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樹市為貼心暖心服務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聚焦“一小一老”等城鄉特殊群體的現實需求特別是“急難愁盼”問題,先行在60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立“親情連線”工作室,有針對性提供精準化、高質量服務。通過建立一個“親情微信群”、“親情連線”臺賬和設立一個“親情聊天室”等舉措,以設立“親情連線”等方式,為全市4765名留守兒童和12023名孤寡老人搭建外出務工人員與留守兒童老人聯系交流平臺,為他們提供“親情連線”“綜合服務”“心理疏導”等幫扶項目,用心用情守護“一老一小”特殊困難群體,把“親情連線”服務送進他們的心坎,筑起矛盾化解和隱患消除的“前沿陣地”。
“親情連線”活動開展以來,樟樹市已組織各級文明單位、各志愿服務組織、志愿者為留守兒童、孤寡老人提供“親情連線”、“綜合服務”、“心理疏導”服務活動百余次,實實在在地體現了“辦實事、解民憂”宗旨意識,用關愛溫暖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切實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7月2日,閣山鎮孫家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留守兒童舉行了親情連線活動,孩子們通過“親情視頻”與遠方打工的父母對話,傾訴心聲。
三年級的楊思恬通過視頻與遠在千里之外的父親“見面”,不善表達的她見到爸爸時有些不知所措,在志愿者的鼓勵下,才開口跟爸爸打招呼。大屏里的爸爸見到女兒特別開心,一個勁地笑著跟女兒招手,然而楊思恬卻突然低下頭哭了。“爸爸,你過得好嗎?你要注意安全,保重身體。”爸爸聽到女兒哽咽話語后也終于忍不住了,眼眶瞬間通紅。楊思恬小朋友和爸爸的一段感人的視頻聊天打動著在場的所有人。簡單的一次通話,滋潤著孩子的心靈,也濕潤了志愿者們的眼睛。
家住酒都廣場社區的陳阿姨有兩個兒子,小兒子常年住院,大兒子在外地務工很少回家,了解到陳阿姨不懂操作智能手機,怕麻煩別人,又經常想和兒子視頻聊聊天,社區干部特地來到老人家中幫助其與大兒子進行視頻通話,連線過程中,陳阿姨和老伴向兒子告知了家里及目前身體情況,兒子看到老人健康安詳,身在外地的兒子非常感動,他在視頻里表達了自己的謝意,感謝黨和政府的溫暖就在家門口。
沿江公園社區與鹽城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也積極開展了“親情視頻”、“親情電話”連線活動,讓孩子們與遠在他鄉的父母連線聊天。一次短短的通話,對留守兒童來說彌足珍貴,不僅能緩解孩子們對父母的想念之情,也能幫助他們增強自信,減少心理問題的產生。
江西志愿服務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專稿欄內的所有作品,包括標有“江西志愿服務網”LOGO的圖片,版權均屬于江西志愿服務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經本網授權使用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江西志愿服務網”和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注明“來源:×××”(非江西志愿服務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3.在本網的新聞信息頁面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不代表本網觀點,文責自負。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發布之后30日內同本網聯系。
※聯系方式:中國江西網 電話: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