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烏石鎮,滿山青翠,流水潺潺,但見遠處山峰奇秀,云霧纏繞,宛如仙境。但大山深處令人向往的美麗風景,并不能掩飾當地的貧困狀況。交通的不便,制約著當地經濟的發展。當地村民大多選擇外出務工,在村里的大多是操著濃濃鄉音的老人和留守兒童。
在這個炎炎夏日,孩子們眺望著,盼望著,終于等來了一群可愛的大哥哥大姐姐們。近日,東華理工大學文法學院“推普脫貧攻堅”社會實踐團隊為響應國家部委《推普脫貧攻堅行動計劃(2018-2020年)》,來到撫州市資溪縣烏石鎮,開展為期一周的“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以推普宣傳、田野經典誦讀、專項調研、陽光課堂、手繪視頻等方式助力當地推普脫貧攻堅。
推普調研鄉村行細致宣傳入人心
烏石鎮是一個多民族聚居鄉鎮,漢畬混居,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濃郁的民俗風情,“說話帶鄉音”是當地人們的生活交流習慣,也是烏石鎮群眾脫貧致富的語言障礙。活動前期準備過程中,實踐團隊針對烏石鎮現狀,以推進當地語言文字推廣普及工作為目標,設計了一整套推普專項調查問卷。團隊調研組的成員們走訪當地村民,通過問卷調查、訪談調查等形式,開展調研工作,摸清當地的普通話使用情況、學習狀況及學習需求,以期為推普脫貧提供翔實的基礎數據。
“當前烏石鎮在塑造旅游新形象,說好普通話,與外界交流就沒語言障礙,加強語言文字推廣普及工作,能夠消除當地群眾與外界交流的語言障礙,這無疑是帶動產升級、促進經濟發展、減少貧困人口的內在需求”,實踐隊員們通過調研總結道。
同時,實踐團隊建立“推普脫貧”宣傳工作站,發放推普脫貧宣傳手冊。隊員們發揮專業優勢,向當地村民特別是學前兒童及其家長發放宣傳材料,并進行一對一講解。“幼兒期是學習語言、形成口語的關鍵時期。學說普通話有利于識字和閱讀,為孩子入學后掌握書面語言、理解字義打下基礎。普通話學習中形成良好的語感,也有利于今后的外語學習。”志愿者們向一位家長講解道。
實地走訪調查結束后,實踐團隊整理、分析調研數據,制作出一份普通話、方言研究報告,以期展現當地普通話使用情況以及挖掘民族方言語言特色,并針對當地日常用語、用字現狀,進一步制作普通話推廣方案,推動后續活動的開展。
隊員給村民細致講解推普脫貧攻堅宣傳內容
打造推普陽光課堂彰顯語言文字魅力
“云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
不學詩無以言,《聲律啟蒙》作為支教第一課拉開了“陽光課堂”的序幕。
在成語接龍游戲環節,孩子們興趣盎然。“一心一意!”“意氣風發!”“發奮有為!”前幾個同學都在幾秒鐘之內便想出了成語。輪到一名扎馬尾辮的女生時,她思考半天都沒有頭緒,“為……為……為人父母?”不僅她自己不好意思的笑出了聲,也逗得其他同學哄堂大笑。
這堂由東華理工測試站的國家級、省級普通話測試員策劃組織,發揮專業學科優勢,開展的興趣課堂模式教學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評,“我看了你們給孩子上課的過程,孩子們非常開心。我在外工作十多年了,想要找工作,與人交流最重要的就是學好普通話。”一名務工返鄉的家長說道。
志愿者開展普通話教學課堂
鄉野田間誦國學中華經典詠流傳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整齊有力、抑揚頓挫的聲音傳遍了田野,也環蕩在志愿者們的心頭。推普陽光課堂并非局限于室內教學,志愿者們還帶領著孩子們來到草地上、田壟上,在藍天碧草間誦讀國學經典。
孩子們一個個站得筆直,眼睛一眨不眨地看著手中的國學經典。從《三字經》到《在水一方》,從《采薇》到《將進酒》,小小的嘴巴一張一合,聲音稚嫩而清澈。在他們富有感情地誦讀下,一篇篇中華經典跨越古今,穿山越海,詮釋著中華文化的魅力。
志愿者帶領孩子們在草地上誦讀經典
“中華經典具有涵養人格、傳承中華文化的作用,是我們中國人文化的根基,所以開展經典誦讀活動非常重要”,該校普通話測試站站長劉毅說道。
除了經典誦讀外,團隊還設計了規范漢字書法教學以及課本劇等活動。志愿者們大手握小手,帶著孩子們一筆一劃描摹純真夢想;志愿者們精心編排情景劇,帶領孩子們跨越千古,見證中華兒女的愛國情懷。
志愿者們教學小朋友握筆姿勢
手繪視頻巧吸睛推普脫貧創新招
