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8年4月舉行的“好運北京”測試賽到奧運會,殘奧會閉幕式,我一直是國家體育場5000名志愿者中的一員。回想那段時間,我幾乎都是在別人熟睡的時候就集合出發,而回到學校時已經是夕陽西下,看見床只想倒頭就睡。可是,我沒有輕言放棄,而是對自己說“我能行”。因為我知道,志愿服務是對意志品質的磨練;是對奉獻熱枕的考量;是對能否敢于擔當責任的拷問。
有人問我,志愿者經歷對求職有幫助嗎?我覺得會有幫助,但它可能是隱性的,在潛移默化中助你成功。
記得在正式投入到志愿服務之前,我參加了為期幾周的志愿服務培訓,培訓內容可謂包羅萬象,包括專業知識輔導,禮儀規范學習,服務用語訓練等等。給我們上課的中國人名大學金正昆教授在講授奧運禮節時曾說過:“一名奧運志愿者要注意的基本禮節,首先是維護形象,包括禮儀著裝兩個方面,即:發必理,
須必剃,面必潔,口無味,身無異物。”他的一席話,讓我們發現自己對基本禮節交往原來只是略知皮毛。經過一段時間的系統學習,每位受訓者的知識儲備和交際能力都得到了一次全面提升。我深信,在細節決定成敗的今天,這些培訓內容一定會助我成功。
大學下半年,我開始頻繁投遞簡歷找工作,在這過程中我發現,很多用人單位是沒有耐心去看太長的簡歷,你只要把一張薄薄的A4紙寫滿就足以說明問題。用人單位所看重的并非你所擁有的頭銜,而是更加看重你所擁有的經歷。一個人的志愿服務經歷,雖然專業針對性稍顯不足,但是所折射出來的個人意志品質是不可小覷的。因為企業需要的正是那種經得起考驗不計較一時得失,情愿為其奉獻自己滿腔熱枕,有韌勁的員工。而從事過,往往能經受住枯燥,乏味,單調,繁重的工作,并能從中找到快樂,找到自我實現的價值,不正是企業要尋找的敢于擔當,有較好意志品質的人嗎?
在面試過程中,志愿服務經歷也給了我很大幫助。其實,現在很多大公司在面試時都不只是簡單的一張考卷,幾個提問,而是更偏重考察面試者的實戰能力,比如將面試者現場分組要求他們共同完成一個項目,并分別闡述個人在項目中的作用。有些人可能急于表現自我,忽略了團隊協作,最終失去機會。其實工作不是一場一個人的獨角戲,靠單打獨斗就可以完成的,而是一個群策群力的過程,是智慧與智慧之間的平衡和協調過程。
有過志愿服務經歷的人,一般團隊意識較強。盡管每位志愿者專人專崗,工作獨立又瑣碎,擔憂少不了相互之間的默契合作。一旦遇到緊急情況,誰來維護現場秩序,誰來向上級報告請求援助,需要大家職責明確,分工明晰。一旦其中某人的主管身份確定,提出合理意見的同時絕對服從,齊心協力,共同面對問題。團隊合作,在之言者的心中早已不是一個口號,而是一段時間以來身體力行的準則。
對于正在實習或者已經找到工作的同學,在面對一個嶄新的環境時,志愿服務經歷也讓我堅信:要從小事做起,默默付出,不能計較一時的得失。試想,如果小時你都不愿盡心做好,別人怎么會放心讓你處理大的問題呢?
相信我吧,如果你有一份熱枕,想回報這個社會, 并想鍛煉一想自己的意志品質,在大學四年中,參加一次志愿服務工作,一定不會錯的!
江西志愿服務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專稿欄內的所有作品,包括標有“江西志愿服務網”LOGO的圖片,版權均屬于江西志愿服務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經本網授權使用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江西志愿服務網”和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注明“來源:×××”(非江西志愿服務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3.在本網的新聞信息頁面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不代表本網觀點,文責自負。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發布之后30日內同本網聯系。
※聯系方式:中國江西網 電話: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