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熙熙攘攘的集鎮(zhèn)中,一場別開生面的邂逅正在上演,那是現(xiàn)代趕集生活與非遺文化的奇妙碰撞。近日,新余市仙女湖區(qū)觀巢集鎮(zhèn)人頭攢動,熱鬧非凡,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亮點,那便是在觀巢鎮(zhèn)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中央的非遺表演。
觀巢十樣景產生于明永樂年間,至今有600多年的歷史,是觀巢鎮(zhèn)獨有的一種民間樂器合奏。十樣景樂器眾多,有笙、簫、嗩吶、笛子、高胡、二胡、鼓板、大鑼、平鑼、均鑼、大鈸、小鈸、甲板、搖鈴等十幾多種樂器,幾乎包羅了當?shù)厮谐R姌菲鳌?/p>
十樣景的演奏十分講究,小鼓與板由一人敲擊,安放在一個架子上,其余均為一人一種樂器。小鼓手是領隊,先敲板,再敲鼓,循環(huán)敲打一次,發(fā)出“夾咚夾咚”聲后,其他樂器全部跟上,頓時,鼓、鑼、鐺、鈸、笛、琴、嗩喇齊鳴,渾厚的樂聲響徹云霄,那優(yōu)美的旋律,抑揚的節(jié)奏,引得趕集的群眾紛紛駐足欣賞,贊嘆不已。
“看您吹拉的好像很簡單,我想試一試”,看到非遺傳承人輕松地吹拉樂器后,一位群眾也來了興致,在傳承人的耐心指導下,嘗試著跟著節(jié)奏拉動,體驗非遺文化帶來的樂趣。讓人對這一古老的民間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此次“趕集遇非遺”文明實踐活動,不僅為集市增添了濃厚的文化氛圍,更讓廣大群眾有機會近距離接觸和了解非遺文化。這不再是隔著戲臺遠遠觀望,而是可以親身參與、親身體驗的文化之旅。它打破了非遺與大眾之間的距離感,讓這些古老的技藝在現(xiàn)代社會中找到了新的傳承土壤,讓每一個趕集的人都成為了非遺文化的傳播者。相信通過持續(xù)拓展“文明實踐+非遺”系列活動,非遺文化將在人們心中深深扎根,綻放出更加絢爛的光彩,為傳統(tǒng)文化傳承注入新的活力。
江西志愿服務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專稿欄內的所有作品,包括標有“江西志愿服務網”LOGO的圖片,版權均屬于江西志愿服務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經本網授權使用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江西志愿服務網”和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注明“來源:×××”(非江西志愿服務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3.在本網的新聞信息頁面上進行跟帖或發(fā)表言論者,不代表本網觀點,文責自負。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發(fā)布之后30日內同本網聯(lián)系。
※聯(lián)系方式:中國江西網 電話: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