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深入開展學雷鋒活動的重要指示精神,進一步在我省掀起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熱潮,著力發(fā)掘和培育一批優(yōu)質的文明實踐社會化志愿服務項目,促進我省文明實踐志愿服務規(guī)范化、制度化、社會化發(fā)展,省文明辦組織了首屆江西省文明實踐社會化志愿服務項目大賽,評定一類項目80個、二類項目200個。為發(fā)揮引領示范作用,“文明江西”微信公眾號開設專欄,對部分優(yōu)秀志愿服務項目進行展播,今天展播的是一類項目:章金媛“智慧助老”志愿服務項目、“青青小禾系鄉(xiāng)情”三留守人員關愛志愿服務項目。
章金媛“智慧助老”志愿服務項目
項目簡介
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老年人因不會使用智能設備而陷入窘境。他們的使用難點主要包括:對網絡不熟悉,遇到問題無法解決;周圍沒人幫助,操作太復雜等。針對以上問題,章金媛“智慧助老”志愿服務項目自2021年起持續(xù)為南昌市部分有意愿的老年人,圍繞出行難、就醫(yī)難等高頻事項和服務場景,提供智能設備化培訓,讓更多的老年人群樂享數字化紅利。
在項目實施前,為確保工作落實到位,行之有效,結合實際情況,制定了由章金媛愛心奉獻團南昌市第一醫(yī)院志愿服務隊,聯合南昌市多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對執(zhí)行志愿者集中化培訓,培訓內容涵蓋了“我教老人用手機”等,通過培訓,孵化了一批具備教學能力的優(yōu)秀志愿者。同時將預防風險、防止受騙等知識技能列為老年教育的必修課程,并通過給予適當激勵、授予證書等方式調動老年人學習的積極性,確保培訓內容實用性。為達到培訓區(qū)域廣、受眾人員多的目標,活動期間,志愿者深入城鄉(xiāng)社區(qū)開展志愿服務,分別在南昌市民巷社區(qū)、小金臺社區(qū)等多地采用大講堂的形式,圍繞最基本、最常用、與生活最貼切的操作技能,采取上門、線上教學、發(fā)放宣傳手冊等形式,進行“一對一”或“一對多”教學。同時鼓勵培訓后技術較強的老年人帶動幫助、培訓身邊同齡人,提高他們運用智能技術的能力。培訓期間還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慢病管理及健康科普”活動,包括聯合義診、健康咨詢、免費測血壓、測血糖等,聯通老人美好生活。
2021年至今共開展章金媛“智慧助老”志愿服務場次169次,參與志愿者共860余人,培訓受益老人1650人,輻射受益老人16500人,志愿服務總時長2160小時。
章金媛“智慧助老”志愿服務項目先后刊登在新華網進行宣傳,同時榮獲2021年南昌市優(yōu)秀紅十字志愿服務項目,2022年首屆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品牌項目金獎。通過“智慧助老”系列活動,希望能讓更多志愿者們了解“智慧助老”并加入宣傳“智慧助老”的活動中來,讓老年人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樂享“數字生活”。
通過一次次手把手地教導,志愿者們付出的是時間和汗水,收獲的是老人們純真的微笑與感謝。在南昌市民巷社區(qū)開展活動后,老人們紛紛表示收獲頗多,不少老人感嘆道:“現場的志愿者教會了我們如何網上購買火車票、使用老年版乘車軟件等,實在太便捷了,沒想到智能手機軟件有這么多的功能值得我們學習,我們會將所學習到的知識教會給身邊的老人,讓更多老人學會使用智能手機,為智慧助老公益活動助力。”
“青青小禾系鄉(xiāng)情”三留守人員關愛志愿服務項目
項目簡介
上饒市古稱廣信、信州,以“山郁珍奇,上乘富饒”得名上饒,有“四省通衢”“豫章第一門戶”之稱。是革命老區(qū)、紅色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區(qū),也是我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國家衛(wèi)生城市之一。“青青小禾系鄉(xiāng)情”三留守人員關愛志愿服務項目設計初衷選取“可聽、可看、可說、可參與”的形式,引導留守兒童認識自我、認識家庭、認識家鄉(xiāng),厚植鄉(xiāng)情、聯系親情、情系鄉(xiāng)親,將鄉(xiāng)土自豪感播種在心中。
