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上午,鄱陽縣鄱陽鎮姚公渡村的會議室里氣氛熱烈,來自南昌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赴鄱陽實踐隊的大學生代表走進鄱陽,展開以“生態文明建設”主題的環保宣講。
在鄱陽人“融入大南昌,構建新鄱陽”的戰略規劃下,南昌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赴鄱陽實踐隊結合自己的專業所長,走進鄉村城鎮、服務社區學校,宣傳環保知識,開展科普課堂,為鄱陽經濟社會的發展盡到自己一份獨有的力量。
在當天一個小時的宣講時間里大學生代表們根據環境保護專業書籍,結合鄱陽湖地區環境實際,針對當地居民關心的各種涉及水資源、空氣污染、垃圾處理、環保常識等問題,進行了耐心而細致的解答。
當村民們看到一張張滿目瘡痍的環境破壞的圖片,不停咋舌;當論及生活中的環保知識,他們隨即拿出圓珠筆記錄。一位老人看到因為全球變暖而無家可歸的北極熊,迅速消亡的珊瑚礁,向實踐隊員反復確認平常使用一次性碗筷、開大排量的汽車是否與之有關,當聽到肯定的答案后不禁一遍遍的嘆息。
自7月8日,南昌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赴鄱陽社會實踐隊參觀了鄱陽湖濕地公園,了解到當地濕地保護與生態經濟建設情況,將其融入宣講當中,走訪了廣場社區、白天鵝社區、馬鞍山社區等10余個社區。之后,實踐隊還將在共青團鄱陽縣委、鄱陽鎮政府幫助與配合下,繼續進行2天宣講活動,為鄱陽生態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進一步建設添磚加瓦,用科普實踐提高基層群眾環保意識和綠色觀念,以文明環保課堂助力鄱陽“雙城同創”。
江西志愿服務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專稿欄內的所有作品,包括標有“江西志愿服務網”LOGO的圖片,版權均屬于江西志愿服務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經本網授權使用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江西志愿服務網”和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注明“來源:×××”(非江西志愿服務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3.在本網的新聞信息頁面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不代表本網觀點,文責自負。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發布之后30日內同本網聯系。
※聯系方式:中國江西網 電話: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