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安義縣作為全省第一批、全國第二批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縣,自2018年9月試點工作啟動以來,堅持以“貼實際、創特色、走前列”為工作目標,不斷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常態化、規范化、制度化,打通了宣傳群眾、教育群眾、服務群眾、凝聚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堅定主心骨,強力構建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格局
安義縣通過加強組織領導,完善頂層設計,建立工作機制,強化考核獎懲,扎實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建設工作。高位推動:成立了由縣委書記樂文紅任組長的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由縣長彭開先為總隊長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服務總隊。組建了新時代文明實踐領導小組辦公室,抽調人員集中辦公,負責日常工作。領導帶動:縣委書記親自擔任縣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主任。建立了聯席會議制度,書記縣長親自任召集人,鄉鎮街道黨委書記、相關部門單位一把手為聯席會成員,多次研究部署調度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考核驅動:出臺了《安義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實施方案》、《安義縣深入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總體方案》和《安義縣全國新時代文明實踐試點建設督查考核方案》等文件,明確了各鄉鎮、各聯席會議成員單位以及各專業領域志愿服務隊牽頭職責,對機制體制、陣地建設、隊伍建設、活動開展等內容做出了相關要求,并納入意識形態責任制、文明單位評選以及高質量發展考核體系。
建好主陣地,充分整合新時代文明實踐平臺資源
安義縣通過充分整合陣地資源、發揮平臺功能,努力讓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真正成為成風化人、凝心聚力的精神堡壘。
陣地全覆蓋,通過整合資源,堅持“六有”標準建設,以安義縣文化藝術中心為載體建立了1個縣級實踐中心,打造了新老城區2個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11個鄉鎮(場)文明實踐所,126個村(社區)文明實踐站,實現縣、鄉、村三級全覆蓋,并在每個鄉鎮打造了2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示范站。同時在5個省級示范點接入了學習強國平臺,各個示范點拷貝了習語近人音頻,通過廣播每天播放。
資源大整合,在全縣范圍內深入開展了新時代文明實踐建設調查摸底工作,將資源整合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場所,形成七大平臺。分別為:大講堂、道德講堂、黨員活動室等理論宣講服務平臺;家長學校、普法學校、三點半課堂、遠程教育中心等教育服務平臺;農家書屋、綜合文化中心、廣播站、村史館、祠堂等文化服務平臺;科協、科普活動室科技與科普服務平臺;老年體育協會、健身廣場等健身體育服務平臺;志愿服務站、養老中心、紅白理事會等生活服務平臺;綜治中心、調解室等平安法治服務平臺,通過這些平臺載體開展豐富多樣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
特色大彰顯,各示范點在打造過程中,充分挖掘本地鄉土文化內涵,設置村史館、鄉土館、展覽室,建立特色活動、便民惠民、服務群眾場所,賦予豐富的新時代文明內容。如,萬埠鎮枧溪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融文化活動場館、戶外廣場、幸福食堂等于一體,是村民文化體育生活的集聚地。設有一個由村民籌資、政府獎補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每天為七十歲以上的老人提供中餐和晚餐,伙食標準三菜一湯,每餐2元,對一些腿腳不便的老人還提供送餐服務,成為了老年人的“幸福大食堂”。安義古村群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即羅田、水南、京臺三個古村群,依托豐富的贛商旅游文化資源,拓展了研學旅游,研發了中國首套以贛文化為主題的研學旅行教材,打造了全國首條贛派美食小吃街,匯集全省11個地市76種特色贛味名典小吃,引進非遺文化美食大師80余位。萬埠毛家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將過去廢棄的老電影院提升改造,建成理論宣講、文化傳播等新陣地;將老禮堂重新修繕,成為村婚事新辦、喪事簡辦的場所。
