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在萍鄉市湘東區臘市鎮鳳凰村,老人彭云來坐在門檻邊的輪椅上,看見彭檢香出現在門口,臉上露出了笑容。親切地打過招呼后,彭檢香便開始麻利地干起活來:清掃客廳、房間,收拾沙發……不一會兒,屋子變得整潔有序。
彭云來是分散供養的“五保戶”,沒有兒女,半邊身子癱瘓。“有政府發放的養老金,生活沒問題,就是一個人照顧病人太累。”彭云來的妻子彭愛蘭告訴筆者,丈夫中風后,她一直想,要是有人一起幫忙照顧就好了。沒想到,在去年5月初,同村的志愿者彭檢香就來幫忙了。
在湘東區,有近千名分散供養特困人員。他們習慣居家養老,如何讓這群老人老有所養?單靠政府的力量遠遠不夠。去年5月,在湘東區民政部門的引導下,一支由258名村民組成的“暖夕志愿服務隊”成立,為分散供養特困人員提供共性和個性化服務。
“今天帶何祥兵老人買過冬衣服,他要買棉襖,上午下雪,下午就帶他挑了過冬的棉衣”“看望崩塘組昌增榮,幫老人一起把柴火燃起來,烤火”……在“暖夕志愿服務隊”微信聊天群里,志愿者經常分享著服務活動,也收獲著點贊。
“暖夕志愿服務隊”是湘東區志愿服務隊的一個縮影。該區遵循“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理念,以需求定位服務,形成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主陣地,志愿服務為引領的服務群眾模式。近年來,全區培育和活躍著各類志愿服務隊300余支,志愿者8萬余人。一個個富有溫度的志愿服務隊,形成了全方位、多維度、立體融合的治理體系。
在“河小青志愿服務”微信工作群里,志愿者彭啟萍“拍了拍”區河長辦工作人員鄒勇:上午巡河,發現河洲段的排水口有混濁液體排放。鄒勇立即回復:那個管道是雨水管,馬上安排專業人員查看。
在“農村社會治理綜合體”工作群里,荷堯村綜合體隊員劉華萍發圖配文字:今天凌晨3點多,村民張策根突發重病,家里人手不夠,他打電話求助村綜合體隊,隊員們連夜送他到區醫院就診。群里的區委領導干部及時給予劉華萍表揚,其他成員也紛紛為他點贊。
“志愿力量延伸到湘東的每一個角落,提升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湘東區文明辦工作人員鐘建斌表示,志愿服務隊已成為社會治理中不可缺少的力量,在職能對口部門“規范化、品牌化、專業化、特色化”的管理建設下,他們在鄉村振興、環境保護、平安建設、疫情防控等方面,起著重要的帶動、聚力的作用。
江西志愿服務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專稿欄內的所有作品,包括標有“江西志愿服務網”LOGO的圖片,版權均屬于江西志愿服務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經本網授權使用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江西志愿服務網”和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注明“來源:×××”(非江西志愿服務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3.在本網的新聞信息頁面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不代表本網觀點,文責自負。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發布之后30日內同本網聯系。
※聯系方式:中國江西網 電話: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