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萍鄉,有這樣一位家喻戶曉的老人。退休多年,卻每天早出晚歸不看家;兒孫滿堂,卻難有時間享天倫之樂。為啥?就一個字——“忙”,忙著幫扶失足人員,忙著開展志愿服務,忙著進行禁毒活動……他的名字叫段華勝。
段華勝的愛心和付出得到了政府和社會的肯定,先后獲得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工作者、全國優秀少先隊輔導員、全國優秀黨員志愿者、中國好人、全國學雷鋒志愿服務“四個100”最美志愿者、全國鐵道服務春運優秀志愿者、江西省優秀共產黨員、江西省十大法治人物、首屆江西省優秀志愿者、江西省十大禁毒先鋒、萍鄉市“龔全珍式”好黨員好干部、萍鄉市道德模范、萍鄉市十佳優秀志愿者、萍鄉市十大法治人物、“最美萍鄉人”等榮譽,……段華勝說,志愿服務讓他成了一名“不老翁”,他愿意一輩子這樣“忙”下去。
春風化雨幫教無悔
1978年,鄰居小麗的母親早年因病過世,父親因事入獄服刑。少有關愛的小麗,很快染上了小偷小摸的惡習,被送去勞教所勞動教養。16歲,如同花一般的年紀,段華勝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一次次帶著衣服、水果、書籍去探望小麗,一次次包含真情的凝望和開導,逐漸喚回了小麗臉上的燦爛笑容、眼中閃耀的光芒。從此之后,段華勝義無反顧地踏上了幫教之路,幫助失足人員找尋生的信心和活的勇氣。
段華勝看望服刑人員
40年來,段華勝結對幫扶600多名失足人員,資助費用8萬余元。幫教的監獄從一家擴大到多家,從當地擴大到全市甚至是外市,地點也從監獄、勞教所擴大到了看守所、戒毒所。2011年,成立了江西省首個以個人名字命名的“段華勝工作室”,在這里段華勝開始更好地為服刑人員及親屬搭建心橋,開展親情幫教工作。為了省下錢來開展幫教活動,他對自己、對家人特別“摳門”, 70大壽時女兒送了他一件1000多元的新衣,他卻找店主換成了三件,將其中兩件新衣送給失足人員作新婚禮服,他的真情付出打動了許許多多的失足人員,也得到了政府的認可、百姓的贊譽。
風雨兼程志愿服務
他是困難群眾的“親人”,總志愿服務達5萬多個小時。早在上世紀80年代,段華勝就利用自己略懂電工的技術特長,免費幫鄰里維修電器。上世紀90年代,看到鄰居李某一家生活特別困難,段華勝主動上門對接幫扶,幫助他們的小孩完成學業。
2002年退休后,他更是全身心地奔波忙碌在奉獻愛心的公益活動里,為了幫助一名白血病姑娘募集善款跪在廣場的水泥地上求人捐款,當天募得善款近2萬元。
段華勝看望孤寡老人
2008年,段華勝以66歲高齡加入到安源志愿者協會,成為該協會年齡最大的志愿者。他總是身體力行地傳承“雷鋒精神”,盡己所能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至今總志愿服務時間達5萬多個小時。
2016年年底,段華勝因病住院做了手術,他把病房當成了自己的辦公室,愣是穿著尿不濕去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在他的影響下,女兒成為新一代優秀志愿者,小孫子也跟著爺爺當起了小志愿者。
禁毒宣傳呵護成長
他是失足青年的“引路者”,40年來,他組織開展了1160余場禁毒宣傳活動。在幫教過程中,段華勝接觸的一些人和事讓他十分痛心,一些年輕人因染上毒品而墜入萬劫不復的深淵,他決心為禁毒做點事。
段華勝給服刑人員做思想工作
2014年3月成立了江西省首個以個人名字命名的“段華勝禁毒戒毒工作室”,為戒毒服刑人員、解戒人員與他們的親屬搭建連心橋,組織戒毒成功人員到戒毒矯治跟蹤工作服務站對其他人進行座談,不斷鞏固戒毒成效,挖掘、培養、樹立戒毒典型。同時開展“黃絲帶”戒毒服務熱線工作,接受解戒回歸社會人員的求助。
2015年3月成立了禁毒志愿者協會,新型毒品發展迅猛,段華勝特別關注中小學生的禁毒教育,段華勝和協會志愿者一道讓禁毒宣傳活動走進了30多個鄉鎮、20多個村及社區、40多所學校和10多家企事業單位,覆蓋人群達到30余萬人,受到了國家、省、市禁毒部門的一致好評。
幾十年來,段華勝把志愿服務當成自己的一種生活方式、一種精神追求。如今,作為一名全職志愿工作者,他將一周七天分成三個部分,周一至周三到“贛西監獄遠程會議中心”進行監獄服刑人員的幫教工作,周四周五到禁毒戒毒工作室開展禁毒戒毒宣傳教育活動,剩下的雙休日跟著公益組織參加其他的公益活動。
雖然諸多榮譽在身,他的工作和生活仍然回歸到原來的樣子,如往年一般,春運期間在人潮擁擠的萍鄉火車站和萍鄉北站當一名志愿者,引導旅客進站、幫旅客提行李,他和其他志愿者們穿著的那件紅色馬甲亮眼、溫暖人心。年逾古稀,但在志愿服務的路上,段華勝永遠都是一名“不老翁”!
從“段華勝工作室”“段華勝禁毒戒毒工作室”然后到“段華勝禁毒服務隊”“萍鄉市禁毒志愿者協會”,從40年前的“單槍匹馬”到現在的一萬余名注冊禁毒志愿者,如果說“中國好人”給老有所為的段華勝帶來了什么,那一定是讓萍鄉小城大愛更加繁花似錦、馨香悠遠。
江西志愿服務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專稿欄內的所有作品,包括標有“江西志愿服務網”LOGO的圖片,版權均屬于江西志愿服務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經本網授權使用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江西志愿服務網”和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注明“來源:×××”(非江西志愿服務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3.在本網的新聞信息頁面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不代表本網觀點,文責自負。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發布之后30日內同本網聯系。
※聯系方式:中國江西網 電話: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