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走進大鄣山莒莙;端午,走進江灣篁嶺;七一,走進鎮頭游山……在婺源縣開展的每一次“我們的節日”文明實踐活動中,都活躍著“鄉村婺語”基層理論宣講員的身影。他們通過文藝展演、文化交流、理論宣講等形式,宣傳黨的政策,傳承紅色基因,倡導移風易俗,以小家文明涵養時代新風,讓傳統節日煥發新時代價值。
近年來,婺源縣致力唱響“鄉村婺語”基層理論宣講品牌,不斷探索宣講黨的創新理論新載體、新模式、新方法,讓黨的創新理論在基層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一方面,建強宣講隊伍,致力打造多維宣講體系。通過宣講大賽選拔、集體學習培訓、實地打磨宣講、“四個100”文化導師助推,打造“紅色故事大家講、理論骨干講政策、政法干部講法治、衛健醫護講健康、‘三農’干部講振興、教師模范講價值觀”的理論宣講體系,讓基層理論宣講有聲有色。“縣關工委關愛報告團”“蘭姐說法”“小魚師姐護苗隊”等多支特色志愿小分隊也加入宣講陣營。全縣形成了以文明實踐員為龍頭、七個領域為骨干、志愿小分隊為補充的涵蓋縣、鄉、村三級的宣講隊伍,把黨的創新理論講進群眾心坎里。每年多形式開展理論宣講活動1000余場,覆蓋全縣200余個村(社區),受眾超3萬人次。
另一方面,拓展傳播渠道,構建“陣地+云端”宣講矩陣。通過聯動多方宣講力量,實行“線下+線上”雙管齊下。線下整合骨干力量,依托 200 余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打造固定宣講點,開展走村串戶、小喇叭等形式,在大樟樹下、村民廣場、田間地頭,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政策,讓宣講真正走進群眾生活。每年組織宣講員赴開化、休寧等地開展走出去互動交流活動,擴大區域影響力。線上豐富資源供給,圍繞民生熱點,策劃錄制《情暖石門》《外公的記事本》《看病不用愁,醫保解民憂》《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等系列微宣講視頻,涵蓋醫保、民法典等政策解讀,上傳至“學習強國”學習平臺和縣融媒體客戶端、公眾號,并在各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的電子屏播放,形成廣泛的線上傳播效應。通過線上線下相互補充、同頻共振,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廣覆蓋的立體宣講格局,既保持了傳統宣講的親和力與互動性,又借助新媒體擴大了傳播半徑,讓理論政策以更鮮活的方式走進千家萬戶,切實提升宣講覆蓋面與影響力。
江西文明實踐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專稿欄內的所有作品,包括標有“江西文明實踐網”LOGO的圖片,版權均屬于江西文明實踐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經本網授權使用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江西文明實踐網”和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注明“來源:×××”(非江西文明實踐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3.在本網的新聞信息頁面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不代表本網觀點,文責自負。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發布之后30日內同本網聯系。
※聯系方式:江西文明實踐網 電話:0791-868478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