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文明網開設《文化導師下鄉動態》專欄,展現“四個100”文化導師深入基層的生動實踐,見證文化導師們如何播撒文明種子,點亮鄉村文化之光,促進鄉村文化繁榮,為鄉村振興注入精神動力。
南昌縣
4月23日,文藝導師許佳來到南昌縣八月湖街道御河灣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社區合唱愛好者帶來了干貨滿滿的聲樂教學培訓會。
活動中,許佳導師從演唱技巧、呼吸和發聲的方法開始講解,指導學員進行音準訓練,現場示范糾正,幫助大家看到自己的不足并學習改進。同時,許佳導師還組織學員進行合唱練習。
培訓會結束后,一名學員感慨道:“導師的指導太專業、太實用了!以前我們排練總是存在一些問題,通過這次學習,大家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對今后的演出也更有信心了?!?
九江市彭澤縣
近日,江西省“四個100”文化導師之宣講導師來到彭澤一中,開展了一場“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的專題講座,江西職業技術大學團委副書記曲超男受邀主講。
講座伊始,曲超男老師以《孟子》“天將降大任于斯人”的經典論述切入,結合歷史與現代案例,闡釋“自找苦吃”的精神內涵?!俺钥嗖皇潜粍映惺芸嚯y,而是主動選擇成長?!鼻蠋煆娬{:“在物質豐裕的今天,主動吃苦是對抗‘躺平’的疫苗,是突破‘內卷’的密鑰。”
講座結束后,曲老師走進校圖書館,與師生開展了一場以“青春與奮斗”為主題的讀書交流活動。她與同學們交流:“當年我們打著手電在被窩里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和你們爭分奪秒備戰高考,都是對自我的‘淬火’。讀有字之書明志,吃成長之苦礪心——這才是閱讀日最深的饋贈。”
景德鎮市昌江區
4月22日下午,由昌江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組織開展的“賡續紅色血脈 傳承紅色基因”專題講座在昌江二中舉行。活動特邀省級“四個100”宣講導師、景德鎮學院音樂舞蹈學院院長、教授于芳,為紅色文化演講活動進行專業指導。
在講座上,于芳圍繞“演講藝術與技巧提升”這一主題,從演講內容、語言表達、肢體動作等多方面進行悉心指導,引導學生們要用真摯的情感講述那些感人至深的紅色歷史和英雄事跡。
于芳親身示范,教學生們如何運用抑揚頓挫的語調、精準生動的詞匯以及肢體語言的配合,將演講者的觀點和情感精準傳遞給聽眾,讓演講更具感染力、更富有表現力。
新余市渝水區
近日,江西省“四個100”文化導師在渝水區開展“紅色文化”調研活動,通過實地考察、座談交流,深入挖掘紅色文化資源,助力文化傳承與發展。
在羅坊,文化導師們首站抵達羅坊會議紀念館,導師們認真聆聽講解,深入了解羅坊會議的歷史背景、重要決策及其歷史意義。在興國調查會舊址,導師們駐足于珍貴的革命文物、歷史照片與文獻資料前,從歷史中汲取智慧養分。之后,導師們又走進了彭家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并與文明實踐站站長就紅色文化傳播、陣地建設與活動開展情況以及群眾文化需求進行了熱烈交流。
在珠珊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新聞導師鄒宇波目光敏銳,仔細記錄每一處細節;宣講導師廖林強神情專注,探尋著可傳遞的精神力量。他們與工作人員熱切交流,認真收集珍貴紅色故事和資料。 在花田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宣講導師手持相機不斷記錄,并仔細詢問文明實踐站工作人員老物件的來歷,試圖挖掘其背后的故事;文藝導師移步至老鋼琴前,修長的手指搭在琴鍵上,那如詩般悠揚的旋律從琴間流淌而出,似輕柔的風,拂過每一位聆聽者的心尖。
鷹潭市貴溪市
日前,江西省“四個100”文化導師下鄉計劃走進貴溪活動在貴溪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舉行。此次活動旨在選派新聞宣傳、理論宣講、文化文藝、非遺傳承等領域的專家學者下沉基層,為基層文化發展注入強大的精神動力。
活動中,新聞宣傳導師王瑩和宣講導師夏露露分別為大家帶來了精彩的授課。王瑩從多個角度深入剖析了新聞線索挖掘的方法與技巧,結合自身豐富的實踐經驗,通過實際案例分析、互動交流等形式,為學員們傳授了實用的新聞采寫技能。
夏露露則對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進行深入講解。她從會議的背景、主要內容和重大意義等方面入手,結合國內外形勢和實際案例,詳細解讀了全會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
贛州市定南縣
近日,江西省“四個一百”文化導師下鄉來到定南縣老城鎮,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文化導師陳華鳴用他豐富的攝影經驗,以“理論+實操”的形式為大家帶來了一堂生動實用的攝影課,用光影藝術助力鄉村文化振興。
講座中,陳華鳴老師從最基礎的構圖法則講起,結合自身多年創作經驗,通過大量實例對比,深入淺出地講解了構圖法則、光線運用、主題突出等核心技巧。他特別針對日常拍攝中常見的“錯誤姿勢”進行案例分析,并通過對比修改前后的照片,讓學員直觀理解如何提升拍攝質量。
陳老師一邊演示,一邊鼓勵大家拿起手機現場實踐。學員們熱情高漲,紛紛嘗試調整角度、聚焦光影,教室里快門聲此起彼伏,現場學習氛圍十分濃厚。為讓教學更“接地氣”,陳老師還帶領學員走到戶外,在老城鎮客家古城、樂德村高山蔬菜基地中實地教學。他示范如何利用自然光線拍攝建筑細節,如何捕捉人物動態表情,并逐一解答學員提問。
