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江西省文明實踐>> 正文                              查看更多>>
《江西省志愿服務條例》
江西省文明實踐   2021-08-04 10:24:37  編輯:陳晗子 作者:佚名

(2021年7月28日江西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一次會議通過)

  目       錄

  第一章 總      則

  第二章 志 愿 者

  第三章 志愿服務組織

  第四章 志愿服務活動

  第五章 促進與保障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七章 附      則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保障志愿者、志愿服務組織和志愿服務對象的合法權益,鼓勵和規范志愿服務,發展志愿服務事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社會文明進步,根據有關法律和國務院《志愿服務條例》等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適用于在本省行政區域內開展或者發起的志愿服務以及與志愿服務有關的活動。

  本條例所稱志愿服務,是指志愿者、志愿服務組織和其他組織自愿、無償向社會或者他人提供的公益服務。

  本條例所稱志愿者,是指以自己的時間、知識、技能、體力等從事志愿服務的自然人。

  本條例所稱志愿服務組織,是指依法成立,以開展志愿服務為宗旨的非營利性組織。

  第三條 開展志愿服務,應當遵循自愿、無償、平等、誠信、合法的原則,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不得違背公序良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不得危害國家安全。

  第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志愿服務事業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制定促進志愿服務事業發展的政策和措施,將志愿服務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志愿服務活動納入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建設,推動志愿服務活動在基層開展。

  第五條 縣級以上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機構負責建立志愿服務工作協調機制,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內志愿服務工作的統籌規劃、協調指導、督促檢查和經驗推廣,推動志愿服務人才隊伍和志愿服務體系建設。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志愿者注冊管理、志愿服務組織登記管理與標識、志愿服務記錄管理、志愿服務信息化建設等有關志愿服務行政管理工作,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志愿服務管理規范、查處志愿服務相關違法行為。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教育、科技、文化和旅游、衛生健康、退役軍人事務、體育、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生態環境、司法行政等其他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負責與志愿服務有關的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加強對轄區內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的指導,在資金、場地等方面提供支持和幫助,協助有關部門做好與志愿服務相關的工作。

  第六條 工會、共青團、婦聯、紅十字會、殘聯等有關人民團體和群眾團體應當發揮各自優勢,在各自的工作范圍內做好相應的志愿服務工作。

  鼓勵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采取多種形式,參與、支持志愿服務活動。

  第七條 全社會應當尊重、支持志愿者和志愿服務組織開展志愿服務活動。

  鼓勵將志愿服務精神納入居民公約、村規民約、行業規范、學生守則等,倡導企業將志愿服務精神融入企業文化建設。

  第八條 每年三月五日所在周為本省志愿服務周。

  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媒體應當開展志愿服務公益宣傳活動,傳播志愿服務文化,營造志愿服務的良好輿論環境。

第二章 志 愿 者

  第九條 志愿者參加志愿服務活動,應當具備與志愿服務活動相適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禁止組織未成年人參加搶險救災等可能發生人身危險的志愿服務活動。

  法律、行政法規對開展志愿服務活動有職業資格要求的,志愿者應當依法取得相應的資格。

  第十條 志愿者可以通過國務院民政部門指定的志愿服務信息系統自行注冊,也可以通過志愿服務組織進行注冊。

  志愿者提供的個人基本信息應當真實、準確、完整。

  通過志愿服務組織進行注冊的,志愿服務組織應當及時將相關信息錄入志愿服務信息系統。志愿服務組織發現志愿者的個人基本信息有明顯錯誤、缺漏,或者與實際情況不一致的,應當要求志愿者修改、補充。

  第十一條 志愿者享有下列權利:

  (一)自愿加入或者退出志愿服務組織;

  (二)自愿選擇與其自身情況相適應的志愿服務項目,拒絕參加超出自身能力或者違背自身意愿的志愿服務;

  (三)獲得從事志愿服務真實、準確、完整的信息;

  (四)獲得所參加志愿服務相關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培訓,以及必要的工作條件和安全保障;