當好主力軍,積極壯大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隊伍
新時代文明實踐主要形式是志愿服務,主體是志愿者。為保障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廣泛開展,安義縣廣開源路,積極動員社會各界人士加入志愿服務隊伍。截至目前,全縣注冊志愿者人數達到26353人,服務時長147149小時。
發動全體機關干部。結合創建全省文明城市和文明單位評選,明確了各鄉鎮(場)志愿者人數不少于轄區人口13%,各單位志愿者不少于單位人數的50%。同時,組建了黨員、平安、巾幗、青年、文化、教育工會、殘聯、法律、環保、醫療、農業等12支學雷鋒志愿服務隊,人數在100-1000人不等。
培育社會公益組織。積極扶持文峰志愿者協會、向日葵慈善義工隊、朝陽志愿服務社、同心圓志愿者協會、安義老表志愿者協會等社會公益組織。目前,5支社會公益組織志愿者人數均超過500人,成為了安義扶貧助困、關愛孤老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
整合民間各類組織。重點整合廣場舞協會、綜治哨兵巡邏隊等民間力量,依托安義縣廣場舞協會和同心圓志愿者協會,在各鄉鎮成立分會,將熱愛廣場舞的文藝大媽引導成為熱心公益的志愿者;依托平安學雷鋒志愿服務隊,將綜治哨兵引導成為文明平安的踐行者和宣傳員。
弘揚主旋律,廣泛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活動
始終堅持群眾在哪里,文明實踐活動就要延伸到哪里的要求,廣泛開展理論宣講、醫療保健、文化下鄉、移風易俗、普法送法、文明創建等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
豐富活動形式。突出“線上+線下”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線上利用官方微信平臺、融媒體中心平臺每日推送習語金句、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情況,研發群眾“點單”、中心“派單”、單位“接單”、群眾“評單”工作平臺;線下重點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為主題,開展理論宣講、文藝匯演、扶貧助困、移風易俗等各類志愿服務活動。新時代文明實踐啟動以來,先后舉辦了新時代文明實踐千人廣場舞、三縣廣場舞聯誼會、新時代文明實踐最佳志愿服務項目評選表彰、新時代文明實踐扶貧助困公益行、“三風行—關愛留守兒童”、“情系環衛工·溫暖小年夜”、新時代文明實踐文藝巡演、新時代文明實踐集中活動日等上百場志愿服務活動,幫助40余所學校、4000余名留守兒童實現微心愿,關愛孤寡老人、殘障人士上千余次,全縣助人為樂、與人為善的社會氛圍越來越好。
突出活動重點。一方面,結合全縣婚喪禮俗集中整治,將移風易俗作為新時代文明實踐的重中之重,持之以恒開展好婚喪禮俗集中整治,宣傳推廣《安義縣婚喪禮俗指導標準》,對結婚彩禮、酒席桌數、隨行車輛等事宜進行了規范引導,全縣婚事新辦、喪事簡辦的風氣有了明顯好轉。
2019年3月15號的《江西省農村“推動移風易俗促進鄉風文明”行動專報》第41期刊載了安義縣婚喪禮俗改革經驗做法。另一方面,結合創建全省文明城市,廣泛開展文明旅游、文明經營、文明生活、文明餐桌、文明交通等文明實踐活動,全縣市民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不斷提升。
打造活動品牌。縣委每月1號開展“1號大調研”活動,縣領導按照掛點原則,每月聽取1次掛點鄉鎮新時代文明實踐建設工作匯報。全縣所有領導干部同時下到掛點村,與老百姓同坐、同吃、同勞動,進行調研、走訪、宣傳當前政策,人人都是新理論、新思想、新舉措的宣講員,是理論宣講的橋頭堡。全縣每天晚上組織機關干部、市民群眾參與綜治巡邏,并成立綜治銀行,實行積分兌換,是平安志愿的新名片。全縣結合“三風”活動,全力打造鄉風文明示范縣,開展婚喪禮俗整治,探索了移風易俗的新經驗。
江西志愿服務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專稿欄內的所有作品,包括標有“江西志愿服務網”LOGO的圖片,版權均屬于江西志愿服務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經本網授權使用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江西志愿服務網”和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注明“來源:×××”(非江西志愿服務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3.在本網的新聞信息頁面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不代表本網觀點,文責自負。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發布之后30日內同本網聯系。
※聯系方式:中國江西網 電話: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