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共青城市堅持把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全國試點工作與黨的基層陣地資源整合全省試點工作融合推進,將兩項試點工作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社會治理等全市中心工作緊密銜接,以“黨建+”為引領,以“資源整合”為突破口,以“智慧云”為平臺,以“志愿服務”為路徑,實施“一把手”工程,高標準、高質量推深做實兩項試點工作,打造“黨群服務+文明實踐”綜合體,盤活了“存量”陣地,做優了“增量”陣地,建強了“網上”陣地,暢通了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共青城市已建成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促進中心、56家新時代文明實踐所、97家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含60個“黨群服務+文明實踐”綜合體),成立了161支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5000余場,線上線下受眾達20萬人次。
上下同向 舉好文明實踐“指揮棒”
兩項試點工作被納入“一把手工程”,共青城市委積極履行主體責任,共青城市委書記擔任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主任及志愿服務隊總隊隊長,堅持一線指揮,提供“一攬子”保障;共青城市委常委會多次研究部署,審議出臺《共青城市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實施方案》《關于推進全市黨的基層陣地資源整合的試點方案》,繪制了全市試點工作“施工圖”。
同時,嚴格落實“一把手”負責制,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分別由市、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書記負責,出臺工作方案,成立工作領導小組,層層傳導壓力、層層壓實責任,推動工作“一桿子插到底”,確保工作推動有力、落實有效;成立共青城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促進中心,抽調6名專職人員集中辦公,村(社區)配齊60余名專職黨建宣傳員,負責村(社區)級陣地運行管理和組織實施;市級財政每年安排200萬文明實踐工作經費,2020年新增安排和統籌整合1000萬元用于文明實踐基層陣地資源整合工作。
此外,共青城市先行先試、積極探索,將試點工作納入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考核,納入意識形態責任制落實情況監督檢查,納入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標準,強化了監督考核,有效督促各鄉鎮、部門將文明實踐工作牢抓在手、記在心上、落在行動上。
多維整合 匯聚文明實踐“正能量”
按照“打通、貫通、聯通”的要求,共青城市強化資源整合“一盤棋”的理念,在全市所有村(社區)全面鋪開,同時在每鄉鎮(街道)打造2個示范點,打破部門界限和條塊分割,促進陣地、資源、功能、力量整合,著力打造“黨建引領、資源整合、服務群眾、凝聚人心”的“黨群服務+文明實踐”綜合體。根據工作需要,共青城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發揮指揮協調功能,共青城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市財政局、市民政局、市文廣新旅局及市人社局發揮服務指導作用,將分散在各條條塊塊中的各級各類資源陣地統籌使用、協同運作,最大限度增強了綜合效益、整理效能。
同時,形成了以陣地資源為依托、以志愿隊伍為基礎、以活動項目為牽引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平臺。構建了“1+7+N”志愿服務體系,組建志愿服務隊伍161支,形成了以志愿服務總隊為統領、流動志愿服務隊為支撐,各部門單位志愿服務隊、村級志愿服務隊和社會志愿服務組織廣泛參與的志愿服務體系;依托省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平臺和共青城市融媒體中心平臺,運行“點單”“派單”“接單”“評單”的“四單制”志愿服務工作模式,推動志愿服務在線化,發動志愿者2萬人次,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5000余場。同時,積極開展“三問”調研,重點了解群眾需求,將群眾意見和建議融入工作之中,征集并制定各類志愿服務項目141個,為試點工作提供了強大內生動力。
聚焦群眾 奏響文明實踐“新樂章”
群眾在哪里,文明實踐點就建到哪里。近年來,共青城市堅持“一站多點”理念,積極探索黨的基層陣地資源整合銜接、融合共生,對現有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村廣播室、婦女之家、青年之家、兒童之家、民兵之家等陣地、隊伍、服務資源等進行整合,在行政村(社區)建成了60個“黨群服務+文明實踐”綜合體。同時,在自然村(組)利用祠堂、公園、工廠或校園等閑置場所建設文明實踐點,著力構建15分鐘文明實踐活動圈。比如,共青城市蘇家垱鄉水口村將水口周周氏祠堂,以“一堂多能、一室多用、靈活多樣”的形式,改造成理論學習、政策宣傳、科普教育、健身娛樂的活動場所,以文明新風潤養鄉風民情。江益鎮、澤泉鄉分別在群眾聚集的活動廣場、集鎮建設多功能文明實踐廣場和文明實踐一條街,搭建凝心聚力、弘揚新風的重要平臺和陣地。
群眾需求在哪里,“志愿紅”流向哪里。在防疫一線,“志愿紅”挺身而出,充當疫情防控的宣傳員、聯絡員、戰斗員,將防疫觸角延伸至每家每戶,其中“紅帽子”突擊隊被澤泉鄉老百姓親切稱為主心骨與貼心人。在抗洪一線,“志愿紅”聞“汛”而動,組成多個防汛應急搶險隊伍,日夜堅守。共青城市藍天救援隊志愿者啟動了24小時緊急備勤制度,多次進行水下作業,現場處理險情;共青城市金湖鄉江流村青年結對請假返鄉抗洪;共青城市在金湖鄉防汛臨時安置點建立起新時代文明實踐分站,文藝志愿服務隊、衛生健康志愿服務隊、金湖鄉志愿者們為村民提供電影放映、健康體檢、衛生清理等服務,讓村民在這個“臨時”的家也能住的很舒心、很溫暖。
群眾期盼在哪里,文明實踐活動就開展到哪里。為抓好農村一老一小重點人群,解決老年人養老問題、兒童無人看管問題,共青城市啟動“頤養之家”及“心連心”課堂志愿服務項目,為千余戶家庭解決了后顧之憂。為呼應廣大群眾對健康的需求,衛生健康志愿服務隊打造“白衣天使鄉村行”志愿服務項目,兩年來為廣大群眾免費健康體檢、宣講健康知識超250次,入選省級示范性重點志愿服務擬扶持項目。每月云講堂、紅領巾宣講員、普法志愿服務項目,“大手拉小手”童心關愛等志愿服務項目讓新時代文明實踐遍地開花、文明新風吹進千萬家。
江西志愿服務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專稿欄內的所有作品,包括標有“江西志愿服務網”LOGO的圖片,版權均屬于江西志愿服務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經本網授權使用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江西志愿服務網”和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注明“來源:×××”(非江西志愿服務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3.在本網的新聞信息頁面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不代表本網觀點,文責自負。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發布之后30日內同本網聯系。
※聯系方式:中國江西網 電話: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