  (五)對志愿服務組織的工作進行監督,提出意見和建議;

  (六)無償獲得本人的志愿服務記錄證明;

  (七)在自身有志愿服務需求時,優先獲得志愿服務組織和其他志愿者提供的志愿服務;

  (八)因參加志愿服務導致本人人身、財產損害時,依法獲得賠償或者補償;

  (九)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權利。

  第十二條 志愿者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一)履行志愿服務承諾或者協議約定的義務;

  (二)服從志愿服務組織管理,維護志愿服務組織以及志愿者的形象和聲譽;

  (三)尊重志愿服務對象,維護志愿服務對象的合法權益,不得向志愿服務對象收取或者變相收取報酬;

  (四)保守在志愿服務活動過程中獲悉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不得泄露個人隱私和其他依法受保護的信息;

  (五)因故不能參加或者完成志愿服務活動的,應當及時告知志愿服務組織或者志愿服務對象;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義務。

第三章 志愿服務組織

  第十三條 志愿服務組織可以采取社會團體、社會服務機構、基金會等組織形式。

  志愿服務組織應當依法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主管部門登記,并接受登記管理機關和業務主管單位的監督與管理。

  尚不具備登記條件的,依托機關、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社會組織等成立的志愿服務團隊,可以向依法登記的志愿服務組織申請成為其團體會員或者分支機構。

  城鄉社區、單位內部經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或者本單位同意成立的志愿服務團體,可以在本社區、本單位內部開展志愿服務活動。

  第十四條 在志愿服務組織中,根據中國共產黨章程的規定,設立中國共產黨的組織,開展黨的活動。志愿服務組織應當為黨組織的活動提供必要條件。

  第十五條 志愿服務組織應當履行下列職責:

  (一)制定、完善志愿服務工作制度和計劃;

  (二)依照章程和宗旨,組織實施志愿服務活動;

  (三)依法籌集、管理和使用志愿服務活動的資金、物資等;

  (四)招募、登記、培訓、管理志愿者,并做好志愿者的注冊等工作;

  (五)加強志愿服務的安全教育,維護志愿者合法權益,為志愿者開展志愿服務活動提供必要的信息、工作條件與安全保障;

  (六)如實記錄志愿者個人基本信息、志愿服務情況、培訓情況、表彰獎勵情況、評價情況等信息,建立和完善志愿服務檔案,并為志愿者無償、如實、及時出具志愿服務記錄證明;

  (七)不得泄露志愿者、志愿服務對象的個人隱私和其他依法受保護的信息;

  (八)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職責。

  第十六條 志愿服務組織可以依法成立行業組織。志愿服務行業組織應當加強行業自律,反映行業訴求,推動行業交流,維護成員合法權益,培育、發展各類志愿服務組織,并做好相應的指導、服務和管理工作。

第四章 志愿服務活動

  第十七條 鼓勵志愿服務組織、志愿者在扶弱濟困、扶老救孤、恤病助殘、支教助學、擁軍優屬、鄉村振興、應急救援、生態環境保護、文化和旅游、衛生健康、文明創建、平安建設、賽會服務、社區服務、法律援助等方面開展志愿服務活動。

  鼓勵志愿服務組織、志愿者到革命老區和脫貧地區開展志愿服務活動。

  鼓勵志愿服務組織、志愿者優先為殘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和其他有特殊困難的社會群體以及個人提供志愿服務。

  第十八條 志愿者可以參與志愿服務組織和其他組織開展的志愿服務活動,也可以自行依法開展志愿服務活動。

  志愿者因自愿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依法不承擔民事責任。

  第十九條 志愿服務組織應當尊重志愿者本人意愿,安排參加與其年齡、知識、技能、時間和身體狀況等相適應的志愿服務活動。

  安排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志愿者參加志愿服務活動的,應當落實安全保護措施,并征得其監護人同意,必要時由其監護人陪同。

  志愿服務組織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可以使用統一的志愿服務標志。鼓勵志愿者在開展志愿服務時佩戴志愿服務標志。

