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圍屋煥發新容顏、非遺文化慶典熱鬧非凡,積分兌換超市人頭攢動……近年來,龍南市全力推進鄉風文明建設工程落地生根,聚焦鄉村“有貌、有韻、有魂、有序、有治、有富”,主抓“老屋煥新、文化傳承、治理創新”三大領域,打造新時代鄉村發展樣板,走出一條以文化為基、以治理為要、以產業為核的城鄉文明互促互融新路徑,讓文明新風吹進千家萬戶。
以“老屋復活”為抓手,實現村莊面貌蝶變。
“咱這圍屋以前破破爛爛,現在修繕好了,住起來舒心,游客也多了,真是多虧了政府的好政策!”龍南市關西新圍的村民老徐,站在修繕一新的圍屋前,滿臉笑容地跟鄰居嘮著嗑。
龍南市里仁鎮圍屋民宿小鎮
這是龍南市實施“老屋復活”保護修繕利用工程的一個真實縮影。龍南市坐擁376座圍屋與眾多客家民居,其中不少因長期閑置和年久失修,面臨老化和倒塌危機。為解決這一難題,龍南市啟動了“老屋復活”項目建設,對傳統圍屋實施搶救性修復,彰顯原生態鄉土特點;對閑置農宅改建翻新,打造“新客家風”鄉村格調,“共享村落”“民宿村”“鄉村共同體”等相繼涌現。
“一開始,很多村民不理解,覺得老房子修不修無所謂,我們就一家一家去解釋,告訴他們這不僅能保護老祖宗留下的東西,還能賺錢呢!”龍南市博物館相關負責人說道。近年來,龍南市推行統一托管流轉模式,整合資源,精心修繕54座圍屋,盤活665幢閑置住宅,打造出8個老屋民宿集聚區。在渡江鎮新大村,80%的老宅都交給村集體打理,“空心村”成功逆襲為“網紅村”。村支書蔡智威高興地說:“以前村里冷冷清清,現在游客不斷,村集體每年增收二十幾萬元,日子越過越有盼頭!”
非遺傳承人傳授客家織帶技藝
如何讓老屋從“沉睡”到“蘇醒”再到“出彩”?龍南市在老屋修繕的基礎上,深入挖掘客家文化內涵,將傳統民俗與現代旅游相結合。在圍屋里舉辦客家美食節,讓游客品嘗地道的客家米酒、釀豆腐、艾米果;開展客家手工技藝體驗活動,如竹編、剪紙和制作冬頭帕等。同時,打造圍屋文化研學線路,吸引外地學生前來學習客家歷史文化。如今,龍南的老屋不僅是居住的地方,更成為游客體驗客家文化的熱門打卡地。今年前9個月,龍南累計接待游客達654.81萬人次。
以“客家文化”為沃土,培植涵養文明鄉風。
“加油,加油!” 端午期間,在龍南市楊村鎮太平古鎮景區一方15畝的池塘上,父老鄉親們賽起了龍舟,現場熱火朝天、歡聲雷動。這項獨具客家特色的端午民俗文化,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不僅展現了客家人的團結協作、拼搏進取精神,也體現了客家文化對涵養文明鄉風的重要作用。
楊村鎮太平堡蛟龍
據悉,今年以來,龍南市持續開展文化惠民活動,通過舉辦舞龍舞獅、香火龍、客家千人宴、四季村晚、山歌大賽、“客家村花秀”“百姓大舞臺”等系列文藝演出活動466場,讓優秀文化根植民眾內心。此外,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文化廣場等廣泛開展理論宣講、文藝展演、移風易俗等主題活動1840場,惠及126000余人次,讓文明新風吹進千家萬戶。
“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從不同層面、不同藝術視角全面展示人民生活幸福、文化傳承有形、社會安定祥和的嶄新時代風貌,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龍南市委宣傳部李松群表示。
客家緣婚俗新風館
此外,龍南市建成了“客家緣婚俗新風館”,將客家傳統文化與當代婚俗改革緊密相連,館內設置婚俗文化展廳、廳堂婚儀場景、客家婚俗新風展廳等六個區域,為群眾提供沉浸式文明婚俗體驗、景區預約辦證和特邀嘉賓頒證、婚姻家庭小課堂等服務。目前已經吸引了1200余人次的年輕人參與體驗,“小型婚禮、大美婚俗”新風尚正在逐步形成。
以“共治共享”為載體,實現鄉村治理有效。
“各位村民,積分存折兌換禮品馬上就開始啦!請大家拿好自己的存折,根據積分數額兌換相應的禮品……”在汶龍鎮羅壩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村委干部和志愿者們正在召集村民參加積分兌換活動。
汶龍鎮羅壩村用積分兌換獎品的村民
早在2018年,為徹底整治“因懶致貧、因賭致貧”等不良現象,實現精神與物質同步脫貧,村民積分制在汶龍鎮上莊村試行。“我們圍繞人居環境、社會治安、移風易俗、志愿服務等方面詳細制定了35項加分項和16項減分項,村民根據自己的‘存折’積分多少到實踐站所自覺參與獎品兌換”汶龍鎮的鎮干部曾洪萍介紹道。到2024年6月,汶龍鎮6個村1個社區已實現全覆蓋建成“汶民積分銀行”、發放“汶民積分銀行存折”,同時,全市83個行政村推廣了積分制管理,“積分改變習慣、行動改變生活、模范提振信心、全民共享文明”已成風尚。
渡江鎮新風禮堂舉辦集體婚禮
據悉,在推動農村婚俗改革方面,龍南市充分發揮群眾自治作用。各村通過網格化管理模式摸清“三個底數”,由群眾推舉德高望重、熱心服務、有一定禮儀特長的人士和婦女小組長等,分別在全市107個村全覆蓋組建“喜事管家”和“圍屋媽媽”兩支公益服務隊伍,為村民提供流程安排、證婚邀請、場地布置等婚嫁幫辦服務,對高額彩禮、大操大辦等陋習及時勸導,實現了村民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自我約束,共同營造文明和諧的鄉村婚俗新風尚。今年以來全市舉辦集體婚禮、青年交友等活動6場,評選婚事新辦好家庭10戶、“文明家庭”“最美家庭”66戶。
江西志愿服務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專稿欄內的所有作品,包括標有“江西志愿服務網”LOGO的圖片,版權均屬于江西志愿服務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經本網授權使用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江西志愿服務網”和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注明“來源:×××”(非江西志愿服務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3.在本網的新聞信息頁面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不代表本網觀點,文責自負。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發布之后30日內同本網聯系。
※聯系方式:中國江西網 電話: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