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文明實踐
2017-09-22 15:27:33 編輯:徐芳芳 作者:佚名
2017年7月17日,吉林大學春雨留守兒童關愛聯盟的3支隊伍、45名志愿者走進江西贛州贛縣、吉安遂川、贛州尋烏三個國家級重點貧困縣進行了為期三周的教育關愛服務,為239名留守兒童帶去知識和歡樂,這已是春雨聯盟第四年來到江西。
循循善誘,春風化雨細無聲
在志愿服務中,除教授課程外,志愿者們更關注孩子們的心理狀態,他們了解到留守兒童在成長過程中缺失和父母溝通交流的機會,又過早地承擔起家庭的重擔,雖還未脫離頑皮搗蛋的稚氣,卻也早早地品嘗到了生活的艱辛與不易。較同齡人相比,留守兒童更需要呵護和關愛。心理課教育是志愿者的一次嘗試,他們渴望打開孩子們封閉的內心。第一周的鞠躬禮儀課,是志愿者的一大突破。志愿者老師在班級前面站成一排,和孩子們談心。志愿者從自身講起,講到學校,講到理想,講到最可敬可愛的親人,并主動為親人鞠躬。孩子們早已淚如雨下,紅撲撲的小臉格外倔強。平日里不愛講話的孩子,也忍不住開始講述自己的事情。一節課下來,孩子們已經對志愿者敞開心扉。志愿者用自己的熱情和真誠贏得了孩子們的信任,他們也為孩子們帶來了新的種子,播種新的希望。
為了全面的了解學生的狀況,志愿者們在第二周開始了家訪調研。調研是一種給予志愿者全面了解學生的渠道。和家長深入地交談,讓志愿者漸漸理解了孩子們的行為。其中有一個孩子求學要走幾小時的山路,小小年紀便承擔起照顧爺爺奶奶的重擔,平日不服管教的他卻是家里懂事的“小大人”。深入了解,因材施教,針對每個孩子的特點,志愿者為家長提供意見,并幫助當地村民做些力所能及的勞動。同時調研了當地的經濟狀況和未來發展前景,希望能通過大學生創新創業為留守兒童提供更多幫助。
志愿者還開展了“我與你一同長大”活動,志愿者老師在學校里和孩子們一同栽種琵琶樹,和孩子們在勞動中學習成長,以另一種方式給予他們陪伴。一位志愿者感慨說:“教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只有我們自己擁有了高貴的靈魂,才有可能喚醒孩子們的靈魂。我只希望,這21天就給他們的絕不僅僅只是一場歡笑,我希望,我們種下的是一顆火種,一顆能夠燎原的火種。”
二、陣陣暖流,革命老區續傳承
吉林大學春雨志愿者走進紅色老區,得到了當地廣大村民的贊賞和支持。志愿者得到了太多關愛和照顧,這也意味志愿者的一舉一動都有人關注。志愿者們嚴格要求自身行為規范,也為貧困山區注入了一絲新的生機與活力。耳畔是老爺爺嘹亮的山歌,撲面而來的不只有山間暖風的清甜,還有無比淳樸的民風。
志愿服務貴在堅持,吉大春雨聯盟實踐團深知這一點,故與江西省贛州市贛縣儲潭鄉河田村河田小學、贛州市尋烏縣南橋鎮滿坑小學、吉安市遂川縣珠田鄉珠溪村珠溪小學再次簽署未來五年的合作協議,并正式掛牌成立吉林大學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在珠溪小學實踐基地的揭牌儀式上,村民自發制作了錦旗“真心關愛,永刻民心”,送給志愿者們表達感謝。這八個字表達了當地人民對春雨支教隊伍的認可,對志愿者的肯定,更是對志愿者的莫大鼓舞,這必將成為志愿者們提升自身能力的巨大動力。
8月6日,吉林大學春雨·守望鄉助暑期公益夏令營圓滿結束,這一程,承載著志愿者春風化雨的赤子之心,更承載著與老區人民的深情厚誼,山高水長,歌詠不盡。
編者按:吉林大學春雨留守兒童關愛聯盟成立于2013年,由我校江西籍學子發起的返鄉支教活動發展而來,目前,隸屬于吉林大學建設工程學院團委,主要面向村鎮小學開展暑期公益夏令營,為村鎮小學建立微型圖書館以及實施一幫一扶的筑夢計劃,致力于服務江西省貧困山區留守兒童,提升偏遠地區兒童文化素養,已累計服務學生逾1500名,捐贈圖書超過4000冊,體育用品近1000套,高校影響人數超過10萬。春雨暑期夏令營活動直接受眾人數約7500人,活動得到當地政府和人民群眾以及吉林大學團委的肯定,獲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