宜春市高安市
當艾灸的藥香與采茶戲的鑼鼓聲在鄉間交融,當治病的推拿手法與練武的拳腳招式同場呈現,高安市藍坊鎮魏家村的這個春日,見證了一場傳統非遺的融合演繹。在"四個100"文化導師下鄉計劃推動下,非遺導師、省級非遺項目“高安骨傷醫術”傳承人鄒恒鋒帶領團隊,將中醫診療現場搬進非遺大集,開創"健康搭臺、文化唱戲"的跨界傳承模式。
義診區,省級非遺"高安骨傷醫術"傳承團隊擺開診療臺,五位醫師同時開展針灸、推拿服務。據悉,3小時義診共接待近百人次,現場調制膏藥60余貼。剛剛扎完針灸的村民劉作軍表示:“扎完之后麻麻的,原來痛得厲害,現在感覺一下子松了很多?!?/span>
非遺展演區,三項非遺項目輪番登場。國家級非遺采茶戲《四九看妹》以俚語鄉音逗得觀眾前仰后合,省級非遺字門拳表演剛柔相濟,贏得滿堂喝彩。最具話題性的是省級非遺高安道情新編曲目《移風易俗好榜樣》,表演者將彩禮改革、喜事簡辦等政策編成俚曲,村民魏金花聽得頻頻點頭:"這比開會宣傳管用,調子還是老調子,大伙兒都愛聽愛看,詞兒都是新道理,告訴大家要移風易俗,不講彩禮講感情,不講排場講節約。"
高安構建的非遺傳承"三維矩陣",依托"四個100"文化導師下鄉計劃,成立非遺導師工作室,形成"導師帶團隊、團隊育骨干、骨干教群眾"的梯次培養體系。今年以來,已開展非遺下鄉活動10余場,培育縣鄉非遺傳承人40余名,惠及群眾近萬人次。
上饒市婺源縣
4月19日,江西省“四個100”文化導師下鄉計劃非遺推廣活動在婺源縣江灣5A景區舉行。江西省“四個100”文化導師(非遺導師)、中國文房四寶制硯藝術大師、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汪順清帶領十余位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走進五色風物館,以展覽、演示、互動體驗等多種形式,推動傳統工藝與文旅深度融合,進一步提升非遺的社會影響力和活力。
活動當天,五色風物館內設立歙硯文化專題展區,展區陳列的各類硯臺精品,質地溫潤、造型雅致,在光影映照下呈現出龍尾石特有的金星、螺紋等自然紋理,吸引眾多游客駐足欣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現場進行歙硯雕刻技藝演示,每一道工序都凝聚著精湛技藝與匠心精神。游客們近距離感受硯臺由石成器的全過程,切身體會“慢工出細活”的傳統工藝之美。
互動體驗環節進一步拉近了游客與非遺的距離。在汪順清的指導下,游客們嘗試在特制硯料上雕刻簡易圖案,體驗傳統工藝的操作流程。游客李女士表示:“原以為非遺離我們的生活很遠,親身體驗之后,才真正理解它的魅力和價值?!?/span>
吉安市安福縣
“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鄉村最美的構圖”。近日,江西省“四個100”文化導師下鄉活動如春風般吹進楓田鎮。文藝導師羅圣英攜團隊穿梭于宣講室、蔬菜基地、車田狀元洲之間,為基層文明實踐員們帶來一場“理論+實踐”的攝影盛宴。光影與笑聲交織中,文化資源如種子般深植鄉土,為鄉村振興注入文藝新活力。
“一張好照片,能講活一個故事!”課堂上,羅圣英老師結合自身豐富的攝影經驗,從理論講解、案例點評、實際操作等方面深入淺出地講授了攝影的構圖技巧、相機參數的調試方法等,以田間地頭的鮮活案例為教材,把晦澀的技術術語化作“家常話”。學員們時而屏息記錄筆記,時而舉起手機躍躍欲試,全新的攝影視角正在他們眼前徐徐展開。
走進蔬菜基地,羅老師卷起褲腳蹲在田埂邊:“蹲下來,才能看到土地真實的心跳”。她手把手指導學員,每一個知識點都讓在場的學員如獲至寶。在車田狀元洲的古樟樹下,羅老師示范“三分法構圖”,學員們拿起相機或蹲或仰,不時與羅老師交流心得體會,林間處處是快門聲與驚嘆聲。
撫州市南城縣
近日,江西“四個100”文藝導師(未來電視有限公司江西省運營總監)劉暢與市級文藝導師(撫州市政協退休干部、市攝協會員)鄭海云聯袂走進南城縣,深入南城縣開展文化賦能專項行動。通過這場跨越傳統與現代的文化之旅,探索“戲曲傳承+非遺活化+文旅融合+數字傳播”四維聯動的創新模式,為文明實踐注入鮮活的文化動能。
在南城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兩位導師與中心實踐員漫步于游步道中,詳細了解實踐中心文藝活動開展情況。在縣文化館,兩位導師來到“‘藝心向黨 藝心為民’南城縣文化館戲曲培訓班”現場,與縣文化館幾位員工深入交流。
在麻姑山風景區,兩位導師聽著導游的講解,認真思考如何將麻姑文化、長壽文化、書法文化與文明實踐相結合,形成一批具有南城地域特色的文藝活動。
江西志愿服務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專稿欄內的所有作品,包括標有“江西志愿服務網”LOGO的圖片,版權均屬于江西志愿服務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經本網授權使用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江西志愿服務網”和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注明“來源:×××”(非江西志愿服務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3.在本網的新聞信息頁面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不代表本網觀點,文責自負。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發布之后30日內同本網聯系。
※聯系方式:中國江西網 電話: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