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鄉親,前些天的洪災對我們的生產造成了很大的影響。雙搶中要種下去的秧苗被損毀。我們還可以種另一批種子,保證今年豐收……”近日,鷹潭市余江區鄧埠鎮橋西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多功能室內座無虛席,該站志愿者、區農業農村局特聘農技師郭小兵,為村里水稻種植戶上了一堂技術課。
這堂課的內容,郭小兵已經與其他志愿者在區內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輪番開講。“知識免費送到家,實用得很。”臺下的稻農殷向陽樂呵呵地說。
群眾在哪里,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里。余江在全區126個村級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著力打造“3+4+N”文明實踐平臺,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區委宣傳部干部范華春介紹:“‘3’即黨群服務、文明實踐和綜合治理,‘4’就是村村響廣播、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居家互助養老服務中心和兒童之家;‘N’即結合各站點實際情況,把全區范圍內的農家書屋、村史館等各類場所、設施,均作為文明實踐平臺資源。”
“鄉親們,咱們村雖然有了村規民約等各項制度,但還得不斷完善,才能解決新問題,讓咱生活越來越好……”近期,潢溪鎮渡口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內氣氛熱烈。這里正開展一次文明實踐宣講活動,渡口村黨支部書記彭結茂的開場白,很快拉近了和鄉親們的距離,大家聽了頻頻點頭。“講群眾身邊的事,說百姓愛聽的理。”彭結茂很有心得,“要用老百姓的大白話,把中央精神講得通俗易懂,群眾才容易接受。”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工作開展以來,余江區把政策宣講與為群眾辦實事相結合,各類志愿者在站內站外、田間地頭,運用講座、戲劇、快板、歌曲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闡述新時代文明實踐內容,讓群眾感興趣、聽得懂、做得到。目前,余江區已開展系列主題活動2000余場。
在余江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既是黨群服務、文明實踐的“加油站”,也是綜合治理、成風化俗的“推進器”。
在洪湖鄉板橋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公告欄上,及時更新公布村民“綜治銀行”的“存儲”信息。在這里,“綜治銀行”對村民綜治行為進行考核打分和獎懲,因此也被村民稱為“好人好事銀行”。
村民只要遵守村規民約、參加村里的公益活動,或者獲得表彰,均可獲得相應的積分。積分在愛心儲蓄卡上“存儲”,然后在“銀行”兌換生活用品作為獎勵。“綜治銀行”通過政府出資、有關單位贊助、愛心人士捐贈等,籌得兌分獎金。
“綜治銀行”成立以來,受到村民們的熱烈歡迎。該村黨支部書記陳任水講了一個小故事:村里的劉女士以前愛打麻將,婆媳關系不好,經常鬧家庭矛盾。自從村里開了“綜治銀行”,別的家庭都獲得了不少積分,她自己家卻一分未得,此事對她觸動很大。她開始主動孝敬公婆,承擔家務,現在全家十分和諧。“全村大部分村民先后參加過公益活動,70%的家庭因遵紀守法、家庭和睦而獲得獎勵。”陳任水說。
如今,“綜治銀行”作為余江區鄉村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一種實踐創新,正在各文明實踐站展開。群眾參與綜治事務的積極性明顯提高,全民參與、鄰里和睦、民風淳樸的新鄉風正在形成。
江西文明實踐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專稿欄內的所有作品,包括標有“江西文明實踐網”LOGO的圖片,版權均屬于江西文明實踐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經本網授權使用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江西文明實踐網”和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注明“來源:×××”(非江西文明實踐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3.在本網的新聞信息頁面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不代表本網觀點,文責自負。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發布之后30日內同本網聯系。
※聯系方式:江西文明實踐網 電話:0791-868478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