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微笑,不代表我沒有痛苦,只是我不愿冷落幸福”、“愛永遠不是等待,愛本身就是一種奉獻”、“如果不是生活把我逼到了絕境,我不會發現自己這么優秀”……4月15日晚,輪椅上的正能量女孩董明光臨華東交通大學孔目湖講壇,為該校學子講述“青春夢想,出彩人生”。
天使志愿者董明分享自己的人生
董明,全國道德模范、四川省抗震救災模范、倫敦奧運會火炬手、北京殘奧會形象大使、國家高級心理咨詢師……“我為中國能有你這樣一位女孩感到驕傲和自豪!”這是原國家總理溫家寶對她的評價。董明用自己的行動向命運抗爭,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奉獻、愛和堅持。
用正能量挑戰挫折
董明出生于武漢一個富裕的家庭, 6歲時,從2000多名學生中脫穎而出,被選入跳水隊。然而9歲時為了避讓隊友,不幸造成頸椎高位截癱,并被三次下達病危通知,從此改變了她和家人的命運。“我從一個小公主變成了一個高度癱瘓的人,能做的便是眨眼,用大腦想著當時承受的痛苦。”
董明曾試圖通過絕食以結束自己的生命,“父母跪在我床前求我要堅強地活下去。”因為自己,家里一貧如洗,父母為了自己不得不更加努力的工作,于是董明認識到自己不能再自私,不能再讓父母傷心,即使痛苦,也要為父母活下去。
“人不只是要活著,而是應該為自己的人生做出努力。”在還插著氧氣機的時候,董明便在病床上開始了艱難而漫長的自學。讀不出課文,就一字一句地在心里默默地念;拿不了筆,就一筆一劃地在心里默默地寫……就這樣,在病床上艱難的用十年時間完成了從小學到高中的課程,并考入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取得國家高級心理咨詢師資格。“哪怕坐在輪椅上,哪怕承受別人異樣的眼光,我也從不讓自己虛度生命,虛度每一分鐘。”
堅持就會創造奇跡,實現自己的夢想
當父母為董明買了一臺當時最便宜的二手電腦時,醫生便告知說不能使用電腦。“我相信命運應該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不是專家、醫生的手中。”就這樣,董明側躺著身體,經過不計其數的嘗試,她終于能用一只手小指的第二個關節和嘴唇配合,來敲打鍵盤。“堅持就是跌倒了1次、2次……101次,都要有勇氣爬起來面對生活。”
當董明可以在電腦上打字成文時,其1篇500多字的稿件,需要從早上6點打字到晚上11點,也正是因為董明的堅持不懈,讓她變得如此優秀,“讓自己內心變得強大,才能成為一個富有的人。”董明不斷學習知識,并利用自己的語言天賦,學習了英語和日語,成為北京奧運會、國慶60周年閱兵、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深圳大運會的翻譯志愿者。
學子與天使志愿者分享自己的經歷
“在前10年的3600多個日日夜夜,我就是在完全看不到希望的情況下,不斷堅持,堅持,努力,直到看到希望,不斷努力。”董明告訴同學們,當時的自己看不到路在哪里,可是就是這樣不斷的堅持,讓自己走向了成功。“成功的秘訣和捷徑就是不斷的堅持,堅持就會看到奇跡。”董明說到。
奉獻是一種平等的愛,在奉獻中感受幸福
2005年,董明在身體有所好轉后,就積極投身公益活動,用愛心奉獻著社會和祖國。“奉獻是一種平等的愛,同時在奉獻中我享受到了幸福。”董明用自己在網上寫稿所得資助農村失學孩子上學,同時也用自己的文章感化服刑人員,并坐上輪椅親臨現場去做志愿者,在董明的影響下,父母也成為志愿者。
汶川地震中,董明作為心理輔導志愿者來到重災區,為心靈受到嚴重創傷的人進行心理輔導。一次,董明為一個7歲的小男孩進行心理輔導,可是小男孩怎么也不說話,就在董明被告知去下一個地點時,小男孩忽然跑過來,擁入董明的懷里,問到:“我是不是沒有爸爸媽媽了?他們是不是再也不會回來了……”面對這樣的問題,面對這樣的一個小男孩,董明不知如何回答,這時候小男孩又說道:“姐姐,我還有你,長大了我要當一名警察來保護你。”這時候,董明被深深感動,她覺得自己特別幸福,“有一種奉獻只有在付出時才能明白它的純粹。”
“奉獻就是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一個微笑,一個掌聲,愿意不去吝嗇對待身邊的人。”董明倡導大學生多去做志愿者,同時享受著志愿帶來的幸福和快樂,以及帶來的友誼。“雖然每次提及自己的經歷都會很痛苦,但我想用自己的痛苦告訴大家要愛自己,珍惜自己,珍惜自己所擁有的幸福。”
講座結束后,華東交通大學土建學院大三學子屈文姣告訴記者:“一直以來我覺得自己挺樂觀,但是在聆聽了董明姐姐的人生經歷后,我覺得沒有體驗過真正的苦難就沒有資格說自己樂觀。我從她身上感受到了奉獻的幸福,夢想的力量。”
來源 央廣網
江西志愿服務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專稿欄內的所有作品,包括標有“江西志愿服務網”LOGO的圖片,版權均屬于江西志愿服務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經本網授權使用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江西志愿服務網”和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注明“來源:×××”(非江西志愿服務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3.在本網的新聞信息頁面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不代表本網觀點,文責自負。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發布之后30日內同本網聯系。
※聯系方式:中國江西網 電話: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