  第二十條 需要志愿服務的組織或者個人,可以通過志愿服務信息系統發布需求信息,也可以向志愿服務組織提出申請。發布志愿服務需求信息或者向志愿服務組織提出申請,應當提供與志愿服務有關的真實、準確、完整的信息,并說明在志愿服務過程中可能發生的風險。志愿服務組織應當對志愿服務需求信息進行核實和風險評估,并及時予以答復。

  第二十一條 志愿者、志愿服務組織、志愿服務對象之間可以根據需要訂立協議,明確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約定志愿服務的內容、方式、時間、地點、工作條件和安全保障措施等。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志愿者、志愿服務組織和志愿服務對象之間應當簽訂書面協議:

  (一)參加應急救援、傳染病防控等可能發生人身危險的志愿服務活動的;

  (二)開展涉外志愿服務活動的;

  (三)志愿服務期限在一個月以上的;

  (四)為大型活動提供志愿服務的;

  (五)組織志愿者在本行政區域外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的;

  (六)志愿者、志愿服務組織、志愿服務對象任何一方要求簽訂書面協議的。

  省人民政府民政主管部門應當制定書面協議示范文本,為志愿服務協議簽訂提供指導。

  第二十二條 發生重大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和公共衛生事件等突發事件,需要迅速開展救助的,有關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協調機制,提供需求信息,引導志愿服務組織和志愿者及時有序開展志愿服務活動。

  志愿服務組織、志愿者開展應對突發事件的志愿服務活動,應當接受有關人民政府設立的應急指揮機構的統一指揮、協調。

  鼓勵和支持志愿服務組織、志愿者在做好自身防護基礎上,依法有序參與應急救援、傳染病防控等志愿服務活動。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為志愿服務活動提供必要的保障和便利。

  第二十三條 舉辦公益性大型活動和其他社會公益活動需要志愿服務的,舉辦者可以委托志愿服務組織招募志愿者,也可以自行招募志愿者。

  第二十四條 縣級以上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機構應當會同民政等有關部門和單位制定對志愿服務組織負責人和志愿者的培訓計劃,對其開展相關法律法規、專門知識和技能等線上線下培訓。

  志愿服務組織安排志愿者參與志愿服務活動,需要專門知識和技能的,應當對志愿者開展相關培訓。

  第二十五條 志愿服務組織安排志愿者參與可能發生人身危險的志愿服務活動前,應當告知可能發生的風險,并為志愿者購買相應的人身意外傷害保險。

  志愿者參加志愿服務組織安排的志愿服務活動,遭受人身傷害的,志愿服務組織應當及時組織救助。因第三方原因受到人身、財產損害的,志愿服務組織應當依法向第三方索賠或者協助志愿者依法向第三方索賠。

  第二十六條 志愿服務組織安排志愿者參與志愿服務活動,應當如實記錄志愿服務活動信息,按照統一的信息數據標準錄入國務院民政部門指定的志愿服務信息系統。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偽造、變造或者使用偽造、變造的志愿服務記錄證明。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志愿服務信息記錄和志愿服務記錄證明抽查制度,重點檢查志愿服務記錄與證明的真實性、合法性,抽查結果向社會公開。

  第二十七條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強行指派志愿者、志愿服務組織提供服務,不得以志愿服務名義進行非法、營利、違背公序良俗以及與志愿服務無關的活動。

  第二十八條 任何組織和個人發現志愿者、志愿服務組織在志愿服務活動中有違法、違規行為,可以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主管部門、其他有關部門或者志愿服務行業組織投訴、舉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主管部門、其他有關部門或者志愿服務行業組織接到投訴、舉報,應當及時調查處理;對無權處理的,應當及時向有權處理的部門或者組織移交,并告知投訴人、舉報人。

  第二十九條 志愿者、志愿服務組織、志愿服務對象在志愿服務活動中發生爭議的,可以通過協商、調解、仲裁等途徑解決,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五章 促進與保障

  第三十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有關部門按照法律、法規和國家、省有關規定,對在志愿服務事業發展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志愿者、志愿服務組織予以表彰、獎勵。

