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金溪大地,春意盎然,比春風更暖的,是到處洋溢著的“奉獻、友愛、互助、進步”志愿服務精神。在金溪,學雷鋒活動持續深入開展。一個個志愿者用實際行動續寫新時代的“雷鋒日記”,用無私奉獻展示著蓬勃向上的精神風貌。凡人善舉猶如星星之火,點亮文明的燈塔,凝聚起奮力譜寫“大美金溪”新篇章的強大合力。
文明實踐活動蓬勃開展
在金溪,學雷鋒活動早已融入日常、化作經常,他們在社區、在街頭、在田間、在山野,在看得見與看不見的地方,在遍布全城的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里……
在何源鎮,文明實踐員們紛紛化身交通勸導員,在多個平交路口開展文明交通勸導志愿服務活動。活動中,志愿者們耐心地對逆向行駛、不佩戴安全頭盔等不文明行為進行勸導,引導駕駛人養成文明交通習慣。
在陳坊積鄉,當地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聯合鄉衛生院、民政所、鄉團委到鄉敬老院開展理論宣講、愛心義診、關愛慰問、衛生打掃四大志愿服務活動。
在黃通鄉,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與鄉團委組織志愿者對該鄉白馬嶺上山沿途丟棄的垃圾進行了清理,向登山的游客發放了宣傳單頁,進行森林防火、生態環保宣傳,檢查了沿線滅火器、消防水管等防火器材,并沿途新增樹立了文明標語提示牌,為這個乍暖還寒的三月平添了一抹“志愿紅”。
三月份以來,金溪縣依托186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站、所),以“學雷鋒·文明實踐我行動”為主題,開展“三月春風暖人心 雷鋒精神永傳承”愛心義診、“學雷鋒 送文藝志愿服務進校園”宣講、“愛在雷鋒月 情暖巾幗紅”志愿服務、“‘植’于心 ‘樹’未來”植樹節等系列活動100余場次。蓬勃開展的學雷鋒文明實踐活動,讓一個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站、所)成為兼具思想政治引領、傳播黨的聲音、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培育文明風尚、提供惠民服務的綜合性宣傳教育主陣地。
志愿精神熔鑄青春生命
志愿服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在金溪,在身著志愿紅馬甲的人群中,青年志愿者展現出新時代青年人樂觀向上、挺膺擔當的精神風貌,廣大青年志愿者們正立足新時代、展現新作為,以實際行動書寫新時代的雷鋒故事。
在左坊鎮,“河小青”志愿服務隊的青年志愿者來到該鎮后車村蘆河分渠開展凈灘行動。他們對后車村蘆河分渠沿岸進行全面排查,認真清理塑料袋、煙頭、果皮、紙片等垃圾雜物,使得河岸面貌煥然一新。
眼下正值春耕時節,在合市鎮岐嶺村的田地里,一抹抹鮮亮的“紅馬甲”與遠山的青綠相互點綴,他們的臉上帶著青澀與純真,虛心地向種植戶討教播盤方法和要點,一個接著一個擼著袖子卷起褲腳,躬身排線播盤,干勁十足。“不怕臟、不怕累,新時代青年就該扎根泥土,向上生長。”年僅25歲的青年志愿者張香香撫去臉上的汗水,露出樸實的笑臉,“我要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踐行雷鋒精神,為鄉村振興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青年群體已然成為金溪志愿服務隊伍的主力軍,全國垂釣俱樂部挑戰賽、第二屆象山文化旅游節、第三屆全國新聞媒體圍棋公開賽……多個重要活動、重大賽事現場,都能見到青年志愿者的身影。植樹造林、愛河護河、文明交通……青年志愿者參與到鄉村振興、生態保護、文明實踐的每一方熱土,成為新時代文明實踐的一個個縮影、一組組鏡頭。
弘揚雷鋒精神薪火相傳
歷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傳。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雷鋒始終是廣大青少年學習的榜樣、精神的高地,雷鋒精神始終是激勵廣大青少年向上向善的動力源泉,激勵著一代代青少年茁壯成長。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青山少年永不死,春生浩氣壯山河!”鏗鏘豪邁的誦讀聲從金溪縣仰山學校傳出,這里正在開展萬名文藝家下基層——金溪縣作家協會“ 學雷鋒”送文藝志愿服務進校園活動。活動通過開展以“緬懷盧春生烈士——金溪革命的播火人”為主題的紅色文化宣講,在該校300多名師生中弘揚了雷鋒精神,傳播了志愿服務理念。
在瑯琚鎮童心港灣,志愿者為小朋友們準備了紙和畫筆,和他們一起畫出心目中的雷鋒叔叔。勾畫輪廓、涂鴉上色,在志愿者們的細心引導下,一個個卡通版的雷鋒畫像躍然紙上,小朋友們都迫不及待地展示出自己的作品,雷鋒形象也深深烙印在孩子們的腦海中。
在金溪,文明之光更加璀璨,雷鋒精神代代相傳。“學習、傳承、弘揚、實踐雷鋒精神不是生活小事,更不是生活瑣事。”金溪縣委宣傳部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中心主任樂麗穎說,“哪里有需要,志愿服務就跟進到哪里。把雷鋒精神代代傳承下去,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光榮使命,要讓雷鋒精神在金溪落地生根,開出芬芳馥郁的花朵。”
江西志愿服務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專稿欄內的所有作品,包括標有“江西志愿服務網”LOGO的圖片,版權均屬于江西志愿服務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經本網授權使用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江西志愿服務網”和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注明“來源:×××”(非江西志愿服務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3.在本網的新聞信息頁面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不代表本網觀點,文責自負。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發布之后30日內同本網聯系。
※聯系方式:中國江西網 電話: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