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廬陵新區以探索創建“新區紅”志愿服務示范品牌為契機,將“新區紅”志愿服務與中心工作緊密結合、深度融合,志愿服務工作不斷走深走實、出新出彩,以文明實踐匯聚高質量發展合力。
體制機制“管”到位,構建志愿服務新格局
“以前辦事得跑到社區,有時不方便。現在小區里建起了服務站,不出小區就可以享受好多服務,很方便。”近日,中央公園小區70多歲的黃老伯高興地說。這得益于該區將“新區紅”志愿服務融入小區黨群服務站,為居民代辦各類服務事項,讓居民走下樓就能辦事、不出小區就能享受服務。
新區黨工委主要負責人親自出題,提出以“新區紅”志愿服務品牌創建引領文明新風,提升基層治理成效,并從頂層設計、制度建設、經費保障對“新區紅”志愿服務進行全面謀劃、系統推進。新區職能部門主動領題,組織召開“新區紅”志愿者代表座談會、“新區紅”志愿服務活動推進會,廣泛聽取意見建議,選取崇文社區、解放橋社區、天寶社區、湖濱社區為“新區紅”志愿服務示范品牌創建示范社區,通過“以點帶面”“串點成線”,推動“新區紅”志愿服務活動全域覆蓋、縱深推進。新區廣大黨員干部職工積極答題,就近就便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用實際行動為群眾排憂解難。
陣地資源“融”到位,提升志愿服務新成效
該區統籌推進“紅色驛站”“綜治中心”等陣地建設,打造集理論宣講、文化傳播、志愿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32個、黨群服務中心30個、小區黨群服務站26個,推動黨的基層陣地“大門常開、場所常用、活動常辦、群眾常來”。
同時,將“新區紅”志愿服務作為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黨群服務中心、小區黨群服務站建設的重要內容,融入建設全過程、各方面,既讓“新區紅”志愿服務有陣地、有隊伍,又實現了基層陣地建設項目化、實效化。“新區紅”志愿服務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黨群服務中心、小區黨群服務站,實現了新區、街道、社區(村)三級志愿服務體系全覆蓋,并常態化、多樣化開展各類“新區紅”志愿服務活動,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精準服務“送”到位,引領志愿服務新風尚
“5棟1單元2103萵筍3斤,小白菜2斤;5棟2單元1601萵筍5斤,小白菜3斤……”這是11月中下旬在百聯首府小區業主群里的愛心接龍。73歲的菜農涂仁華身患重病,兒子殘疾,入冬以來,青菜的銷售成了他的“煩心事”。百聯首府小區黨群服務站了解到這一情況后,及時組織“新區紅”志愿者幫助涂仁華解決蔬菜的采摘、銷售、配送問題,解決了老人的“煩心事”。
該區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黨群服務中心、小區黨群服務站等基層陣地,著力推進志愿服務常態化、制度化、項目化,形成“季季有計劃、月月有主題、周周有活動、日日有行動”的“全鏈條、全員額”志愿服務良好局面。如今,“新區紅”志愿服務內容涵蓋了理論宣講、文明新風、文化惠民等方面,廣受群眾好評。“新區紅”志愿服務已成聯系群眾、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服務群眾的重要載體和有效途徑,探索出“文明實踐+基層治理創新”的新路徑和新方法,呈現出“家庭和美、小區和睦、社區和順、社會和諧”的新風貌。
江西志愿服務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專稿欄內的所有作品,包括標有“江西志愿服務網”LOGO的圖片,版權均屬于江西志愿服務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經本網授權使用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江西志愿服務網”和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注明“來源:×××”(非江西志愿服務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3.在本網的新聞信息頁面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不代表本網觀點,文責自負。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發布之后30日內同本網聯系。
※聯系方式:中國江西網 電話: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