  第三十一條 志愿服務活動的經費來源包括:

  (一)政府財政支持;

  (二)社會捐贈、資助;

  (三)其他合法來源。

  志愿服務活動的經費應當用于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和志愿服務運營管理,以及為志愿者參與志愿服務活動購買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和提供交通、食宿等必要的開支。

  志愿服務活動的經費的籌集、使用和管理情況應當向社會公開,并接受政府有關部門、捐贈者、資助者、志愿者以及社會的監督。

  第三十二條 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可以依法通過購買服務等方式,支持志愿服務運營管理,并依照國家有關規定向社會公開購買服務的項目目錄、服務標準、資金預算等相關情況。

  第三十三條 自然人、法人和其他非法人組織向志愿服務組織和志愿服務活動提供捐贈的,依法享受稅收優惠。

  鼓勵不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志愿服務組織通過與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合作,依法開展公開募捐項目。

  第三十四條 鼓勵有關社會組織和單位依法設立志愿服務發展基金,為發展志愿服務事業提供支持和保障。

  志愿服務發展基金應當用于資助志愿服務項目開展、志愿者培訓、志愿者表彰、志愿者權益保障、志愿者救助等。

  志愿服務發展基金使用和管理應當依法接受有關部門和社會監督。

  第三十五條 鼓勵保險機構與志愿服務組織合作,設計開發符合志愿服務特點的險種。

  第三十六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門應當將培養青少年志愿服務意識納入思想品德教育,鼓勵青少年學生參與與其年齡和身體狀況等相適應的志愿服務活動。

  高等學校、中等職業院校、普通高中應當將學生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納入思想政治課實踐教學。

  第三十七條 縣(市、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應當組織引導志愿者、志愿服務組織開展志愿服務活動。鄉鎮(街道)、行政村(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應當及時收集發布志愿服務需求,協調開展志愿服務活動。

  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可以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志愿者注冊、參與志愿服務活動提供便利條件,方便群眾接受志愿服務。

  第三十八條 鼓勵和支持醫院、養老服務機構、兒童福利機構、救助管理機構、殘疾人服務機構、法律援助機構、學校、博物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科技館等公共服務機構以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設立志愿服務站點,招募志愿者提供志愿服務。

  鼓勵機關、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群眾團體以及社會組織成立志愿服務團隊,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并為其提供便利條件。

  第三十九條 有關部門、志愿服務組織等建立的志愿服務信息系統,應當按照國家志愿服務信息系統的規范要求進行建設,為志愿服務提供注冊登記、活動發布、供需對接、服務記錄等服務。

  建有志愿服務信息系統的有關部門,應當依托全省統一的政務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建立有效的協調機制,整合志愿服務相關信息和數據資源,實現志愿服務數據統一歸集、交換共享。統一歸集后的志愿服務數據由省人民政府民政主管部門與國務院民政部門指定的志愿服務信息系統實現數據互聯互通。

  志愿服務信息系統管理者和運營者應當按照規定管理志愿者、志愿服務組織和志愿服務對象的信息,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得侵害個人隱私。

  第四十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采取措施,對有良好志愿服務記錄的志愿者給予守信激勵,按照有關規定在養老、就醫、教育、就業、信貸、公共交通運輸、旅游等公共服務方面給予優待。

  縣級以上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機構應當建立完善以志愿服務時長為基礎、服務評價為補充的志愿服務評價體系;建立健全志愿服務星級評定、時間儲蓄和回饋制度,保障有良好志愿服務記錄的志愿者在本人積累的志愿服務時長內可以優先獲得志愿服務權益。

  第四十一條 縣級以上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機構應當將機關、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開展志愿服務情況納入文明單位測評。

  鼓勵機關、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群眾團體以及社會組織將良好志愿服務記錄作為志愿者在本行業、本系統、本單位評優、評先的依據之一。

