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農補貼主要有農機購置補貼,化肥、農藥零增長支持政策,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補助政策,高標準農田建設支持政策,設施農用地支持政策……”5月27日上午,撫州市南城縣萬坊鎮鄧家邊村黨建宣傳員鄧紅麗通過“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征求意見公開信,在省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平臺(以下簡稱省志愿服務點單平臺)點單開展的惠農政策宣傳志愿服務活動。這正是該縣經常性在省志愿服務點單平臺開展“點單” “派單”“接單”“評單”閉環操作的一個縮影。
打造志愿服務高能“領頭雁”
為將志愿服務不斷推向高潮,南城縣以高學歷、年輕化、本土化為招選“硬核”,為全縣150個行政村、23個社區配齊配強了173名35周歲以下、大專以上學歷專職黨建宣傳員,并對他們進行了多輪專業培訓,以他們作為志愿服務“常備軍”與“支點”,支撐起全縣志愿服務的“大網”。此外,該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還有6支專業志愿服務隊、4個社會志愿服務組織,它們和全縣173個村(社區)一起,都常態化開展志愿服務活動,這其中,黨建宣傳員充分發揮了其“宣傳員”“管理員”“組織員”“聯絡員”“通訊員”“檔案員”作用,上接“天線”、下接“地氣”,“點單系統”精準對接群眾需求。截至目前,該縣在省志愿服務平臺點單532個,活動1300余場(次),打通了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催生志愿活動繁榮“百花園”
黨建宣傳員立足于在農村一線,“抬頭是老百姓,低頭也是老百姓”,是群眾身邊最近的干部。基于此,南城縣以群眾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為中心,廣泛開展政策咨詢、技能培訓、產業扶持、創業指導等志愿服務活動,助推農村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另一方面采取“一對一”“多對一”等方式幫助農村孤寡老人、留守婦女、留守兒童等困難群體,開展愛心捐助、心理撫慰、親情陪護等志愿服務活動,不斷改善困難群眾生活條件。并針對部分地方存在的封建迷信、大操大辦、比闊斗富等問題,開展移風易俗志愿服務,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形成崇德向善的鄉風。該縣常態化開展生態環保低碳和垃圾分類知識普及宣傳,帶動群眾自發參與環境整治及垃圾分類活動,該縣“河小青”已經成為志愿服務“金名片”。今年以來,該縣志愿服務還與黨史學習教育有機融合,通過“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征求意見公開信,解決群眾的“急、難、盼、愁”問題,開展清潔環境、愛老敬老、為農服務等活動,使黨史學習教育更接地氣、更入人心。
凝聚志愿隊伍強大“向心力”
南城縣堅持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來源于群眾、服務于群眾的原則,充分發揮農村黨群服務中心、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農家書屋、青少年活動等眾多村級陣地最大效應,在農村(社區)發動群眾積極參與志愿服務團隊。目前,該縣老人志愿者逐漸成為鄰里協調、鄉村營造的活躍力量,婦女志愿者成為家庭協調、青少年教育的重要力量。該縣還充分發揮縣融媒體中心、南城發布等地方新聞平臺,為文明實踐志愿活動插上互聯網“翅膀”,實現同步、實時宣傳,形成服務群眾、凝聚群眾的強大“向心力”。截至目前,全縣注冊志愿者達19930人,志愿服務時長達949821小時。
江西志愿服務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專稿欄內的所有作品,包括標有“江西志愿服務網”LOGO的圖片,版權均屬于江西志愿服務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經本網授權使用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江西志愿服務網”和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注明“來源:×××”(非江西志愿服務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3.在本網的新聞信息頁面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不代表本網觀點,文責自負。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發布之后30日內同本網聯系。
※聯系方式:中國江西網 電話: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