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在贛縣區(qū)客家文化城景區(qū),一場場充滿濃郁客家韻味的喜宴相繼舉行,吸引不少游客前來探索體驗客家婚俗文化內涵,品嘗傳統(tǒng)美味喜宴。這是該區(qū)持續(xù)推進移風易俗,倡導文明新風,讓文明簡約的新式婚禮成為新風尚帶來的喜人變化。
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近年來,贛縣區(qū)扎實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以志愿服務為著力點,精心打造“學習先鋒”基層理論宣講、客家喜宴婚俗改革、“紅滿贛縣”文明夜市、“寶貝出村”等系列新時代文明實踐品牌,在加快繪就“科創(chuàng)高地、千億園區(qū)、魅力新城、客家搖籃”圖景中,讓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文明新風在群眾心中生根發(fā)芽。
夯實基礎 示范引領抓陣地
“小蘭,你說的文明實踐是什么意思啊?”近日,在“鄉(xiāng)村夜話大家談”宣傳活動上,一位大爺問贛縣區(qū)湖江鎮(zhèn)洲坪村文明實踐員蘭云。為將村民的思想統(tǒng)一到文明實踐站與景區(qū)建設設計中來,洲坪村組織文明實踐員、志愿者等走村入戶,通過召開戶主會、“文明集市”等開展深入宣傳。洲坪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整合“蜜月島”旅游景區(qū),打造“1+N”文明實踐陣地體系,通過設立固定服務點和活動陣地,統(tǒng)籌運用現有資源因地制宜設置活動范圍,實現文明實踐站點建設輻射全村、文明實踐活動打破傳統(tǒng),將受眾擴大到每一位來蜜月島游玩的游客,真正打通教育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按照有陣地、有機制、有隊伍、有活動、有項目、有成效的“六有”標準,贛縣區(qū)推動實現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全覆蓋,構建1個中心、20個實踐所、300個實踐站三級陣地體系。招聘300名專職文明實踐員,制定出臺《贛縣區(qū)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月度考核辦法(試行)》,建立實踐中心人員掛點聯系實踐所制度……該區(qū)每月定期進行線上調度、實地督導和月度考核,全面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提檔升級、提質增效。
在全覆蓋抓好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的同時,贛縣區(qū)按照“抓兩頭,帶中間”的思路,高標準打造了一批實踐站示范點。重點打造了茅店、江口等10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示范點,南塘船埠、三溪新星等30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示范點。與此同時,加大在工業(yè)園區(qū)企業(yè)、風景旅游區(qū)、窗口單位等文明實踐延伸力度,打造了石芫紅軍醫(yī)院、橫溪中學、韓坊天子峰等文明實踐點。
聚焦首要 “學習先鋒”傳黨音
“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的首要政治任務。”聊起“學習先鋒”基層理論宣講品牌的打造,贛縣區(qū)委宣傳部理論股負責人嚴峻坦言。
贛縣區(qū)以“學習黨的二十大、奮勇爭先鋒”為主題,傾力打造“學習先鋒”基層理論宣講品牌,深入開展“線下宣講、線上傳播”雙線宣講,并通過贛縣融媒APP、視頻號、微信公眾號等媒介進行網絡傳播。截至目前,已累計展播38期,播放量突破140.9萬,點贊量達3.3萬,轉發(fā)量達5.57萬次,評論3800多條,社會反響熱烈。
為進一步推動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贛縣區(qū)立足農村黨員老齡化、流動性大等現狀,從提高黨員參學率、群眾參與度中破題,精心打造線下宣講、內容錄制、線上傳播的“學習分享會”宣講模式。
在五云鎮(zhèn)夏潭村試點取得成效的基礎上,逐步在贛縣區(qū)各鄉(xiāng)(鎮(zhèn))、村(社區(qū))推廣,切實奏好“講、聽、傳”三重唱,使基層理論宣講易講、易記、易懂、易傳,不斷把黨的正確主張變成群眾的自覺行動。
創(chuàng)新方式 “紅滿贛縣”暖人心
“昨天看到城西社區(qū)工作人員在群里發(fā)消息說今天有文明夜市,特地喊上我的幾個老姐妹來‘趕集’。”居民吳阿姨開心地說道。
