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農家書屋等公共文化陣地覆蓋城鄉,一項項歌舞表演、非遺活動豐富多彩,一場場群眾文化活動、民間文藝演出精彩呈現……近年來,全南縣大力推進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聚焦文明“有聲、有形、有禮、有范、有家、有魂”,培育“理潤全南、藝潤桃江、文潤城鄉”三大品牌,打造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高地,形成一條以城帶鄉、以鄉促城、城鄉一體的城鄉文明互促互融新路徑,讓文明新風吹進千家萬戶。
打好攻堅戰,陣地共建“強筋骨”
“今唱全南不尋常,整個縣城大變樣,手捧美酒把歌唱,文明新風正氣揚……”夜幕降臨,全南縣陂頭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燈火通明,熱鬧非凡,八一合唱團團長李秀清自創的客家山歌在夜空中悠揚回蕩,贏得觀眾陣陣喝彩。
這是全南縣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深化全域文明建設的生動寫照。該縣創新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點,串聯整合區域內教育、文化等各類資源,完善“文明培育+積分管理”長效管理機制,將各類活動納入文明實踐矩陣,打造“15分鐘黨群服務+文明實踐活動圈”,推動文明之“家”提質增效。截至目前,全南縣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108個,延伸文明實踐點9個。
如何讓文明由“無形”變“有形”?全南縣一體推進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校園、文明家庭、文明單位五大創建提升行動,打造“一村一品”志愿服務、“全寶慧姐之家”等品牌,實施城市能級提升項目38個,抓好基礎設施配套、市容環境改善,促進全縣文明建設全域推進、整體提升,讓文明“看得見,摸得著”。2023年度江西省精神文明建設指數測評中,全南縣排名第六。
奏好和弦樂,城鄉聯動“修內功”
近日,走進全南縣社逕鄉新風禮堂,一場“紅色宣講”正在舉行,退役軍人曾志堅將黨的創新理論、政策融入快板表演,鮮活感和趣味性十足。“宣講用的調子和土話很接地氣,我們聽得懂,也記得住。”塔下村村民鐘曉華豎起大拇指點贊。
成立百姓宣講隊伍是全南縣推進全域文明建設的又一探索。該縣挖掘培育一批鄉賢能人,壯大“理潤全南”宣講隊伍,組建“1+10+N”宣講矩陣,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全方位理論宣講格局,并針對不同群體探索創新手段,采取“理論+文藝”“理論+方言”等宣講形式,開展接地氣、聚人氣、有生氣的基層宣講,讓文明之聲“傳”入千家萬戶,“走”進人們心坎。今年以來,全南縣開展各類宣講1100余場次,參與群眾達3.2萬余人次。
如何讓傳統文化“老樹發新芽”?全南縣盤活沉睡文化資源,深入挖掘客家擂茶、香火龍等非遺資源,加大雅溪古村等傳統村落保護開發利用力度,推進社逕鄉老屋村等紅色名村建設,開展和美鄉村建設和農村環境衛生整治,打造6條“四融一共”和美鄉村示范帶,筑牢文明之魂,讓優秀傳統文化不斷滋養新時代文明實踐。
唱好新風曲,文明培育“富腦袋”
日前,家住龍源壩鎮雅溪村的新婚夫妻陳濤、李文敏因低彩禮結婚而被村里人津津樂道,他們倆喜事簡辦,婚禮上沒有煩瑣的儀式,只有簡樸而溫馨的承諾。“彩禮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共同經營好這個小家庭。”李文敏說。
如今,喜事新辦簡辦在全南正成為一種文明新風尚。全南縣聚焦文明有“禮”,打造新風禮堂11個,集禮堂、講堂、宴席等多功能于一體,為群眾操辦紅白事宴席提供場地和服務;成立“喜事管家”隊伍,覆蓋全縣97個村(社區),常態化上門開展婚姻服務;出臺婚嫁新風尚家庭禮遇政策,給予創業就業、健康體檢等8方面優惠待遇,釋放正向激勵效應,激活群眾內生動力。
樹典型,立標桿,文明建設縱深推進。全南縣創新道德評議會制度,開展先進典型評選活動,持續發掘一批先進典型和身邊好人,引導人們見賢思齊、擇善而從。同時,該縣發揮新聞媒體宣傳作用,組織好人模范走上講臺舞臺,讓群眾言行有“鏡子”可照、有榜樣可學。截至目前,全南縣選樹培育婚事新辦“好公婆”等典型40個,共有“中國好人”3人、“江西好人”6人、“贛州好人”46人。
江西文明實踐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專稿欄內的所有作品,包括標有“江西文明實踐網”LOGO的圖片,版權均屬于江西文明實踐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經本網授權使用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江西文明實踐網”和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注明“來源:×××”(非江西文明實踐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3.在本網的新聞信息頁面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不代表本網觀點,文責自負。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發布之后30日內同本網聯系。
※聯系方式:江西文明實踐網 電話:0791-868478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