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南昌市現代教育技術中心把新時代文明實踐作為統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精準對接群眾需求,統籌運用現有資源,線上線下呼應互動,因地制宜、講究實際、突出特色,著力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為文明實踐活動正常開展和傳播提供有效載體。
2017年,市級黨性教育基層基地正式掛牌。南昌市現代教育技術中心黨支部充分利用現有資源進行提升改造,立足實際、突出亮點,致力打造黨員精神補鈣、固根鑄魂的信念課堂。
“黨建+網絡”強化宣傳
支部13年來堅持將黨建工作網作為學習的平臺、宣傳的陣地、展示的窗口,及時更新專題欄目,豐富欄目內容,目前網站專欄有12個。定制開發手機端黨建OA模塊,方便黨員干部隨時隨地學習,通過學習監測跟蹤管理系統即時了解黨員干部網上學習情況,作為年終評選政治理論學習積極分子的重要依據。制定了《南昌市現代教育技術中心“學習強國”學習平臺管理與考核辦法》,加強學習強國APP推廣運用。
新媒體助力黨員教育
借助新媒體資源和技術,用相機、攝影機、無人機等記錄了本單位黨建發展的歷程以及成果。近三年來每年都制作了“活動剪影”展板。自制了黨教片《在平凡中堅守》、《同步課堂讓夢想起航》(獲得2019年度全市黨教片觀摩交流活動微視頻類創作獎)、《網課戰疫的苦與樂》(獲得2020年中國力量·戰“疫”短視頻盛典二等獎、南昌市教育系統戰“疫”主題微視頻一等獎)以及《解放思想省初心,實干擔當顯本色》等微黨課。
新形式提升教育實效。堅持“三會一課”制度,班子成員帶頭上黨課、上“紀律講堂”;圍繞增強黨性、提高素養,堅持與“三會一課”相融合,并結合工作實際設計每月的黨日主題活動,以交流學習、演講研討、比賽競賽等多種形式開展,讓紅色基地、警示教育、志愿服務等成為主題黨日的主戰場,提升學習效果,突出黨內生活的政治性、嚴肅性和對實際工作的帶動性。
技術中心主任盧洪之上黨史課《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帶領中華民族走向復興》
黨支部書記陳毓梅主講“以高標準嚴紀律要求自己”為主題的《紀律講堂》
“技術服務,愛心送教”走近VR,我與新時代共奮進!
參觀八一起義紀念館,汲取力量再前行
場地建設因地制宜
按照上級要求并結合單位實際,南昌市現代教育技術中心以黨員活動室為基礎陣地,融入自身特色,學習設施、電教設備一應俱全,新添了黨建文化墻和閱讀書架,形成既嚴肅認真又活潑開放的活動中心。
制定了專門的活動室管理和使用辦法,并配備專人負責黨員活動室的日常管理。中心還有大小會議室四個,最大可接待70余名參觀者進行座談。另外,還設立了誠信閱覽室、道德講堂、紀律講堂等。
不斷完善“一網兩微一屏建設(一網:黨建工作網,兩微:微信公眾號、黨員微信群,一屏:電子屏),線上線下呼應互動,建成了實體和網絡兩大陣地。
隊伍建設因人制宜
南昌市現代教育技術中心依托志愿服務隊伍和志愿者,組建了政治過硬、素質優良、結構合理、專兼結合的文明實踐隊伍,發揮黨員干部示范帶動作用,領導干部帶頭做志愿者。開展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目前注冊的志愿者人數已達30人,定期組織志愿服務活動,確保人均服務時長每年不少于30小時。
在門衛室設置志愿服務站點,配置急救藥品包以備不時之需。2020年,技術中心共開展志愿幫扶6次,我們走進社區,為困難群眾送去米面油和節日祝福;走進鄉村學校,捐獻光波爐和體育器材,為身懷六甲卻堅守崗位的教師送去孕婦奶粉;和南昌市智慧校園云平臺發起愛心公益活動“燭光行動”,通過在“洪校通”APP積分中心上募集愛心,為留守兒童實現愿望。
志愿服務站點
2020年7月,技術中心邀請專業導演團隊和攝制組拍攝了一部反映鄉村教師和南昌農村在線同步課堂發展實況的微電影《守護》,表達了我們對鄉村教育的關注和情懷。
疫情期間,技術中心成立疫情防控先鋒隊,技術科承擔網課拍攝264節,幾乎每位參與人員在疫情最吃緊的那個階段,每天都從早上8點開始忙到晚上11點,一天也未休息過。宣傳科從大年三十開始,就不分工作時間、白晝黑夜,全力營造教育抗疫氛圍,深入抗疫一線采訪,共采寫了30余條反映南昌教育抗疫的稿件,發布相關推文168條,其中多條新聞被新華社、江西發布等國、省級媒體轉載,閱讀量過百萬。拍攝反映本單位抗疫事跡的微視頻《網課的苦與樂》在中國力量·戰“疫”短視頻盛典評選活動中喜獲二等獎,向公眾展示了我們技術人的抗疫故事和抗疫精神。
文化活動因時制宜
黨員志愿者為活動制作端午禮盒
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用抗疫英雄先進事跡激發廣大黨員干部職工同心抗疫、共克時艱、奮力奪取“雙勝利”的信心與決心,特別邀請全國衛生健康系統疫情防控先進個人、江西省第一批援助湖北醫療隊接管武漢市第五醫院重癥ICU病房護士長趙琳和大家分享奮戰抗疫一線的親身經歷和感受。
開展送技入社區活動,全體黨員參與,為幫扶社區帶去VR可穿戴設備,組織社區居民運用VR科技身臨其境參觀黨建展館,觀看“天下英雄城”宣傳片、歷史紀錄片《鄧小平小道》等,和社區居民一起感受VR技術帶來的樂趣,感受時代精神。
江西文明實踐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專稿欄內的所有作品,包括標有“江西文明實踐網”LOGO的圖片,版權均屬于江西文明實踐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經本網授權使用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江西文明實踐網”和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注明“來源:×××”(非江西文明實踐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3.在本網的新聞信息頁面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不代表本網觀點,文責自負。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發布之后30日內同本網聯系。
※聯系方式:江西文明實踐網 電話:0791-868478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