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理紅白喜事時間短了、規模小了,人情負擔減輕了,孩子課余、老人平日有了快樂的好去處了……這是時下江西省武寧縣羅坪鎮洞坪村盧姓人家的普遍感受。武寧縣在推進移風易俗鄉風文明三年專項行動中,創新嘗試以姓氏單元為突破,挖掘宗姓力量,在一個個的宗姓中改革陋習、培樹新風,取得初步成效。
以姓氏宗族倡議文明新風。凝聚思想共識,匯聚文明力量,職能部門發布倡議書,是常見的形式。武寧縣創新思維,著眼從弘揚傳統宗姓文化入手,借助宗姓內在力量,提升倡議書的效能。2022年秋季,一封以武寧盧氏理事會署名發布的特殊“家書”,在武寧縣盧姓人家廣為傳閱,隨后傳至全國各地盧氏。倡議書號召全縣盧氏廣大宗親們“節儉操辦酒席、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干部帶頭”。這封向具體姓氏宗親發出的移風易俗倡議書,是武寧縣、鄉、村縱向貫通,文明辦、民政局等部門橫向聯通,合力推動武寧盧氏第一個帶頭響應黨委政府移風易俗行動的結果。受武寧盧氏影響,縣內不少其他宗姓,也積極爭當移風易俗的宣傳員,如橫路鄉余氏組織社工隊伍走村入戶開展移風易俗志愿宣傳活動,還有的通過修族譜、開年會等方式宣傳宣講移風易俗新風尚。
以宗族祠堂培樹文明新風。弘揚時代新風,陣地建設很有必要。在該縣羅坪鎮洞坪村的一條省道旁,“武寧盧氏文明新風堂”的招牌格外醒目。在政府指導支持下,武寧盧氏利用在該地建成的盧姓祠堂,拓展祠堂原有功能,賦予其文明教育元素,將祠堂改造成“文明新風堂”。新風堂具體由“四堂”組成:少年的樂堂、青年的禮堂、老人的茶堂、議事的廳堂,通過功能區域的劃分建設,將宗族祠堂建成為孩子課余娛樂學習、青年舉辦成人禮和婚禮、老人喝茶下棋聊天看戲、盧氏宗親協商議事的好地方。宗姓祠堂通過提升改造,日常使用頻率提高,價值引領正向明顯。目前,該文明新風堂已成為該村盧姓人家、全縣盧姓人家以及當地村民的文明新風培育新陣地。受此影響,不少其他姓氏也萌發了在宗姓祠堂融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功能的想法。
以宗姓單元踐行文明新風。移風易俗,宣傳是起點,關鍵在實踐。為推動宗姓移風易俗落到實處,武寧盧氏制訂了“武寧盧氏族規民約”,明確了紅白喜事“1234567”簡辦模式,即:隨禮不超過100元,酒席數量不超過20桌,每桌席面飯菜不超過300元、治喪不超過3天,每桌酒席的用煙不超過40元,彩禮不超過5萬元,用車不超過6輛,酒不超過70元/瓶。去年,就在盧氏移風易俗倡議書發出的第二天,羅坪鎮初中就有一位盧姓老師去世。聽說其家人有治喪7天的計劃,武寧盧氏會長一方面向村、鎮、民政、文明辦報告,一方面帶著幾位盧氏會成員以各種方式做親屬工作。最終在多方宣傳引導下,該盧姓逝者遺體第3天就很快火化,在全縣盧姓人家中產生了積極的影響。該縣盧姓以外的宗姓也紛紛行動。在羅坪鎮長水村,張氏、蕭氏把生產生活要綠色環保寫進家訓、掛在門口,“熱愛自然、保護生態”“樹木資源、不許濫砍”等生態環保內容成了家風家訓,一姓如此,多姓爭先,如今“環保”家風形成了“環保”村風,長水村成為了村容整潔、環境優美、鄉風文明的美麗鄉村,擦亮了“全國文明村”招牌。魯溪鎮大橋村劉氏,由宗姓中的村干部和“長褂先生”帶頭,推行辦喪不收禮新風,厚葬薄養、大操大辦現象也在明顯減少。
江西文明實踐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專稿欄內的所有作品,包括標有“江西文明實踐網”LOGO的圖片,版權均屬于江西文明實踐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經本網授權使用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江西文明實踐網”和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注明“來源:×××”(非江西文明實踐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3.在本網的新聞信息頁面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不代表本網觀點,文責自負。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發布之后30日內同本網聯系。
※聯系方式:江西文明實踐網 電話:0791-868478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