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城縣感受“戲臺成舞臺”的氛圍,到上猶縣勞動趣味比賽體會農民的精氣神,聽于都縣“老師傅”化解鄰里糾紛的故事……走進江西省贛州市,文明新風撲面而來。
文明實踐活動不斷延伸
“豐收的鑼鼓喲,一年比一年響,豐收的歌聲喲,傳遍四方……”一曲石城燈彩《豐收鑼鼓》在石城縣琴江鎮大畬村響起,古戲臺上精彩的表演贏得群眾陣陣掌聲。
群眾在哪里,文明實踐活動就延伸到哪里。近年來,石城縣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通過組建多支文明實踐文藝宣傳隊,把鄉風文明行動等工作編排成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節目,深入全縣各鄉鎮、城市社區演出。2023年,石城縣送戲下鄉演出120余場,“戲曲進鄉村”演出60場,覆蓋全縣所有鄉鎮。
“今日出門要小心,隨機應變觀仔細……”在贛縣區白鷺鄉白鷺村的古戲臺,演員用方言唱著改編的贛南采茶戲《打卦》,臺下村民王秀英和婆婆目不轉睛。“送戲下鄉的紅色文藝輕騎兵、民間藝術團和一些村民在老戲臺上表演,老戲臺漸漸變成‘百姓大舞臺’。”白鷺村新時代文明實踐員謝娟說。
近年來,贛州市結合各地特色開展文化表演和志愿服務等活動。南康、瑞金等地通過群眾“點單”等方式,探索“群眾需要、集中送餐”演出模式,培養了一批老兵宣講團、山歌宣講隊、“百姓名嘴”、文藝輕騎兵等文化能人隊伍,為村民提供各類有特色、有鄉土味的文化服務。興國、寧都、尋烏等縣利用古戲臺等載體,開展各類文娛活動,現場活動內容豐富,有健康義診、愛心義剪、消防安全等活動。
“老戲臺既是‘百姓大舞臺’,也是傳播文明新風的新陣地。”贛州市委宣傳部負責同志說,“2023年以來,贛州開展送戲下鄉活動2800余場,惠及群眾超百萬人次。”
群眾性文化活動惠民
“哥,你快點,趣味比賽活動馬上就要開始啦。”晌午剛過,上猶縣營前鎮石溪村,劉文發和哥哥劉文龍扒拉了幾口飯,就往上灣四季田園牧歌場子里趕。
挑稻谷接力、稻田摸魚、稻田200米健康跑……田野上,一場接一場的勞動趣味比賽接續展開,200多名農民激烈比拼,劉文龍兄弟倆成績一路提升,獎品擺滿了一大桌。
在定南、龍南、崇義等縣,平時挑擔子、握鋤頭的農民,晚上不時就登上村里舞臺一展才藝,生活有滋有味。信豐、安遠等縣開展“文明風采·百姓舞臺”“農民豐收節暨農民歌手大賽”“‘趕超杯’趣味農民健身運動會”等系列群眾性文化惠民活動,農民參與鐮刀割禾、搬冬瓜、推獨輪車等運動項目,讓鄉村活力十足。
鄰里關系更加和諧融洽
又逢周末,于都縣寬田鄉龍泉村村民賴明輝準備了一碗紅燒肉,正要給老鄰居李勸娣送去,迎面便遇上李勸娣端著一碗麻婆豆腐過來。
“別看他們現在這么和睦,幾年前還鬧著別扭呢。”村里人說。幾年前,這兩家人常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吵架,雙方關系并不融洽。
“兩家祖上親如兄弟,曾一同在門口種下兩棵樹,表示家里家外要互相照應。”村文明實踐所“老師傅調解室”調解員劉稱生拉著他倆,指著門口的兩棵樹說:“你們看,這兩棵樹相互守護、相互陪伴,多好呀!”
為緩和兩家關系,劉稱生和同事們隔幾天就去他倆家串門聊天,請他們參加文明實踐活動,芥蒂逐漸消除了。2022年“村晚”,他倆同臺表演,贏得村民滿堂喝彩,兩家人關系也就越來越親:李勸娣但凡有個頭疼腦熱,賴明輝和家人就會幫著跑前跑后;一有好吃的,李勸娣就會招呼賴明輝到家里一起吃。
近年來,大余、全南等縣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指導各鄉鎮成立“老師傅”調解隊伍,主動介入鄰里間的家長里短。會昌、章貢等縣區在轄區范圍內大力推廣文明實踐積分、道德超市、“道德紅黑榜”、“五星創評”等,讓村規民約成為村民的生活準則,同時常態化開展文明實踐活動,讓群眾生活更和諧,讓鄰里關系更融洽。目前贛州全市各村(居)委會均建立紅白理事會、村民議事會等群眾性自治組織,修訂了村規民約,將移風易俗內容納入其中,喜事新辦、喪事簡辦、尊老愛幼、鄰里互助等蔚然成風。
《 人民日報 》( 2024年01月23日 第 12 版)
江西志愿服務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專稿欄內的所有作品,包括標有“江西志愿服務網”LOGO的圖片,版權均屬于江西志愿服務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經本網授權使用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江西志愿服務網”和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注明“來源:×××”(非江西志愿服務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3.在本網的新聞信息頁面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不代表本網觀點,文責自負。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發布之后30日內同本網聯系。
※聯系方式:中國江西網 電話: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