項目以發(fā)現“鄉(xiāng)土鄉(xiāng)情之美”,傳承“紅色革命歷史、地名文化、傳統(tǒng)文化”為切入點,聚焦“三留守”(留守老人、留守兒童、留守婦女)人員的朋輩支持需求、代際溝通需求、社會性成長需求,將留守家庭整體定位為服務對象,設計開展“贊家鄉(xiāng)”“話家鄉(xiāng)”“繪家鄉(xiāng)”系列活動,發(fā)掘、激發(fā)服務對象潛能,喚醒老一輩的紅色記憶與自信,厚植兒童“孝老愛親,熱愛家鄉(xiāng)”情懷。實現留守長者從接受服務的弱勢群體轉變?yōu)橹v述歷史的“使能者”,留守兒童成為地方文化的“宣傳者”,老少扶持,共同成長的目標。
與此同時,優(yōu)化服務模式,建立了市、縣公益組織合作,“社工+志愿者”聯動機制,培育地方志愿服務組織與志愿者,為鄉(xiāng)村未成年人關愛、保護服務提供人員與專業(yè)支持。應用優(yōu)勢視角與增能理論,將留守于家鄉(xiāng)的困境轉化為與家鄉(xiāng)、親人的密切聯系,通過把鄉(xiāng)情外化為傳承地名文化、傳統(tǒng)文化、家鄉(xiāng)風俗與習俗,設計開展兒童成長小組,提升兒童技能學習、同伴認同、自我實現、團隊精神、社會責任。應用生態(tài)系統(tǒng)理論,設計開展家庭成員共同參與的社區(qū)活動,從厘清各方角色定位、增進了解與合作、構建有效溝通的橋梁三方面著手,修復老人社會支持網絡與家庭功能。探索應用地區(qū)發(fā)展模式引導社區(qū)居民開展公益活動,培育“祖孫”志愿者骨干,參與解決社區(qū)問題,營造友愛互助的社區(qū)文化與居民參與的服務機制。
賦能成長破解留守困局,發(fā)揮志愿服務支持性作用項目以服務“賦能”受助對象,設計了《認識家鄉(xiāng),看到家鄉(xiāng)的美》《探索家鄉(xiāng),感受樸素的鄉(xiāng)情》《情系家鄉(xiāng),新一年要加油》等板塊,支持受助對象從心理、知識儲備、服務技能等多方面具備自主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的能力與意愿,培養(yǎng)“祖孫”志愿者,傳遞志愿服務“人人可為”理念。
規(guī)范管理優(yōu)化服務模式,強化公益組織專業(yè)性支持項目采取“1+6+N”模式,由上饒市社會工作協(xié)會社工進行項目設計與執(zhí)行指導,選擇縣區(qū)公益組織落地實施,先后投放余干縣、廣信區(qū)、信州區(qū)、橫峰縣、鉛山縣、玉山縣,聯動當地公益組織6家,發(fā)動志愿者152人,開展服務72期,服務對象175人,志愿服務總時長5029.31 小時。有別于個體組織獨立開展的志愿服務活動,項目采取市縣鄉(xiāng)村聯動,執(zhí)行過程中市社協(xié)就項目作進一步規(guī)范,以活動前培訓、過程中指導、完成后評估的方式提升執(zhí)行者服務水平,支持地方在項目方案基礎上拓展服務板塊,鏈接當地資源,實現品牌項目“本土化”,有助于項目進一步自主實施、定點實施、持續(xù)實施。
倡導傳承精神文化內核,延展品牌項目示范性影響項目在實施過程中把握文化輸出“準確性”、傳播形式的“多樣性”,注重項目實施成效。選派上饒市博物館、上饒集中營革命烈士紀念館、上饒市規(guī)劃館專業(yè)講解員作為志愿者,以“社工+專業(yè)志愿者+地方組織志愿者”團隊,注重服務家庭的選擇,因地制宜挖掘地方特色,遵循服務計劃分期推進。讓書本上的歷史、地圖上的地名“活起來”,廣泛地傳播,生動地傳承。
江西志愿服務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專稿欄內的所有作品,包括標有“江西志愿服務網”LOGO的圖片,版權均屬于江西志愿服務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經本網授權使用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江西志愿服務網”和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注明“來源:×××”(非江西志愿服務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3.在本網的新聞信息頁面上進行跟帖或發(fā)表言論者,不代表本網觀點,文責自負。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發(fā)布之后30日內同本網聯系。
※聯系方式:中國江西網 電話: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