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麗的隆平故里德安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志愿者在新廣場為城鄉就業困難人員、返鄉農民工、未就業高校畢業生、農村富余勞動力等人群耐心解答,幫助他們實現就地或就近就業。今年以來,德安縣8000余名志愿者,肩扛服務大旗,身穿紅馬甲,活躍在公園廣場開展保護環境、敬老院關愛孤寡老人、田間地頭幫助指導百姓掀起春耕熱潮……以實際行動傳承雷鋒精神。
近年來,德安縣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志愿服務活動,把志愿服務與文明創建、學雷鋒活動有機融合,向服務社會治理、增進民生福祉、促進社會和諧等方面延伸,用一次又一次的志愿服務,在全社會弘揚真善美、傳播正能量,讓德安大地充滿愛,把溫暖撒向每一寸熱土。
踐行雷鋒精神展示德安城市文明
近期,為引導廣大群眾積極投身志愿服務活動,踐行新時代雷鋒精神,德安縣文明辦舉辦“學雷鋒、心向黨、見行動”暨德安縣2021年“學雷鋒月”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啟動儀式,號召廣大志愿者們用實際行動學習雷鋒同志,傳承雷鋒精神,迎接黨的百年華誕。
在系列活動中,縣紀委志愿者來到火車站口幫助群眾注冊健康二維碼,高塘鄉的五保戶家中收到了志愿者們的愛心水餃、縣婦聯志愿者走進縣一中、縣二中為幫助學生找到正確應對學習、情感的策略與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開展“陽光成長”心理健康講座。
此外,在今年“學雷鋒”志愿服務月期間,德安縣還著力創新形式內容,舉辦江西好人故事會走進德安暨第三屆“道德力量˙情義德安”文明榜樣發布會,充分發揮道德模范榜樣引領作用,樹立好人好報的價值導向,用實際行動傳承雷鋒精神、打響德安志愿服務品牌,為雷鋒精神注入新的時代內涵。如今,志愿服務正在成為展示德安城市文明的一扇窗。
做優服務內容志愿服務蔚然成風
德安縣始終強化對優秀志愿者、特色項目的宣傳推廣力度,讓志愿服務蔚然成風。共青團德安縣委“溫馨小屋”項目于2020年9月開始實施,旨在全力幫助農村困難家庭無獨立居住或學習環境較差的兒童,改善他們的居住和學習環境。如今,已有五戶家庭得到改善。
周水桃,一個普通的退休工人,長達8年的獻血時間,她獻血77次,共76600毫升,當選2017年7月中國好人;郭寶明,德安縣人民醫院重癥監護(ICU)科室主任,江西醫學會重癥醫學分會委員。作為援鄂一員,在隨州工作42天,獲得湖北省委省政府授予的“新時代‘最美逆行者’”稱號。蔡閣,中藝裝飾有限公司總經理。始終積極投身于公益事業,他以實際行動踐行“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他的帶動下,他的團隊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公益事業,傳遞社會正能量。
把志愿服務當作日常、融入平常的個人或團隊,在德安可謂是不勝枚舉。志愿服務也日益成為保障民生的堅實力量,特別是在去年疫情防控期間,許多志愿者紛紛沖在基層一線,積極捐資出力、奉獻愛心,成為抗疫戰線上的一股“暖流”。
健全規范管理弘揚志愿服務精神
德安縣從加強志愿者隊伍管理入手,推進志愿服務制度化,推動志愿服務工作蓬勃開展,產生良好社會影響。同時,強化志愿服務信息注冊,依托江西志愿服務信息系統,開展志愿服務項目發布、志愿者招募等工作。截至目前,德安縣注冊志愿者21425名,注冊志愿服務團隊172個。發起志愿服務項目個1589個,服務總時長705302小時。 堅持價值觀引領,推進志愿服務常態化。通過教育引導、輿論宣傳、文化熏陶等方式,將弘揚志愿精神的要求體現到市民公約、鄉規民約、公民守則之中,營造了“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社會風尚。
千千萬萬的志愿者,一個個愛心滿滿的“溫暖故事”,傳播著“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讓我們共同努力,相信凡人善舉匯聚起的強大力量,共同建設好我們的家園。
江西文明實踐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專稿欄內的所有作品,包括標有“江西文明實踐網”LOGO的圖片,版權均屬于江西文明實踐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經本網授權使用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江西文明實踐網”和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注明“來源:×××”(非江西文明實踐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3.在本網的新聞信息頁面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不代表本網觀點,文責自負。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發布之后30日內同本網聯系。
※聯系方式:江西文明實踐網 電話:0791-868478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