  第四十二條 鼓勵企業和其他組織在同等條件下優先招用有良好志愿服務記錄的志愿者。

  公務員考錄、事業單位招聘可以將志愿服務情況納入考察內容。

  第四十三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鼓勵、引導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志愿服務組織建立“社會工作者+志愿者”協作機制,引導社會工作者和志愿者共同開展志愿服務。

  鼓勵城鄉社區引進或者志愿服務組織招募社會工作者,發揮社會工作者在組織策劃、項目運作、資源鏈接等方面的專業優勢,推動志愿服務規范發展。

  第四十四條 志愿者因提供志愿服務受傷、致殘或者死亡,符合見義勇為人員確認、工傷認定、烈士評定條件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依照國家和本省有關規定及時予以確認、認定、評定,并落實相應待遇。

  志愿者因提供志愿服務受傷、致殘或者死亡,導致其家庭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縣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按照國家和本省有關規定給予社會救助。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四十五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的行為,法律、法規已有法律責任規定的,適用其規定。

  第四十六條 志愿服務組織未按照本條例規定記錄志愿服務信息或者出具志愿服務記錄證明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主管部門予以警告,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責令限期停止活動,并可以向社會和有關單位通報。

  第四十七條 對以志愿服務名義進行非法、營利、違背公序良俗或者與志愿服務無關的活動的,由公安機關、民政、市場監督管理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依法查處。

  第四十八條 志愿服務組織、學校違反本條例規定,組織未成年人參加搶險救災等可能發生人身危險的志愿服務活動的,由民政、教育主管部門責令改正;造成未成年人人身傷害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第四十九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責令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一)強行指派志愿者、志愿服務組織提供服務;

  (二)未依法履行監督管理職責;

  (三)泄露志愿者、志愿服務組織、志愿服務對象信息;

  (四)其他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行為。

第七章 附      則

  第五十條 本條例自2021年10月1日起施行。2007年12月14日江西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二次會議通過的《江西省青年志愿服務條例》同時廢止。

來源:
相關新聞
江西志愿服務網版權聲明
1.本網專稿欄內的所有作品,包括標有“江西志愿服務網”LOGO的圖片,版權均屬于江西志愿服務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經本網授權使用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江西志愿服務網”和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注明“來源:×××”(非江西志愿服務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3.在本網的新聞信息頁面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不代表本網觀點,文責自負。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發布之后30日內同本網聯系。
※聯系方式:中國江西網 電話:0791-86849032

關于我們 | 網站導航 | 廣告服務 | 意見建議 | 贛公網安備 36010802000294號
中共江西省委宣傳部、江西省文明辦 主管 | 江西日報社 主辦 | 舉報電話:0791-86847779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證號:1409348 贛ICP備08100009號-4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6120170003
出版許可:新出網證(贛)字07號 經營許可證編號:B2-20070031 國新網許可證編號:3612008001
新聞投稿:news@jxwmw.cn 文明創建投稿:jx-wmb@163.com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婷婷九月| 欧美成人免费全部观看天天性色 | h在线观看视频免费网站| 美女视频黄频a免费| 手机看片在线精品观看| 国产一级视频免费|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二区| 顶级欧美色妇xxxxx|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久福利| 国产午夜在线视频| 久久久久女教师免费一区| 蜜桃导航一精品导航站| 日产精品卡二卡三卡四卡乱码视频| 国产你懂的在线|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2021年| 老子影院伦不卡欧美| 成人在线观看免费| 凹凸导航第一福利| a4yy私人影院| 欧美粗大猛烈水多18p| 国产精品夜间视频香蕉| 亚洲Av鲁丝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污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熟妇色一本在线观看| 国产aⅴ一区二区| 一本大道无码日韩精品影视_| 疯狂做受xxxx高潮视频免费| 大学生一级特黄的免费大片视频 | 亚洲a级在线观看| 高潮插的我好爽再干噢在线欢看| 日本强好片久久久久久aaa|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7|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最好的精华液| a级毛片免费观看网站| 波多野结衣mdyd907|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四虎| 五月婷婷免费视频| 色综合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婷婷四房综合激情五月在线| 亚洲综合丁香婷婷六月香|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麻豆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