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馬線前等行人通過的車輛、身穿紅馬甲志愿者們忙碌的身影、服務窗口熱情的工作人員、馬路邊整齊排放的非機動車輛、農村干凈整潔的環境……
在安義縣,隨著新時代文明實踐建設的不斷深入,這些文明行為已逐漸成為了人們的自覺行動。群眾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正悄然發生改變,社風民風向上向善,公序良俗逐步形成,好人好事不斷涌現,鄉村振興的“紅利”不斷釋放。
講與做結合綻放公益之花
“這些年輕的志愿者孩子,時時記得我們,每個月都會來幫忙做家務,打掃衛生,還陪我聊天,有他們的關愛,我感覺非常幸福。”安義縣長均鄉敬老院的老人劉五得說。
新時代文明實踐的主要形式是志愿服務,主體是志愿者。據了解,安義縣組建了黨員、巾幗、青年、文化等12支專業領域的學雷鋒志愿服務隊,全縣5個社會公益組織志愿者人數均超過500人,注冊志愿者人數達到27359人,服務時長160638小時。去年,安義縣開展300余場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幫助4000余名留守兒童實現微心愿,關愛孤寡老人、殘障人士逾千次。
在萬埠鎮枧溪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一個由村民籌資、政府獎補建設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每天為七十歲以上的老人提供中餐和晚餐,伙食標準三菜一湯,每餐2元,對一些腿腳不便的老人還提供送餐服務,成為了老年人的“幸福大食堂”,以新時代文明實踐培育公益組織的“志愿之花”在安義處處綻放。
說與唱融合滋潤百姓心田
“文化自信講傳統,不忘本來不忘根,堅持核心價值觀,我驕傲……”如今,“三句半”的鄉音快板在安義縣農村廣為流傳。在萬埠鎮毛家村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明禮廣場,每到傍晚,村民們聚在一起聽快板、排練《點贊新時代》舞蹈、在毛家電影院觀看紅色電影,成了村里休閑活動的新時尚。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過程中,安義縣努力挖掘鄉土文化,結合近年來廣泛開展的“三風”活動,收集優秀的村規民約和家規家訓,編撰《家規家訓、新編“三風”三字經》,開展鄉風文明故事演講賽、開展巡回演講。結合現代傳播方式,舉辦安義縣優秀家書家規家訓網絡評選活動,使中國傳統的“仁義禮智信”以網絡為載體讓更多青年人知曉。同時,安義縣積極挖掘本地先賢文化。長均鄉四方村楊氏“四知家風”傳承了數百年,村里按照楊氏家訓“忠、孝、勤、儉、禮、義、廉、信”精神,以書卷的形式打造了“三風”主題廣場,設立了議事堂、榮譽堂、先賢堂,推動了民風、社風向上向善。
訪與宣結合厚植為民情懷
“鄉親們,我縣正在開展創建省級文明城市、省級衛生城市、省級森林城市的‘三城同創’工作,這需要咱們一起努力……”8月3日,安義縣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鄧臻帶領全局在職黨員走進龍津鎮景苑小區開展“一號大調研”。
在景苑小區的涼亭中,黨員們與居民圍坐在一起親切交流,一邊宣傳《安義縣市民文明公約》、《安義縣市民文明公約十不準》,一邊詳細了解老舊小區改造目前存在的問題,認真聽取居民的意見和建議,并將收集的意見建議及時做好記錄匯總。在場的黨員們紛紛表示,一定會盡最大的努力同小區居民一道解決當前的問題。
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旨在打通宣傳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該縣結合當地的“一號大調研”活動,每個月1號,安義縣所有領導干部把黨和國家的最新政策帶下去、把群眾反映的問題帶上來,全縣黨員干部都是新理論、新思想、新舉措的宣講員。截至目前,安義縣“一號大調研”先后解決群眾生產生活各方面問題4658個,一批民生實事得到落實,黨委、政府進一步獲得群眾和企業的認同。
目前,安義縣140個文明實踐場所實現縣、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全覆蓋,群眾參與文明實踐的積極性不斷提高。通過充分挖掘基層創造力,因地制宜推出“365”工程,在“新”上下功夫、“融”上做文章,通過建立鄉村專職、志愿者、鄉土人才三支隊伍,開展“政策宣講、教育培訓、黨員示范、關心關愛、文體服務、文明實踐”六類活動,整合“黨群服務、農村文明文化、基層社會治理、村民頤養、宣傳活動”五個中心,優化基層陣地資源,讓群眾成為新時代文明實踐的主角。
江西志愿服務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專稿欄內的所有作品,包括標有“江西志愿服務網”LOGO的圖片,版權均屬于江西志愿服務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經本網授權使用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江西志愿服務網”和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注明“來源:×××”(非江西志愿服務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3.在本網的新聞信息頁面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不代表本網觀點,文責自負。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發布之后30日內同本網聯系。
※聯系方式:中國江西網 電話: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