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上‘村晚’!”近年來,鄉土文化活動“村晚”在全國遍地開花,成為展示鄉村文化自信和精神風貌的重要窗口,極大增強了村民對家鄉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春節期間,一場精彩紛呈、好戲連臺的“村晚”就在上饒市余干縣重洲村“亮相”。
觀看“村晚”的村民。余顯宗攝
現場“熱” “村晚”好戲連臺
1月29日下午,隨著激昂高亢的開場鼓《精忠報國》響起,“春到萬家·余干村晚”之2025重洲村第九屆迎新春聯歡匯演在上饒市余干縣重洲文化活動中心歡樂上演。
演出在開場鼓《精忠報國》中拉開序幕,定下了忠誠愛國、報效國家的主旋律。《少年中國說》的朗誦慷慨激昂、催人奮進,令人熱血澎湃。《雙腳踏上幸福路》再次唱出了老百姓對幸福生活的向往。
整場文藝晚會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舞蹈、獨唱、對唱、合唱、笛子獨奏、二胡、古箏、戲曲、小品、武術、朗誦、魔術、書法等31個節目輪番上演,吸引了眾多村民和周邊民眾前來觀看。整場村晚持續了兩個半小時,并進行了網絡同步直播,用傳鄉音、唱鄉情、舞鄉韻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生動展現了新農村新風貌,呈現了鄉村文明新風尚。
活動現場人山人海,熱鬧非凡,觀眾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一家人坐在一起,盡享快樂。
“能夠把‘村晚’搞起來,真的非常不容易,也讓我們這些回家的年輕人感受到了不一樣的年味。”長期在外工作的重洲村民余少青感慨道。
幕后“忙” 多方匯力排好戲
完成一臺鄉村“村晚”并不容易,需要凝聚各方財力、物力還有文藝人才。重洲村晚總導演余國烙被親切地稱為“草先生”,他把大量時間奉獻給了“村晚”,從“村晚”的經費籌備到節目征選,都絞盡腦汁,但看到鄉親們臉上洋溢的幸福笑容,他覺得一切都值得。
在重洲的“村晚”舞臺上,像余國烙這樣積極的村民還有不少。作為一名媒體從業者,余黛仙連續主持了九屆“村晚”,也被鄉親們稱為村晚“臺柱子”。除夕當天,在外地做節目的余黛仙,演出結束后馬不停蹄趕回家鄉主持“村晚”。她端莊大氣又不失幽默的主持風格,深受鄉親們的喜歡。
重洲村晚副總指揮余澤英雖然長期在外工作,但心系家鄉,為了辦好“村晚”,特地提前回到家鄉,指導村民將節目辦好。
大學生村官本林作為重洲東灣村文明實踐員,也積極支持“村晚”的舉辦,在他看來,這不僅僅是一臺晚會,更是一場鄉親們的聚會。他表示:“這讓我多了一個窗口去了解村民,為村里的文明建設奉獻微薄力量。”
據悉,重洲“村晚”自2012年創辦以來,逐漸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管理班子,從節目采集到遴選、從策劃到彩排、從舞臺到幕后,都有嚴密的流程和分工。
此次活動由余干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主辦,余干縣委宣傳部和余干縣文化廣電旅游局、余干縣石口鎮政府、湖濱村委會、東灣村委會、重洲公益協會等單位共同舉辦,是余干縣“四季村晚”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余干縣人民獻上了一場極具特色的新春文化盛宴。該場晚會還為“愛心單位”“愛心人士”頒獎,并給來觀看演出的村民送上共計350份禮品。
此外,在第九屆“村晚”籌備之際,重洲村青年成立了重洲公益協會,將“村晚”作為協會的一個“愛心項目”,以便給鄉親們增添年味兒。今后,該協會還將圍繞村里的各項事情,開展更多公益事業。
日子“火” 唱響文化新活力
一場水鄉“村晚”,展示了重洲村產業興、百姓富、鄉村美的蓬勃氣象,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營造了濃郁的鄉村文化氛圍。重洲“村晚”已經成了干越文化的一張名片。
“‘村晚’的舉辦,不僅增強了鄉村文化自信,助推鄉村經濟的穩步發展,也為鄉村文化振興注入新的活力。”余干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后,將以此為契機,把“村晚”辦成連接鄉村與城市、傳統與現代、本土與全球的文化橋梁,為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帶來更多福祉。
江西文明實踐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專稿欄內的所有作品,包括標有“江西文明實踐網”LOGO的圖片,版權均屬于江西文明實踐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經本網授權使用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江西文明實踐網”和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注明“來源:×××”(非江西文明實踐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3.在本網的新聞信息頁面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不代表本網觀點,文責自負。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發布之后30日內同本網聯系。
※聯系方式:江西文明實踐網 電話:0791-868478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