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內在氣質,也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
一場場緊接地氣、貼近生活的文藝宣講,一次次有溫度、有深度的文明實踐,一個個孝老愛親、善行義舉的感人故事,一項項惠民生、暖民心的志愿服務……近年來,吉安縣以遍布城鄉的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為依托,常態化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讓文明之花競相綻放,合力繪就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新畫卷。
建強陣地,搭建無“盲點”平臺
吉安縣緊緊圍繞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一個目標、四個定位、五項工作、三個到位、六種能力”總要求和“建強、管好、實用”原則,創新探索出吉安縣新時代文明實踐“135”工作法,重點打造100個縣級新時代文明實踐示范站和36個鄉鎮級新時代文明實踐示范站,以點帶面,點面結合,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示范帶,助推“1+19+336+N”陣地體系全覆蓋(即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9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336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N個新時代文明實踐點和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
為掃除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盲區,該縣將文明實踐向縣城園區、景區、校區拓展延伸,建立吉安高新區、江西立訊智造、吉州窯博物館、文天祥紀念館、湖濱小學、縣老年活動中心6個特色文明實踐站點,發動86個文明單位籌集126萬元資金,結對幫扶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廣泛用于鄉村振興、扶貧幫困、關愛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等志愿服務活動,將文明實踐觸角延伸到各個角落,讓文明服務惠及每名群眾。
向上向善,匯聚共“奮進”力量
“作為吉安縣新時代文明實踐好人宣講隊一員,近期我在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固江鎮政府、固江中學等地開展了幾次宣講,把我70余年如一日鐘情采茶劇的故事講給大家聽,效果挺好。”現年92歲的中國好人歐陽廣安說。
建立農村業余文藝隊,將村民的“家長里短”、幸福生活搬上舞臺;組建“五老”宣講團、“紅色故事”宣講隊等一批專業宣講隊伍開展黨的創新理論宣講;豐富形式,開設道德模范、身邊好人事跡線上專題展覽專題專欄……一樁樁凡人善舉層出不窮,一個個“道德模范”“身邊好人”不斷涌現。截至目前,吉安縣走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開展宣講800余場。發布身邊好人榜3600余人次,2人獲評“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6人獲得“中國好人”稱號,他們或助人為樂扶危濟困,或見義勇為舍生忘死,或誠實守信堅守正道,或敬業奉獻勤勉奮進,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詮釋著向善向上的力量,是吉安縣人道德風貌的生動寫照,更折射出吉安縣向善崇德的城市底色。
創新理念,打造全“速遞”品牌
吉安縣堅持以志愿服務作為文明實踐活動的基本依托,按照“群眾在哪里,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里”的工作思路,推行“群眾點單——中心派單——志愿組織(者)接單——群眾評單”的“四單”服務模式,把“群眾要不要”“群眾要什么”作為服務方向,建立“1+6+12+N”志愿服務體系,建立文明實踐志愿者隊伍1100余支,注冊志愿者8.3萬余人,累計志愿服務時長200余萬小時。
為營造“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良好發展環境,該縣精心打造“文明速遞”品牌,強化對志愿服務項目的培育,精準推出“傳承紅色基因 爭做時代新人”“廣安工作室”“曹老師紅色講堂”“久根說事”“國學課堂”等一大批具有鮮明特色的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項目,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在潛移默化中提振文明新風,增強群眾的認同感、歸屬感,著力提升群眾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
一座城養育一方人,一方人溫暖一座城。這個動人故事正在廬陵大地精彩演繹……
江西文明實踐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專稿欄內的所有作品,包括標有“江西文明實踐網”LOGO的圖片,版權均屬于江西文明實踐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經本網授權使用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江西文明實踐網”和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注明“來源:×××”(非江西文明實踐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3.在本網的新聞信息頁面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不代表本網觀點,文責自負。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發布之后30日內同本網聯系。
※聯系方式:江西文明實踐網 電話:0791-868478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