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理論,傳政策;講法律,傳知識;講習俗,傳文明;送演出下鄉,送電影入村,送溫暖入戶……近年來,萬年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常態化開展了形式多樣、百姓喜愛、行之有效的文明實踐活動,群眾生活豐富多彩,百姓幸福指數節節攀升。
做強陣地,群眾紛至沓來
“有了這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小孩都能放下手機游戲到文明實踐中心里看書學習,家長也省了不少心。”萬年縣陳營鎮萬家明德書院附近的居民對記者說。
該書院內含“文學、藝術、教育、兒童”等各類紙質圖書1萬余冊,配置了電子閱讀器,內含1萬種數字圖書、3000集有聲圖書等各類資源供各個年齡段的群眾閱讀,有兒童閱讀區、涂鴉墻和益智玩具等,不僅可以提高孩子們閱讀的興趣,還為孩子們提供了舒適的閱讀環境。
“李嫂,下午忙啥?”
“孫子去學校了,也沒啥事。”
“我們去新時代文明實踐啵,那里裝修得很漂亮,還安了一臺電視了,里面看的東西可多了,可以看新聞、學做菜、聽戲曲……比自己家的節目好看多了。”
“是那臺還可以打電話的電視?我聽村主任說,誰想和在外務工的子女聯系,家里沒電話的,可以到實踐點去。”
“對,就是那臺電視。”
為了豐富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萬年縣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站、所)安裝了顯示屏,將學習強國的端口接入,讓一些不會玩手機的老年人也能觀看學習強國的內容。同時還設置了親情線,通過顯示屏可以撥打電話,為留守兒童和孤寡老人聯系在外務工的親人。各個中心(站、所)之間也相互聯通,一個站所直播節目,其它站所可以同時收看,擴大了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宣傳效果和影響力。
縣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王樹平說:”以前開展一場文明實踐活動,一般都是50多個人現場觀看,而現在開展一場活動,各鄉鎮可以同時互動參與,提高了影響力,還降低了活動成本。“
豐富形式,草根樂送萬家
“我們國家政策真是好,又有低保和五保,感謝政府感謝黨,感謝總理李克強,感謝主席習近平,窮人也都翻了身……”民間藝人彭興榜的方言快板說唱贏得現場掌聲陣陣。
”女兒也,快、快、快,跟著爹爹上街去“、”爹爹也,瞧、瞧、瞧,街上竟然大變樣“、”萬年珍珠大又圓“、”萬年貢米香又甜“……段木蘭、蔡棟梁等歡快俏皮的二人傳《喜看萬年大變樣》讓百姓樂開了懷。
”現代女人真時尚,婦女權益得保障,法律助我挺傲骨,真棒……“一群身穿旗袍的巾幗志愿者,深入基層,在鄉村舞臺走著旗袍秀,講著三句半,引來了無數圍觀群眾。
為了改變說教式宣講,讓枯燥的理論鮮活化,萬年縣打造了一支民間藝人實踐隊,通過快板說唱、小品表演、二人傳、旗袍秀等形式,在群眾中開展日常宣講,讓黨的政策像春雨般滋潤大地,使文明新風在千家萬戶扎根。
真情服務,點單暖民之心
“我都好久沒理過頭發了,能幫我聯系一下新時代文明實踐隊點個單啵,理發服務的。”托老所的韓大爺說。
“可以的,順便給你們表演個節目,需要嗎?”村書記韓勝林說
“那就更好了。”托老所的老人們異口同聲地說。
在萬年縣珠田鄉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坪上托老所,村里的志愿者們給老人們唱紅歌、講故事,量血壓、理頭發,和老人一起包餃子、吃餃子,老人們樂得合不攏嘴。81歲的韓必勝老爺爺說:”我的子女常年在外務工,家里就我一個老頭子,幸好有志愿者們時常來看望,陪我們說說話,聊聊天。“
“你家有人在外務工嗎?貧困戶在外務工的,可以申請交通補貼哦。扶貧政策方面,有不清楚的,可以隨時咨詢,我們縣里有個云上萬年APP,如果需要服務,可以在上面點單。”蘇橋鄉楊橋村宣講員李永平又挨家挨戶上門走訪,了解貧困戶的近況,給他們耐心地講解扶貧政策。
今年五十歲的虞露芳家住萬年縣蘇橋鄉金山村,夫妻倆都是小兒麻痹患者,妻子患有殘疾,常年與輪椅為伴。一家5口人,上有一老,下有兩小,生活的重擔都壓在了虞露芳一人身上,全家靠賣鴨蛋、板栗為生,2013年,因殘納入貧困戶。“之前我一直愁銷路,我就在云上萬年的文明實踐里點了單,就有扶貧干部聯系我,經常到家里來,告訴我一些鴨子銷路。我很感謝這些幫助,它讓我對生活充滿希望。”虞露芳這樣告訴記者。
我們根據百姓的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文明實踐活動,圍繞“群眾點單,中心(所、站)配單,志愿者買單,社會評單”的“四單"模式,精準開展,讓活動受喜愛、有成效。
如今,在萬年農村里,深受百姓喜愛的就屬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了,傳遞文明新風,改善鄰里關系,豐富百姓生活,提升幸福指數,切實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江西志愿服務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專稿欄內的所有作品,包括標有“江西志愿服務網”LOGO的圖片,版權均屬于江西志愿服務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經本網授權使用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江西志愿服務網”和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注明“來源:×××”(非江西志愿服務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3.在本網的新聞信息頁面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不代表本網觀點,文責自負。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發布之后30日內同本網聯系。
※聯系方式:中國江西網 電話: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