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山城崇義,文明之光照耀大地:公園人氣滿滿、群眾怡然自得;校園書聲瑯瑯、學生朝氣蓬勃;街道干凈整潔、人車相互禮讓……文明花開,滿城幸福。
近年來,崇義縣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文明實踐為引擎,以文明創建為抓手,推進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
重培育 筑牢精神高地
一幅幅公益廣告、一句句文明標語、一處處文化景觀……“會說話”的文明風景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百姓生活。近年來,崇義縣把公民道德建設作為一項基礎性、戰略性工程來抓,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明之光照進百姓心田。
選樹先進典型,學榜樣做示范。該縣廣泛發動群眾,深入開展道德模范、身邊好人、文明家庭等先進典型推薦評選活動,涌現出一大批立得住、叫得響、傳得開的先進典型人物。2023年獲評中國好人1人、贛州好人4人,第八屆贛州市道德模范1人,評選崇義好人6人。
培育時代新人,厚植思政根基。崇義縣扎實推進文明校園創建、“新時代好少年”評選等工作,開展“傳承紅色基因”“學雷鋒志愿服務”“小手拉大手”等活動,開設“崇義教育”等專題專欄,培育未成年人正確價值觀,引領未成年人向上向善,營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環境。2023年開展“新時代好少年”評選、“傳承紅色基因”等系列主題教育實踐活動500余場次,刊發“崇義教育”專欄文章100多篇。
弘揚文明新風,推進移風易俗。該縣線上線下同步發力,宣傳新殯葬、新婚俗、新風尚。發放《“倡導婚俗新風 抵制高價彩禮”倡議書》《垃圾分類手冊》等資料20萬余份,更新設置網格公示牌、便民公示欄1200余塊,增設公益廣告400余處,發布“啄木鳥行動”曝光行動200余期,拍攝《文明,就在身邊!》《文明修煉手冊》等作品十余個。
從城市到鄉村,從線下到線上,崇義市民的價值取向和文明素養在精神文明建設中綻放光芒。
善實踐 提升幸福指數
一場場接地氣、冒熱氣、揚正氣的理論宣講,一場場有廣度、有深度、有溫度的志愿活動,一次次有增顏值、提氣質、升品質的惠民舉措……近年來,崇義縣廣泛凝聚社會力量,聚焦群眾需求,開展志愿活動,涵養文明新風,持續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內涵與外延。
陣地延伸由“固定點”到“家門口”。崇義縣現已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個、實踐所17個、實踐站135個,在此基礎上,創建19個百姓家門口文明實踐點——知行家,以及新建新華書店、圖書館、贛南三整暨崇義革命歷史陳列館等文明實踐點,構建起“中心、所、站、點”四級陣地體系,實現居民小區、中小學校、醫院、風景旅游區、公共文化場館等延伸領域全域覆蓋。
優質資源由“往上跑”到“向下沉”。崇義縣壯大專業志愿服務隊伍21支,扶持社會組織志愿隊伍12支,發展群眾志愿隊伍30余支。在此基礎上,用實結對共建實踐站機制,開展理論宣講等文明實踐五大類活動3468場次。宣講報告《修好共產黨人的“心學”》獲評2023年度“全國優秀理論宣講報告”,為全省唯一,受到中宣部表彰。
活動開展從“要我來”到“我要來”。崇義縣堅持群眾需求導向,持續開展“三問”大調研,收集群眾需求2208項、意見建議792項。精準策劃理潤竹鄉、崇尚文化、健康驛站等十大重點文明實踐項目。用好用活群眾性隊伍,舉辦“感恩新時代·幸福舞起來”廣場舞大賽、“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群眾歌手大賽等主題活動4369場次。
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形式多樣、有聲有色的精神文明建設活動,提升了市民精神面貌和城市文明程度,讓精神文明創建深入千家萬戶。
抓創建 增進民生福祉
坑洼道路變成柏油路,老舊小區舊貌換新顏,農貿市場華麗變身,市容環境干凈整潔,交通秩序井然有序……如今,完善的城市功能、美麗的城鄉風景、濃厚的文化氛圍,崇義正成為最美的“城市會客廳”。
創建精神文明高水平發展的“首善之城”。崇義縣堅持高質量綠色發展,創成國家衛生縣、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等。穩步推進文明單位、文明村鎮、文明校園、文明家庭創建,全縣成功創建(保牌)全國文明單位2家、省級文明單位8家、市級文明單位25家;成功創建(保牌)全國文明村鎮2個、省級文明村鎮6個、市級文明村鎮19個;成功創建(保牌)江西省文明校園3家、創建江西省文明校園先進學校5家;文明家庭11244戶。
建設群眾生活品質不斷提升的“幸福之城”。崇義縣持續加大民生投入,累計爭取資金超10億元,實施民生工程313個,完成陽明心城、城鄉污水處理廠網一體化、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等一批重點項目,興建改建城北智慧農貿市場等3座農貿市場、陽明中學等6所中小學,改造提升陽明步行街、政務服務中心、人民醫院等,實施知行公園、城市森林空間、城北“一江兩岸”游步道等建設。
打造具有人文特色和文化內涵的“魅力之城”。崇義縣打造“一山(陽明山)一湖(陽明湖)一城(陽明心城)一寨(陽明軍事文化體驗園)一園(知行公園)一館(陽明博物館)一院(陽明書院)一碑(平茶寮碑)”的陽明文化核心載體,建設“一江兩岸”游步道、全民健身中心、游泳館、文化場館等基礎設施,開展奧跑中國、萬人徒步、陽明文化論壇等各類文體活動,不斷擦亮“陽明圣地·養生天堂”名片。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山城崇義勁吹精神文明建設之風,讓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江西志愿服務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專稿欄內的所有作品,包括標有“江西志愿服務網”LOGO的圖片,版權均屬于江西志愿服務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經本網授權使用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江西志愿服務網”和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注明“來源:×××”(非江西志愿服務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3.在本網的新聞信息頁面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不代表本網觀點,文責自負。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發布之后30日內同本網聯系。
※聯系方式:中國江西網 電話: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