一支筆,一雙巧手,將祖國山河在紙上勾勒出來,在地圖上不同地域方言區畫著不同的色彩,身著不同服裝的各族人民共同創業奮斗,共說普通話,邁進新時代。
這些內容是來自實踐團隊創作的手繪視頻。該視頻以“說好普通話,邁進新時代”為主題,以我國普通話的歷史沿革為主線,弘揚推廣普通話脫貧攻堅的意義,配以悅耳的音樂與詳盡的旁白,呈現出時長達四分多鐘的手繪視頻。“做這個視頻是為了充分展現普通話在提高勞動力基本素質、促進職業技能提升、增強就業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使村民更加直觀地認識到推廣普及普通話的深刻意義”,該視頻主創同學李博聰說道。
手繪視頻是東華理工大學文法學院社會實踐團隊每年“三下鄉”活動的特色項目。實踐團隊成員制作的手繪視頻《我與憲法》獲2018年全國大中專學生志愿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千校千項”成果遴選“百佳創意短視頻”;創作的《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3周年》手繪視頻獲第三屆全國高校網絡教育優秀作品推選二等獎;創作的《憲法的力量》、《手繪中國航天突進史》等一系列視頻,累計播放量數百萬次。這次的推普視頻是團隊的又一挑戰和嘗試。
實踐團隊創作的手繪視頻不僅在當地線下獲得廣泛關注,同時還在網絡平臺進行線上發布和宣傳推廣,獲得了良好的反響。志愿者們表示,今后會繼續注重創新方式,尋找社會群眾樂于接受的活動形式和宣傳方式,開展公益性推普宣傳活動,為國家語言文字事業做出貢獻。
關懷留守兒童助力推普脫貧
“陽光課堂”課程結束后,愛心捐贈活動在教室中開展,志愿者帶著東華理工學子們捐贈的物資跨越百里路途,將滿載心意與關切的禮物贈予當地留守兒童,其中有各類文具、書籍、體育器材與筆墨紙帖等學習用具。實踐團隊召開留守兒童座談會,針對那些品學兼優、家境困難的孩子,為他們提供幫助與指導,志愿者們面對面、一對一地與他們進行親密談話,講述自身的求學經歷,鼓勵們說好普通話、加強學習、練好本領,終將脫貧實現自我。
志愿者教小朋友們學習手語操
本次活動以實踐團隊自主策劃、宣傳、排練的文藝匯報演出作為尾聲,志愿者們帶領著留守兒童一齊登上舞臺,共同演繹歌曲與舞蹈,全場洋溢著歡愉的氣氛。在村民們的掌聲中,本次“推普脫貧”實踐活動拉下了帷幕。
志愿者與孩子們參與文藝匯演節目
扶貧先扶智,扶智先通語。語言是人類最基本的生存要素之一,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人們進行溝通和交流的基本前提。對于扶貧工作而言,推廣普通話是教育扶貧的重要舉措。據悉,作為2019年“推普脫貧攻堅”全國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專項活動團隊,東華理工大學文法學院“推普脫貧攻堅”社會實踐團隊通過推普陽光課堂、田野調查、愛心捐贈、普通話水平檔案制作、推普脫貧網絡文化產品制作等活動,致力提高當地青少年普通話水平,推動語言文字工作開創新局面,為服務地推普脫貧貢獻青春力量。(劉陽 朱天星 李博聰 嚴曉丹 胡藝)
江西志愿服務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專稿欄內的所有作品,包括標有“江西志愿服務網”LOGO的圖片,版權均屬于江西志愿服務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經本網授權使用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江西志愿服務網”和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注明“來源:×××”(非江西志愿服務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3.在本網的新聞信息頁面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不代表本網觀點,文責自負。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發布之后30日內同本網聯系。
※聯系方式:中國江西網 電話: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