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有多少個18年?一個人的青春時光除去18年還有幾何?
從二十五歲到四十三歲的十八年,于人而言,無疑是生命之河中最寶貴最難得的流金歲月。從略帶青澀的成熟走到如日中天的盛年,無數的人們承擔了太多的生活和工作的壓力,他們大多數人就像是一臺連軸運轉的機器不停地奔波勞作。試問,如此重壓重負之下,誰還能像陽光一樣快樂無私地去關愛他人、去溫暖他人么?
有一個人能,他不僅義無反顧地踏上了公益之路,而且堅韌不拔在這條陽光之路上用青春跋涉了十八年。他就是江西省豐城市義工聯合會、豐城市陽光志愿者協會會長鄒平力。
創辦全省第一個民間公益組織
1981年,鄒平力出生于豐城市孫渡街辦興無村。高中畢業后,鄒平力應征入伍。在部隊,鄒平力積極參加部隊組織的各種志愿服務活動,他所在的班被人稱為“雷鋒志愿班”,因吃苦耐勞、樂于助人,鄒平力屢屢受到部隊表彰。
2001年,鄒平力退伍回鄉,為迅速適應地方工作生活,他利用等待工作分配的空當,孤身一人趕赴人生地不熟的深圳闖蕩。在兩年的打工生活期間,他有幸數次與深圳的義工不期而遇——有一幫日夜穿梭、不求回報的人群,他們長年累月、樂此不疲地做著幫貧助弱、扶危濟困的好事。
2003年,鄒平力進入了豐城市一家體制內單位工作,從此,他有了一份穩定的收入,一年之后,他就積攢起了一千多元錢。在工作的過程中,他漸漸發現很多人并沒有他這么幸運,生活中有困難的人還有不少,他們中有交不起學費而輟學的孩子、有缺錢而進不了醫院的病人。鄒平力心想,反正這些錢留在身邊一下子也用不上,放在他們身上該多好呢!之后,他就有目的地利用節假日去鄉村、學校和醫院探訪有困難的人,身體會到了自己的付出能給困難的人們帶來希望之光。
2006年,一個大膽的想法從鄒平力心底呼之欲出,他果斷行動,召集十個志同道合的好友,創辦了江西省第一個民間公益組織“豐城市義工聯合會”。
豐城市義工聯自創辦之日起,鄒平力就把她當作自己的孩子一樣精心地呵護著。在服務過程中,鄒平力總是要求會員盡力維護受助者的人格尊嚴,不要把自己看成是受助者的“救世主”。他們也不愿意受助者身負“老、弱、病、殘、貧”的沉重標簽,更不愿意受助者因他們的幫助而感覺有所虧欠。他和義工聯人始終抱著“在生命面前人皆平等”的初心,竭誠為需要的人提供幫助。他們在向上向善的路上,綻放出了生命的另一種絢麗之花。
義工聯里有一句耳熟能詳的話“幫助別人,快樂自己?!编u平力經常穿上紅馬甲帶領會員參加義工活動。他們深入老城街巷幫助獨居老人,他們在火車站幫助人買車票、提行李、牽小孩,或在馬路上當義警進行交通勸導和維護交通秩序。他們把一束束友愛之光帶到了一些不太受人關注的角落。他們日復一日的善舉逐漸感染到了廣大的市民。
隊伍越來越壯大
鄒平力坦蕩的心胸、謙卑的性格以及他內心深處散發出來的真誠和善意感召著越來越多的愛心人士加入豐城市義工聯。
鄒平力對會員的發展非常慎重,對會員的培養非常重視。楊燕,一名專售電子產品的私營企業主,她被鄒平力的善行義舉所感動,想盡快加入義工聯,但鄒平力堅持按程序辦理,經過幾個月的考察,2008年,楊燕終于如愿以償。義工聯根據她氣質好、形象佳、能說一口標準普通話的優勢,委任她負責授課部,進學校、社區講安全教育課。至今,她和會員以“防溺水”“交通安全”等為題,義務授課已達200余課時。講課的經歷也讓楊燕的演講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幾年來,她代表豐城市參加江西省、宜春市“紅色故事”“秀美鄉村”等演講比賽屢獲大獎。
寒假期間,年輕學生呂勵看到鄰村有一獨居老人生活極為艱難,她心生憐憫,每天都會去幫助老人洗衣、做飯和打掃衛生,陪老人聊天,二十幾天后,想著自己元宵節后要回學校,老大娘無人照看,她不禁黯然神傷。一天,她來到新城粵客隆購物,碰巧豐城義工聯在門口搞宣傳活動,她抱著試試看的心理問他們是否有人接替她照看老人,鄒平力聽后二話沒說,先把事接下,再安排具體事宜,并叮囑呂勵安心讀書。豐城義工聯的貼心服務讓呂勵深受感動,幾年后,呂勵回到家鄉工作,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申請加入豐城義工聯。
