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深入開展學雷鋒活動的重要指示精神,進一步在我省掀起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熱潮,著力發掘和培育一批優質的文明實踐社會化志愿服務項目,促進我省文明實踐志愿服務規范化、制度化、社會化發展,省文明辦組織了首屆江西省文明實踐社會化志愿服務項目大賽,評定一類項目80個、二類項目200個。為發揮引領示范作用,“文明江西”微信公眾號開設專欄,對部分優秀志愿服務項目進行展播,今天展播的是一類項目:“青禾護紅苗”志愿服務項目、老友記——關愛長者陪伴志愿服務項目。
“青禾護紅苗”志愿服務項目
項目簡介
“青禾護紅苗”志愿服務項目是瑞金返鄉大學生志愿者以瑞金市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為依托,通過“以大帶小”代際融合與傳承的形式,充分利用瑞金本土紅色資源優勢,為瑞金革命老區留守兒童紅色賦能的志愿服務項目。項目旨在形成以紅色文化引領為核心,紅色體驗教育為重點,心理疏導、學業輔導、假日陪伴、自我保護能力提升訓練為延伸的“青禾護紅苗”兒童關愛模式。通過該模式,使留守兒童在實現對紅色文化“五個一”傳承的基礎上,獲得心理品質和綜合素質的提升,讓其獲得有質量的陪伴時光。
激活紅色文化資源,著力煥發新生機。為切實打通青少年兒童真實情況的“最后一公里”,“青禾護紅苗”志愿服務項目以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為依托,結合16個村(社區)紅色文化資源優勢,舉辦180多場留守兒童紅色文化主題教育活動,輻射1500余個家庭,實現了對紅色文化“五個一”的傳承,即能唱一首紅歌、看一部紅色電影、誦一篇紅色詩歌、講一段紅色故事、傳承一種紅色精神。同時,走訪留守兒童,形成30個案例,有效緩解瑞金市的留守兒童有效陪伴及兒童的安全意識薄弱問題,充分發揮紅色文化教育對留守兒童的引領作用,也帶動社會多方力量參與到兒童志愿服務活動中來,健全留守兒童的人格。
推進“以大帶小”,著力講好新故事。服務隊自2020年成立以來,共招募返鄉大學生志愿者300余人,為瑞金市轄區內的3000多名留守兒童提供溫暖與關懷,志愿服務時長18000余小時,形成“護苗成長1+N”的服務模式,即紅色文化引領為核心,N種服務模式(比如心理疏導、學業輔導、假日陪伴等)為延伸。同時,“青禾護紅苗”志愿服務隊與小小紅領巾講解員聯動,開展30場一大一小紅色故事我來講、紅色文化主題活動、紅色景區研學活動等紅色系列主題活動,讓孩子們更深入地了解革命歷史,形成常態化的“紅心點亮童心”紅色文化傳承發展機制。
厚植志愿為民情懷,著力賦予新動能。在項目開始實施階段,僅有少數兒童參與該項目的活動。我們通過走訪調研,不斷優化項目實施方案,提升活動質量,將教育融入娛樂,通過紅色繪畫、手工制作、紅色故事分享會以及革命先輩事跡展覽等多元化活動的方式吸引兒童。這種演變逐漸吸引了更多的家長和孩子參與其中,進一步證實該項目的價值和影響力。
保障措施:
1.志愿服務培訓:定期對組織情況、項目志愿服務內容進行講解,結合志愿者的實際需求開展一系列志愿者培訓,包含開展兒童關愛活動應知應會、應急救護知識、運動健康、手工才藝、心理講座等各類知識培訓,提升志愿者整體素質。
2.考核激勵制度:根據志愿者每次活動的自評與他評結果,確定優秀志愿者、先進個人的人選,并在公眾號進行優秀事跡宣傳,發放榮譽證書。每年組織返鄉大學生志愿群體開展茶話會、團體拓展、文藝晚會等集體活動。
3.資金保障機制:資金主要是用于購買活動物資和宣傳物料、個案幫扶、志愿者保險以及志愿者補貼等。
“青禾護紅苗”志愿服務項目將革命老區返鄉大學生反哺家鄉的社會性動機與本土志愿服務巧妙結合,一方面使大學生群體在公益踐行中實現自我價值,一方面使老區本土留守兒童獲得紅色賦能,充分實現了紅色文化資源對“一大一小”群體的雙引領作用,最終形成“青禾護紅苗”的紅色文化資源代際融合與傳承的志愿服務模式,深受廣大兒童及其家長的喜愛。該項目曾榮獲第六屆全國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銀獎、第三屆江西省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銅獎、第十一屆江西省青年志愿服務優秀志愿服務項目、首屆江西省文明實踐社會化志愿服務項目大賽“一類項目”等。
