待放,室內討論愈加熱烈,和煦春風撲面而來。
江西志愿服務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專稿欄內的所有作品,包括標有“江西志愿服務網”LOGO的圖片,版權均屬于江西志愿服務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經本網授權使用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江西志愿服務網”和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注明“來源:×××”(非江西志愿服務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3.在本網的新聞信息頁面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不代表本網觀點,文責自負。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發布之后30日內同本網聯系。
※聯系方式:中國江西網 電話: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