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余旁牌舞》旁牌陣(俗稱旁牌舞),是由大余縣吉村康氏族人康明生于明朝萬歷年間在南京拜師習武時學得并帶回傳授,在康姓宗族中世代相傳,歷時已有四百多年。
3月26日,為更好地傳承和保護大余旁牌舞這一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江西省“四個100”非遺導師康壽生走進大余縣吉村中學開展旁牌舞教學課程,帶領同學們走進非遺的奇妙世界,在實踐中感受非遺魅力,傳承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
康壽生老師通過現場表演和動作示范教學,現場指導學生傳授動作要領,并以生動有趣的方式,結合圖片和實物教具,向同學們展示古老的旁牌舞的獨特東方魅力,深深吸引著同學們的目光。他們聽得津津有味,不時發出陣陣驚嘆,對旁牌舞這一古老而神秘的藝術形式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隨后,在導師的指導下,十余名學生手持圓形或燕尾形盾牌,全神貫注地學習“開旁牌”“持牌蹉步”“埋伏偷襲”等旁牌舞動作。他們跳躍騰挪、靈巧迅猛,過程緊張激烈,頗有戰場氣氛。
據史料記載,旁牌陣(舞)是抗倭名將戚繼光在練兵和實戰中創造的戰斗隊形和戰術動作,后傳入民間經演繹編排成為武術健身和表演的一種軍事舞蹈。旁牌舞表演形式分為陣式表演(圓窩陣、長窩陣、四方陣、一字陣)和擊刺表演兩大部分。先陣式表演,后為三種擊刺套路組合進行長短兵器攻防對打。2013年列入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吉村中學老師表示:“非遺進校園活動,讓廣大師生進一步認識和提升了對大余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意識,有助于全民保護傳承發展。”
下一步,大余縣將聯合非遺導師深入全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各中小學、園區企業等地,持續開展非遺下基層活動,激發群眾對非遺的熱愛和傳承意識,增強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發展。
江西志愿服務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專稿欄內的所有作品,包括標有“江西志愿服務網”LOGO的圖片,版權均屬于江西志愿服務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經本網授權使用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江西志愿服務網”和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注明“來源:×××”(非江西志愿服務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3.在本網的新聞信息頁面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不代表本網觀點,文責自負。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發布之后30日內同本網聯系。
※聯系方式:中國江西網 電話: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