“青禾護紅苗”志愿服務項目是由瑞金市紅都義工民間組織培育并打造,獲得群眾高度贊揚。“過去我的孩子性格靦腆,說話輕聲細語,但在參與該項目的活動后,她的性格變得更加開朗且充滿自信。她甚至開始主動向我們講述八子參軍的紅色故事。我由衷地表示感激,期待這樣的活動能夠持續開展,以惠及更多的孩子。”在活動招募群中,家長們為志愿者們的辛勤付出點贊,充分展現了大家對志愿者們的高度認可和贊揚。
老友記——關愛長者陪伴志愿服務項目
項目簡介
“小饒,在哪下載軟件比較靠譜?我下的這些軟件經常讓我授權,會不會盜我的錢?我在手機上買理財靠不靠譜……”李爺爺是一名新干縣銀河養老院的一名40后“潮人”,不僅懂得線上購物,還懂得線上投資,新干縣睿益社工創始人饒睿正在為李爺爺一一識別APP,將非常用風險APP進行刪除,并指導關閉不必要的授權,確保信息安全。李爺爺被饒睿的真誠友善所感動,連連感謝,并約好下次還要找他幫忙。
近年來,隨著我國老齡化的日益加劇,養老問題也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現象。目前,養老院對老人的服務多以生活照料為主,缺少精神慰藉方面的服務,而且部分老人的子女在外地工作,由于工作、身體狀況、照顧自己小家庭等原因難以做到經常或長時間看望老人,另外以往的志愿服務多以慰問等一次性服務為主,很難與老人建立起深層次聯結,無法在老人情感方面提供長期支持等情況。在此背景下,新干縣睿益社工于2019年12月啟動了老友記——關愛長者陪伴項目。
該項目通過與養老機構或社區合作,搭建敬老志愿服務平臺,組織志愿者為老人提供一對一的長期陪伴與生命關懷,以訪談回憶錄的方式進行交流,發掘老人自身的閃光點,滿足老人渴望被關注的需要,緩解老人的空虛與孤獨,使老人心態更健康和穩定,提升老人對生活的滿意度和幸福感。
該項目主要服務方式是志愿者與老人一對一結成對子,周末定期去陪伴結對的老人,每兩周服務1次,承諾至少持續服務1年以上,訪談、記錄老人的人生故事,發掘老人的閃光點并整理成文廣泛分享。目前有長期一對一服務志愿者43人,每周常態化開展陪伴長者的生命關懷服務,另外還開展了尋寶闖關、跨年聯歡、閱讀活動、衍紙手工、香囊手工、手繪扇子、節日聯歡、健康講座、歡唱攝影、益游為敬等主題活動,共開展服務135次,服務老人2620人次,服務總時長4030小時。養老院的工作人員表示,正是有睿益社工“老友記”這種一對一的長期志愿服務,才讓那些孤單老人的情感有了一份寄托和慰藉,希望有更多的愛心人士能加入到睿益志愿者行列。
與此同時,“老友記”之《記憶中的淦味》征文活動正在火熱進行,借鑒敘事療法,重新理解生命,通過回憶人生中的美好時光,展現老年人的生活經歷與時代變遷,記錄美食背后蘊含的生命故事和情感聯結,“憶苦思甜”,傳遞社會正能量,倡導敬老愛親家庭和睦的孝道文化與鄰里之間守望相助的鄉風文明。《記憶中的淦味》得到了騰訊基金會、南都基金會、新干縣委宣傳部等單位的支持。還喚起了省外新干籍游子的思鄉之情,促進了越來越多的人愿意去關心老人、理解老人。
江西志愿服務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專稿欄內的所有作品,包括標有“江西志愿服務網”LOGO的圖片,版權均屬于江西志愿服務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經本網授權使用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江西志愿服務網”和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注明“來源:×××”(非江西志愿服務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3.在本網的新聞信息頁面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不代表本網觀點,文責自負。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發布之后30日內同本網聯系。
※聯系方式:中國江西網 電話: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