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奉新縣晨霧氤氳,寒意未褪,文明實踐的熱潮卻已浸潤城鄉。宋埠鎮三洪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內,醫護人員正為老人測血壓,溫熱的手掌輕托布滿皺紋的手,輕聲叮囑“降壓藥要按時吃”;數十里外的澡溪鄉黃石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里,孩子們在志愿者指導下搭建骨架、剪裁卡紙、細心拼接,制作出一盞盞流光溢彩的花燈,暖光燈影映紅了一張張專注的小臉……這一幕幕熱氣騰騰的場景,正是奉新縣深耕新時代文明實踐的鮮活寫照。
陣地建設:從“空間覆蓋”到“功能提質”
“這里是‘匠心書屋’,既是牌樓古村的一個旅游點,也是文明實踐服務點。我們經常在這里開展宣講活動、舉辦科普講座,很多村民和孩子空閑時間總會到這邊來。”宋埠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的工作人員舒志存介紹說,這座占地800余平方米的明清徽派古建筑,不僅設有科普室、展示館等基礎功能室,還根據群眾需求科學增設了書畫室、器樂室等文藝室。
“村民們的需求就是我們開展活動的指向標,村民們的滿意度就是我們活動質效的檢測表,今年我們獲評三星級實踐所的原因離不開‘服務群眾’四個字。”舒志存補充道。
群眾在哪兒,陣地服務就跟進到哪兒。該縣堅持以“陣地強基、服務惠民”為導向,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建設從“空間覆蓋”到“功能提質”跨越式發展。通過統籌整合縣域資源,盤活閑置公共空間,該縣已構建起縣鄉村三級聯動、全域覆蓋的“1+13+175”志愿服務網絡,讓文明實踐陣地真正成為群眾家門口的“精神加油站”。
為確保陣地長效運行,該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組織開展實踐所(站)星級創建工作,圍繞陣地便利性、隊伍多元性、活動創新性、群眾滿意度等核心指標進行綜合考評。目前,全縣已評出星級所(站)40個,星級站點占比提升至21%。從“有場地”到“優服務”,從“掛牌子”到“創品牌”,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正以多元功能回應群眾期盼,成為凝聚人心、傳承文化、服務民生的重要載體。
隊伍建設:扎根基層的“文明先鋒”
該縣高度重視文明實踐隊伍建設,積極發掘和培育優秀人才,通過“專業培訓+實踐淬煉”雙輪驅動,打造了一支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服務意識好的文明實踐主力軍,涌現出以龔雪、謝宇為代表的基層先鋒。
海拔800余米的泥洋村見證著龔雪這位“全省優秀文明實踐員十強”的蛻變。5年前,龔雪作為大學生基層專干到山村時,連方言都聽不懂。為了更好地開展工作,她拜老黨員為師,在調解土地糾紛、化解鄰里矛盾中錘煉群眾工作本領;主動學習電商知識,逐步成長為助農主播,帶動黃連餅、奉新大米等農產品銷售數千斤;打造“清涼泥洋”農旅品牌,開拓旅游市場,帶動村民發展民宿產業,讓昔日“空心村”變身“網紅打卡地”。
受支月英老師的影響,龔雪發起了“讓每一朵花蕾都盡情綻放”的志愿服務項目,專注于關愛留守兒童。通過開展“親情連線”讓愛暢通無阻、“留守兒童”生日會享受家的溫暖、“健康悄悄話”小課堂、“微心愿”圓夢等活動,讓這些孩子在陽光下健康成長。
“我見證了這些孩子從羞澀到自信的轉變,他們的笑容成了我工作的最大動力。”龔雪如是說。
如今在奉新,有175名像龔雪這樣的文明實踐員活躍在基層。他們用腳步丈量民情,以實干溫暖民心,讓文明實踐的種子在紅土地生根發芽。
活動成效:文明新風浸潤城鄉肌理
聚焦群眾所思所盼,該縣以志愿服務為基本形式,以群眾滿意為根本標準,緊扣理論宣講、移風易俗、文化文藝三大板塊,推動文明新風融入城鄉肌理。全年開展志愿服務活動4500余場,參與志愿者8萬余名,惠及群眾超15萬人次,文明理念從“入眼入耳”邁向“入腦入心”。
理論宣講聚焦“鄉土味”。馮川鎮大路口村,村民圍坐在活動廣場上,宣講員以方言快板解讀政策,將“大道理”化為“家常話”;宋埠鎮深入研究宋應星的思想和事跡,提煉其中蘊含的創新、擔當、為民等精神特質,以主題幕布劇的形式開展宣傳活動。
移風易俗改出“新風尚”。會埠鎮張坊村開展移風易俗漫畫展,用群眾喜聞樂見的繪畫形式大力倡導移風易俗,切實弘揚時代新風;干洲鎮依托鄉村大舞臺,將移風易俗宣傳工作開展到群眾中去,用文藝的形式發出好聲音、傳播新理念。
文化文藝激活“傳統魂”。桂花飄香,北門社區活動大廳內,居民們著手做月餅,共話千里嬋娟;羅市鎮港下村的舞臺上,悠揚唱腔訴說著古老故事,喚起文化鄉愁;華林廣場上,書法協會的會員揮毫潑墨,讓墨香傳遞新春的祝福。
從“匠心書屋”的瑯瑯書聲到龔雪直播間里的助農吆喝,從村間墻頭繪寫的家風家訓到河岸兩側宣揚的模范事跡,新時代文明實踐已深深融入這座千年古縣的肌理。在這里,文明不僅是燈籠上的謎題、舞龍時的鑼鼓,更是留守兒童眼中的星光、田間地頭蓬勃的生機,是古老土地煥發新生的精神密碼。
江西志愿服務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專稿欄內的所有作品,包括標有“江西志愿服務網”LOGO的圖片,版權均屬于江西志愿服務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經本網授權使用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江西志愿服務網”和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注明“來源:×××”(非江西志愿服務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3.在本網的新聞信息頁面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不代表本網觀點,文責自負。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發布之后30日內同本網聯系。
※聯系方式:中國江西網 電話: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