義工聯的影響越來越大,隊伍也越來越壯大。如今擁有會員400余人,每天參與志愿服務的會員不少于40人,鄒平力把這些義工視為家人,他和他的這些家人們從此像陽光一樣“幫助別人,快樂自己?!?/p>
一根小火柴能在凄冷寒冬升起一個溫暖夢想;一只螢火蟲/能在幽深暗夜指明一條迷途方向;一點關愛心/能在心的荒原種植一片青蔥希望;一份公益情/能在紅塵曠野收獲一種醉人芬芳……雖然我的能力有限,我依然愿化作一縷陽光,助腳下泥土散發馨香。
3年前,鄒平力在豐城市義工聯合會中組建成立了豐城市陽光志愿者協會,同時創作了這首《陽光的心愿》歌曲作為協會會歌,《陽光的心愿》如縷縷春風吹拂在廣袤的劍邑大地。
獲得各種榮譽50余項
自2006年豐城市義工聯成立以來,豐城市義工聯人無私的奉獻、默默的付出,足跡遍及全市所有的鄉鎮敬老院、貧困鄉村及特教學校等,累計參加各種活動22760次,參與服務的志愿者達158160人次,服務時長638200小時,受益群眾達500000人次。
“有耕耘就有收獲”,豐城市義工聯的義舉得到了社會的高度認可,義工聯組織及義工聯人至今共獲得江西省、宜春市、豐城市“優秀志愿組織”“青年文明號”“先進集體”“先進個人”“道德模范”“三八紅旗手”“最美志愿者”等各種榮譽共50余項。鄒平力個人也獲得“豐城市勞動模范”“豐城市優秀紅十字志愿者”“最美豐城人”“宜春市第四屆十佳杰出青年提名獎”“全省學雷鋒標兵”等十幾項榮譽。
在成績和榮譽面前,鄒平力和義工聯人保持著清醒的頭腦,他們始終秉持著“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和價值取向,他們從來不把榮譽用來當作炫耀的資本,來自群眾的每一聲肯定和來自社會的每一次支持都化成了他們為公益而堅持不懈的力量源泉和奮斗動力。鄒平力說:“義工聯人又何曾不是雙向奔赴?我們義工各有特長,彼此相互學習、取長補短,也不斷完善著自己,活動中收獲的感動和信任更助長了我們對家人的理解、對他人的寬容和對工作的熱忱。”
公益的道路永無止境,志愿者的服務永不會停歇。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進程中,我們經??梢钥吹截S城義工聯人忙碌的身影?!澳睦镉行枰睦锞陀兄驹刚??!边@是鄒平力最樂意看到的結果。
涓滴匯江海,大愛潤無聲。鄒平力用自己的寶貴青春無怨無悔地在公益路上跋涉了18個春秋,他在平凡中創造出了不凡的人生價值,在平常中鑄就出了非常的人格魅力,他是公益的一面旗幟,是文明的一支號角。鄒平力坦言:“公益將伴隨我一生?!蔽覀冃老驳乜吹?,越來越多的公益組織如雨后春筍般破土而出,文明的土壤,金秋碩果香飄萬里。
江西志愿服務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專稿欄內的所有作品,包括標有“江西志愿服務網”LOGO的圖片,版權均屬于江西志愿服務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經本網授權使用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江西志愿服務網”和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注明“來源:×××”(非江西志愿服務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3.在本網的新聞信息頁面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不代表本網觀點,文責自負。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發布之后30日內同本網聯系。
※聯系方式:中國江西網 電話: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