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南城縣著力圍繞構建傳播新思想、培育新風尚、追夢新生活的文明實踐平臺,創新方式方法,加強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實踐力量、實踐內容等建設,通過理論宣講、志愿服務等形式,用心用情,扎根群眾,精心打造文明實踐圈,有效打通了宣傳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讓文明實踐在基層煥發活力,點亮群眾美好新生活。
搭好平臺“聚人氣”
入冬后,天氣漸寒,但葉蘭英依然每天早早來到村里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打卡”,做些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務。葉蘭英是南城縣徐家鎮嚴家村的一名黨員,自村里建起了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后,她就是實踐站的“常客”,無論是開展理論宣講還是義務勞動,她都踴躍參加。“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這個陣地建得好,它成為了我們村民的學堂、講堂、議事堂……”葉蘭英高興地說。南城縣堅持高標準、高效率、高質量打造集思想引領、文化傳承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文明實踐站,像嚴家村這樣集黨群服務中心、綜治中心、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文化活動中心、智慧醫療中心于一體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已在該縣遍地開花。
群眾在哪里,文明實踐就要延伸到哪里。作為江西省33個黨的基層陣地資源整合試點縣(區)之一,南城縣緊抓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全省試點契機,按照“實踐中心—實踐所—實踐站”體系架構要求,扎實推進網點建設,并根據“六有”標準推動陣地建設,完善硬件配置,截至目前,全縣共建立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3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153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在基層實現了全覆蓋。
此外,為讓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真正成為群眾的“貼心人”,南城縣在建昌鎮城西路社區進行試點,進一步豐富黨員服務驛站、黨員先鋒站等功能定位,深化線上線下互動融合,定期發布新時代文明實踐項目、招募參與文明實踐志愿者、展示文明實踐動態等,拓展文明實踐服務參與覆蓋面,提升了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的使用成效。
凝心聚力“揚正氣”
開展理論宣講、進行普法宣傳是新時代文明實踐的題中之義。11月20日,江西省民法典普法講師團走進南城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開展《民法典》專題普法講座,從《民法典》的重大意義、立法過程、基本內容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講解,并對新增和亮點條款進行了逐一介紹,吸引了260余名黨員干部聆聽。
在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過程中,南城縣注重貼近轄區居民生產生活實際,通過讓身邊人說身邊事、用百姓話說百姓事,讓黨的政策“飛入尋常百姓家”。五老報告團是該縣關工委牽頭組建的一支黨的政策宣講隊伍,團員平均年齡71歲,但他們老驥伏櫪志未已,圍繞理想信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主題,每周到各個文明實踐站進行宣講,用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及語言,把黨的理論教育、政策解讀、時事熱點傳遞到千家萬戶。此外,該縣還在12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開展了感恩奮進基層理論巡回宣講,連心小分隊隊員、脫貧致富典型等化身宣講員,通過播放視頻、展示圖片等方式,與在場聽眾同頻共振,講好新時代脫貧故事。截至目前,該縣共開展理論宣講、文明餐桌、文化傳承等各類傳思想、傳文明、傳文化活動2636場次,切實增強了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服務群眾“接地氣”
公益是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底色”,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志愿服務活動是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的重要途徑。該縣不斷推動志愿服務理念、機制、活動和隊伍等全方位深入基層,探索出了一條以志愿服務助推新時代文明實踐具體化、實際化的道路。堅持文明與文化同行、志愿與公益同向,著力打造“學雷鋒”志愿服務品牌,轄區內志愿者隊伍逐年發展壯大,目前志愿服務活動已覆蓋文明創建、社會治理、社區服務、環境保護、文化事業等方方面面。截至目前,南城縣已擁有志愿專業服務團隊48支,注冊的志愿者近1.6萬人,常年服務的志愿者1200多人,累計開展志愿服務2500余場。
志愿服務與群眾需求相對接才能貼心暖心。南城縣堅持貼近群眾,按照精準、專業的要求,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教育、醫療、養老等志愿服務內容,著力為困難群體解決實際難題,走出了志愿服務新路子。南城縣特殊教育學校殘疾智障兒童十分渴望社會愛心的援助,縣供電公司的志愿者們主動與孩子們結成對子,開學時、節日里都要到學校為孩子們送書、送玩具,并與他們做游戲,幫助其解決一些生活困難,被孩子們親切地稱為“可愛的鐘點工”。南城二中學雷鋒火炬小組在每年的學雷鋒日都要組織志愿者來到建昌鎮敬老院,為老人們送蘋果、食用油、面條等禮物,幫助老人們打掃衛生,為他們疊被子、梳頭、剪指甲,用實際行動踐行當代雷鋒精神。
江西志愿服務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專稿欄內的所有作品,包括標有“江西志愿服務網”LOGO的圖片,版權均屬于江西志愿服務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經本網授權使用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江西志愿服務網”和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注明“來源:×××”(非江西志愿服務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3.在本網的新聞信息頁面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不代表本網觀點,文責自負。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發布之后30日內同本網聯系。
※聯系方式:中國江西網 電話: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