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經歷了連日來的洶涌澎湃后,此刻緩緩流淌,恢復了往日的平靜;城市中,街上行人匆匆,車輛川流不息,生活繼續向前;村莊里,村民們臉上洋溢著笑容,忙碌于田間地頭,播種下新的希望……這份安寧的背后,凝聚著全省各級黨組織風雨同舟、眾志成城的決心與行動。
今年入汛以來,我省一些地方反復出現強降雨,江河湖泊水位迅速上漲,局部發生洪澇災害。面對嚴峻防汛救災形勢,全省各級黨組織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奮勇爭先、挺膺擔當,在防汛救災一線筑起一個個沖不垮的“紅色堡壘”。
上下一心,共克時艱。在這一關鍵時刻,省委統攬全局、科學指揮、全力應對,堅決扛起防汛抗洪救災的政治責任。省委主要領導多次組織召開省委常委會會議專題研究部署防汛救災工作,深入鄱陽、南昌等地防汛搶險一線檢查指導,要求各級黨組織立足職能職責,強化協同聯動,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和“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動力,從嚴從細從實抓好防汛救災各項工作。
在這場與時間賽跑、與洪水抗爭的“戰役”中,從省委到基層黨組織,各級黨組織聞“汛”而動、聽令而行,凝聚起防汛救災搶險的強大合力,為打贏防汛救災搶險“戰役”提供堅強有力的組織保證。
——省防指派出5個工作組分赴撫州、鷹潭、吉安、九江、上饒等市協助指導防汛救災工作。
——省委組織部印發《關于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作用 全力做好防汛救災工作的通知》,動員全省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在防汛救災一線亮身份、作表率、樹旗幟。
——省自然資源廳開展地質災害隱患排查3.9萬點次。
——省水利廳精準調度萬安、洪門水庫分別攔洪4.5億立方米和2億立方米。
——省應急管理廳下發群眾提前轉移準備通知5次,提前組織1.56萬余名危險區和受威脅群眾避險轉移、妥善安置。
…………
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堡壘,牢牢筑在防汛救災的最前沿,力保人民群眾安全。
永修縣選派熟悉汛情風險點的縣人大政協副職、職級公務員趕赴曾任職的鄉鎮,擔任防汛工作組組長,創新建立防汛“點長制”,24小時不下圩堤,全程督促防汛工作落實,及時發現處置了206處風險隱患。
鄱陽縣在堤壩、水庫等防汛點普遍建立臨時黨支部,在險工險段設置臨時黨小組,緊急有序轉移安置群眾1.46萬人。
南昌市新建區把黨建陣地搬到防汛前線,先后發動3200余名鄉鎮干部群眾進行全覆蓋、拉網式巡堤查險、除草清障,組織400余名機關干部和“洪城紅”應急隊員支援防汛搶險一線,連續20余天吃住在村組、堅守在大堤。
信豐縣著力強化應急處突能力建設,連夜緊急轉移古陂河周邊205戶520名群眾和井塘村大旺壩組55戶112名群眾避險。
上高縣科學有效處置斜口橋險情,保障了下游2600余戶8000多名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國道等重點路段交通通暢。
在蓮花縣被大暴雨侵襲時,萍鄉市陽光救援隊黨支部迅速集結隊員,由隊長寧偉帶領黨員志愿者、入黨積極分子等13名隊員安全轉移被困老人3名,排查搜救被淹群眾25人。
無數個危急時刻,一支支由黨員組成的防汛救災搶險隊伍挺身而出,他們召之即來,無懼風雨;來之能戰,勇挑重擔。
6月20日以來,鄱陽湖水位持續上漲呈超警戒水位趨勢。江西軍工靶場黨支部組成2支防汛搶險隊,連續24天不分晝夜巡查值守,妥善處置泡泉險情7處,并創新采用無人機紅外熱成像功能快速定位泡泉、管涌險情,為鄱陽湖廿四聯圩大堤安全度汛提供了有力技術保障。九江鐵塔第二黨支部成立防汛通信保障黨員突擊隊,防汛期間聯合合作單位集結26支搶修隊伍,累計投入搶修人員630人次,出動搶修及工程專業車輛680次,保障了汛期通信“不掉線”。
降雨持續時間長、累計降水量大、致災風險高……在突如其來的汛情面前,南昌市集結出動“洪城紅”應急隊2.5萬余人次,吉安市組織1.6萬名黨員干部就地轉化為1800余支“吉先鋒”黨員突擊隊,九江市及時組建3407個黨員突擊隊、志愿服務隊,設置7210個黨員先鋒崗、責任區,分宜縣組建黨員突擊隊128支、志愿服務隊142支,設置責任區854個,會昌縣、新干縣、安遠縣、彭澤縣等地駐村工作隊就地轉化為防汛救災搶險隊。各地各級黨組織以戰時思維、戰時標準、戰時紀律迅速投入防汛救災一線,切實做好值班值守、風險排查、轉移群眾、搶險救災、物資保障等工作。
在防汛救災一線,黨員突擊隊、志愿服務隊成為最耀眼、最堅實的“紅色力量”。據統計,全省各級黨組織共組建黨員突擊隊、志愿服務隊2萬余支,設置黨員先鋒崗、責任區4.2萬余個,全省共45.35萬名黨員奮戰在防汛搶險救災工作一線。
防汛救災是一場對意志與能力的重大考驗,更是一場必須全力以赴打贏的硬仗,一分一秒、一點一滴都至關重要。
基層黨組織在防汛救災的艱巨任務中,展現出強大的號召力、凝聚力和戰斗力,不僅充分發揮在職黨員干部的中流砥柱作用,還積極調動退休老黨員的熱情與經驗,老中青三代黨員攜手并肩作戰,堅決打贏這場“戰役”。南昌縣邀請經歷過1998年和2020年防汛抗洪“大考”的退休老黨員趕赴各地指導防汛工作,對水嵐洲圩堤、長樂圩堤的護坡、排水設施等開展“地毯式”巡查,及時發現排除安全隱患7處。
同時,一些地方還創新性地借助新就業群體的獨特優勢,例如,崇義縣充分發揮外賣小哥、快遞小哥、網約車司機“移動探頭”“社區熟人”工作優勢,采取隨手拍、隨時報模式,及時上報處理樹木倒伏折枝、道路積水、路面塌陷等大小險情70多起。通過凝聚各方力量,黨組織有效地將退休老黨員的豐富經驗和在職黨員干部的執行力,以及新就業群體的靈活性和廣泛觸角相結合,共同織就一張嚴密的防汛救災安全網。
在災情最嚴重、搶險最困難、群眾最需要的地方,總能看到鮮紅的黨旗高高飄揚。在此次防汛救災過程中,全省各級黨組織全力奮戰,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帶領廣大黨員干部在風雨中逆行、在黑夜里堅守、在堤壩上奮戰,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使命和擔當,切實保障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大局穩定。
江西志愿服務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專稿欄內的所有作品,包括標有“江西志愿服務網”LOGO的圖片,版權均屬于江西志愿服務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經本網授權使用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江西志愿服務網”和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注明“來源:×××”(非江西志愿服務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3.在本網的新聞信息頁面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不代表本網觀點,文責自負。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發布之后30日內同本網聯系。
※聯系方式:中國江西網 電話: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