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順利展開,文明實踐志愿者是主體力量,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是主要形式。贛縣區(qū)整合機關單位資源和力量,由32支機關志愿服務隊根據職能各確定一個主題,每周五在該區(qū)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輪流承辦“文明實踐·紅滿贛縣”活動,創(chuàng)建了獨具贛縣特色的“文明集市+文藝匯演”模式。臺上,由承辦單位編排節(jié)目,開展文藝匯演。臺下,設立文明集市,由若干個志愿服務隊設置政策宣傳、法律援助、醫(yī)療救護等志愿服務攤位,讓群眾在家門口就享受到高質量的便民服務。
同時,贛縣區(qū)探索建立文明實踐積分、嘉許回饋等激勵辦法,讓文明實踐志愿者既有面子、又得實惠。截至目前,該區(qū)已組建起區(qū)、鄉(xiāng)、村三級志愿服務隊伍體系,累計成立42支區(qū)級志愿服務隊,1000支以上群眾身邊的志愿服務隊,志愿者人數近8.5萬人。“有時間做志愿者、有困難找志愿者”,在贛縣大地蔚然成風。
精準服務 “寶貝出村”架橋梁
關愛一老一小,既解決思想問題,又解決實際困難。贛縣區(qū)在關愛留守兒童方面,通過廣泛聯系愛心企業(yè),充分整合社會力量,定期組織實施留守兒童進城的“寶貝出村”活動。
“科技館里有各種各樣的科學小實驗、航天模型等,我們學到了很多新知識,玩得非常開心。”剛參加完“情暖童心 寶貝出村”文明實踐活動的贛縣區(qū)吉埠鎮(zhèn)留守兒童丁雯君同學激動地說。
一項項有趣的活動、一張張燦爛的笑臉、一陣陣爽朗的笑聲……贛縣區(qū)先后組織66批次1227名農村兒童出村進城,“寶貝出村”文明實踐活動拓寬了孩子們的視野,豐富了孩子們的閱歷,也縮小了城鄉(xiāng)孩子們的信息鴻溝。
組織開展“萬名大學生進千站”暑期文明實踐志愿服務,來自34個高校的235名大學生成立23支志愿服務隊,深入到30個實踐站開展58場次活動,惠及群眾1406人次;組織動員區(qū)攝影協會、櫻花協會、曙光協會、愛幫協會、愛心協會等102支社會公益志愿服務隊,深入社區(qū)、村組,入戶開展豐富多彩的關心關愛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活動……贛縣區(qū)還先后探索“智惠老人”“老哥吹哨”“童伴同行”等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品牌,讓群眾時刻感知文明實踐站就在身邊,志愿服務就在身邊。
婚俗改革 “客家喜宴”揚新風
在贛縣城區(qū),客家文化城設置了客家婚俗基地,用于舉辦“客家喜宴”主題婚禮。“客家喜宴”主題婚禮簡化婚禮流程,融合客家傳統(tǒng)文化,采取一頂花轎、一聲嗩吶、一壺米酒、一堂締約等形式,讓新人和賓客近距離體驗富有儀式感的傳統(tǒng)習俗。改進婚宴菜單,合理搭配菜品數量和份量,不上高檔煙酒和菜品,推動節(jié)儉辦婚禮,減少婚宴餐飲浪費。推出零彩禮、低彩禮家庭優(yōu)惠禮包,對零彩禮、低彩禮的新人,免除場地費用并優(yōu)惠菜金。完善婚宴服務協議,引導新人合理設置喜宴桌數。
在鄉(xiāng)鎮(zhèn),打造船埠村“嫁女擇婿、勿尚重聘”家訓基地和蜜月島婚戀交友、婚紗攝影、婚慶典禮一站式服務婚戀產業(yè)基地,以“示范點”建設拓寬全區(qū)移風易俗“覆蓋面”,把“婚事新辦、喜事簡辦”的新風尚吹進千家萬戶,讓文明新風蔚然成風。
“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引,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贛縣區(qū)委宣傳部部長王雙喜表示。贛縣將縱深推進文明實踐工作,切實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讓老百姓“心花怒放”,文明“百花齊放”。
江西文明實踐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專稿欄內的所有作品,包括標有“江西文明實踐網”LOGO的圖片,版權均屬于江西文明實踐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經本網授權使用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江西文明實踐網”和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注明“來源:×××”(非江西文明實踐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3.在本網的新聞信息頁面上進行跟帖或發(fā)表言論者,不代表本網觀點,文責自負。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發(fā)布之后30日內同本網聯系。
※聯系方式:江西文明實踐網 電話:0791-868478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