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江西各地廣泛開展“我們的節日·春節”新時代文明實踐系列活動,為廣大群眾送去美好祝福,營造了“歡樂民俗年”、“暖心感恩年”、“文明時尚年”、“傾情關愛年”、“平安健康年”的節日氛圍。
南昌市南昌縣
2月18日下午,正值農歷正月初七,春節假期剛剛結束,塔城鄉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組織鄉農業農村辦、人大、團委、婦聯、關工委等單位在塔城鄉湖陂村“98廣場”的中心花園組織開展了2021年新春義務植樹活動。
塔城鄉黨政班子全體成員和志愿者們各自分工分組,井然有序地開始作業,有的拿起鐵鍬鏟土培肥、有的提桶澆水,植樹現場一派干勁十足、欣欣向榮的景象。據了解,在春節假期結束返工的第一天組織開展義務植樹活動,在塔城鄉已成為慣例。通過開展植樹活動激發廣大黨員干部在新的一年里干事的勁頭,栽種新年新希望,點燃新的一年工作熱情。
景德鎮市浮梁縣
為鞏固春節前環境衛生整治成果,確保全鎮環境優美、村容整潔。2月18日,浮梁縣經公橋鎮動員全鎮上下積極開展春節后衛生專項整治行動。全體機關干部對政府大院和集鎮進行清掃,各村紛紛組織黨員群眾對本村域范圍內進行衛生清掃。
此次整治行動,主要為了清理轄區村莊、街道內外春節期間遺留下來的各類生活垃圾和燃放后的煙花炮竹等。
萍鄉市經開區
春節期間,萍鄉經開區各大公園的游園人數一直處于較為飽和狀態,日均游客量高達6000余人次。為確保旅游高峰期服務質量,區園林局組織公園志愿者堅持開展“樹文明新風過暖暖新年”新春志愿服務活動,倡導游客講文明從我做起,為營造文明和諧的社會環境持續發力。
活動中,各公園志愿者積極充當服務員、引導員、解說員,同時組織兩臺觀光車免費接送需要幫助的游客。一個微笑、一句勸導、一杯熱茶,讓小小的志愿服務成為游客的溫暖驛站。園區保安24小時不間斷守護園區秩序,保潔員用汗水與辛勞換來園區干凈整潔和舒心的環境,贏得市民和游客連連稱贊和好評。
贛州市興國縣
新春佳節,在興國縣江背鎮各村路口,有這樣一群人,他們舍小家為大家,放棄休息堅守崗位,發揚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扎實開展森林防火、疫情防控、安全生產等各項宣傳、監督工作,全力守護群眾的健康與安寧,持續為全縣發展作出更大貢獻,他們就是江背鎮新長征退役軍人志愿服務隊。
該志愿服務隊根據上級有關工作要求,充分發揮志愿者服務隊作用,積極參與到疫情防控、森林防火、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中。
贛州市全南縣
跳街舞、大合唱、三句半……大年三十,在江西省全南縣城廂鎮黃埠村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一場“云村晚”熱鬧上演。
一個個由身穿紅馬甲的志愿者和“民星”自編自導自演的節目通過鏡頭與觀眾朋友在“云端”見面,帶著“年味、鄉土味、文化味”的表演深受當地群眾的喜愛,傳遞別樣年味的同時,讓人們足不出戶便可以享受到迎春“文化大餐”。
“媽媽,我好想你,你明天是不是就回家啦?”“寶貝,因為疫情防控的需要,爸爸媽媽積極響應政府號召留下來就地過年,等春節之后再回來一家團聚……”電話兩頭,母子倆述說著思念。這是社逕鄉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開展“志愿服務,讓愛同行”文明實踐活動中的一幕。
上饒市弋陽縣
保障廣大游客度過一個歡樂祥和的春節,弋陽縣志愿者協會方志敏先鋒隊、弋陽縣藍天救援隊的志愿者們,2月12日,大年初一早早地就來到龜峰景區,為廣大游客,提供個人防護,安全出行、倡導文明旅游等志愿服務。
志愿者們在龜峰設立旅游咨詢志愿服務點,不僅對景區游客免費提供信息咨詢,發放文明旅游倡議書、防疫知識卡等宣傳資料,宣傳普及文明旅游、健康防疫等工作,幫助清理景區散落垃圾,積極開展志愿服務工作,倡導游客文明出行,說文明話、辦文明事、做文明人,爭做文明旅游的踐行者。
鷹潭市余江區
春節期間,余江市民以不同的方式開啟度假模式。但也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堅守在城鄉的各個角落,用奉獻、友愛的志愿服務精神,讓牛年春節變得更加溫馨,并成為余江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春節期間,街道上車流量與人流量增加了不少。為了保持良好的社會治安秩序,讓群眾過一個歡樂祥和的春節,潢溪鎮王家渡社區、藕塘村的退伍軍人從初一開始,組成志愿服務隊,開展治安巡邏和疫情防控宣傳工作;為了讓流浪乞討人員溫暖過冬,溫暖過年,余江藍天救援隊志愿者協助區救助管理站、公安、城管組成志愿巡查隊,從年前至春節期間部分晝夜在外巡查;大年初四,也是錦江鎮范家村女子志愿隊每周“星期一”雷打不動志愿打掃衛生的日子。當天清早,志愿隊隊員顧不上正在春節期,依然分組遍布村道巷陌、房前屋后,將村里打掃得干干凈凈。
撫州市宜黃縣
新春佳節,宜黃縣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志愿者們沒有停下“文明實踐”的腳步,給廣大居民群眾送理論、送文化、送溫暖、送服務……營造了“志愿服務暖民心,文明實踐過大年”的節日氛圍。
為了讓困難群眾也能過上一個溫暖祥和的春節,該縣各地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志愿者們共同行動起來,帶上春節慰問品與最真摯的關懷走進

| 江西文明實踐網版權聲明 |
|
1.本網專稿欄內的所有作品,包括標有“江西文明實踐網”LOGO的圖片,版權均屬于江西文明實踐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經本網授權使用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江西文明實踐網”和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注明“來源:×××”(非江西文明實踐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3.在本網的新聞信息頁面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不代表本網觀點,文責自負。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發布之后30日內同本網聯系。
※聯系方式:江西文明實踐網 電話:0791-86847838
|

贛公網安備 36010802000294號
客戶端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