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菽飄香時節,江西省的文藝志愿者們帶著沉甸甸的文藝食糧,來到撫州各縣(區),為當地的百姓送去他們渴盼的文藝演出、講座、輔導。群眾在享受農作物豐收喜悅的同時,也得到精神的愉悅。
根據當地群眾的“點單”需要,“萬名文藝家下基層”——江西省文聯系統“名家講堂”“文藝輕騎兵”進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活動于9月10—11日,在撫州市區、臨川區、東鄉區、樂安縣、宜黃縣、黎川縣、廣昌縣、金溪縣、資溪縣、南豐縣、崇仁縣、南城縣開展了29項文藝志愿服務活動。省文聯黨組書記馬玉玲,撫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肖承貴,省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張越等參加了部分活動。
撫州市區
9月10日晚,由省、市文聯聯合組成的文藝演出小分隊來到撫州市文昌里歷史文化街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給當地群眾帶來了一場精彩紛呈的文藝演出。演員們先后表演了舞蹈《鼓舞歡歌》,女聲獨唱《共圓中國夢》《不忘初心》,雙人舞《兩滴水》,小號獨奏《軍歌連奏》《西班牙斗牛士》,撫州采茶戲《王媽媽愛雞》,男聲獨唱《陽光路上》《少林少林》等精彩的文藝節目,贏得現場觀眾陣陣掌聲。
藝術家萬道明來到撫州市文昌里歷史文化街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當地舞蹈愛好者進行廣場舞授課。他的授課,展示了舞蹈藝術之美,開闊了舞蹈愛好者視野,讓大家享受了一道舞蹈藝術的美餐。
省書協常務理事李貴陽,在撫州市文昌里歷史文化街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進行了一場書法講座。講座內容通俗易懂,深入淺出,深受書法愛好者的歡迎。李貴陽還現場揮毫潑墨,并對書法愛好者的作品進行點評與指導,與書法愛好者交流心得。
在撫州市高新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中國作協會員、知名散文作家羅張琴以“從散文的題材說起”為題,作了一場精彩的講座。羅張琴以自己創作的多篇散文作品為例,從題材的選取、素材的收集、角度的切入以及創作的態度等方面,講述了一篇篇散文創作的形成過程。
臨川區
省作協會員、峽江縣作協主席陳煒在臨川區十六中作了題為《作家教你寫作》專題講座。她結合個人創作經歷、雜志選稿用稿要求等內容,對250多名初二學生進行一場別開生面、生動有趣的寫作指導,受到一致好評。
中國大陸影視導演、省影視家協會理事李虹走進才都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進行短視頻(微視頻)制作專題講座。他用實例深入淺出、生動形象地講解視頻制作技巧,在場的50余名愛好者沉浸在李虹老師的精彩講課中。
省作協副主席袁萍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臨川區新華書店,為才子之鄉懷有文學夢想的追夢人,作了一場生動的文學講座。講座圍繞“怎樣寫好小說”展開,就小說的謀篇布局、細節描寫、人物刻畫、技巧運用,結合自己的創作體會,進行了深入淺出的分析講解。大家紛紛表示,講座十分精彩,深受啟發。
東鄉區
省書協副主席張建華來到東鄉區實驗中學,為該校師生上了一堂行書講座課。東鄉區實驗中學是江西省普通高中特色發展試驗學校,也是一所書法名校,學校3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都參加了校內書法培訓。張建華老師精彩的講解,大大提升了他們對書法藝術的興趣,堅定了學好書法的信心。
江西師范大學李智英老師來到東鄉區金峰街道東銅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當地廣場舞愛好者進行廣場舞輔導。“做夢都沒有想到會有這么專業的舞蹈老師來到我們社區,手把手教我們舞蹈,真是太好了!”來自東鄉區金峰街道東銅社區吳女士高興地說道。此次活動共有100余名廣場舞愛好者參加。
樂安縣
省攝協副主席、副秘書長汪小毅,江西攝影家俱樂部藝術總監付志勇,來到樂安縣湖溪鄉小陂村村委會和湖溪鄉敬老院,與脫貧模范、敬老院老人親切交談,為他們拍攝照片,現場打印送給他們。“從小到大都沒有單獨拍攝這樣的照片,謝謝您為我們免費拍照。”拿到照片的脫貧模范張金財激動地說。
江西師范大學舞蹈系研究生朱婉莎來到鰲溪鎮下大街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100多位廣場舞學員進行了現場輔導。她以一支歡快的傣族舞為教學案例,讓學員們了解掌握傣族民間舞的風格特點、基本舞步、舞姿造型、動律特點等,為學員們今后的舞蹈表現、創編等打下良好基礎。其細致的動作指導和優美曼妙的舞姿,深深打動、吸引著參學學員。學員周麗紅說:“老師的輔導讓我們受益匪淺,希望以后能多有這樣的交流輔導活動。”
宜黃縣
中國書協會員、省書協教育委員會委員、中國教育學會書法教育委員會委員周俊,在宜黃縣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書法愛好者普及書法基本知識,并與他們進行互動交流。周俊的講解深入淺出、生動有趣,在場書法愛好者紛紛點贊,都表示收獲滿滿的。
在二都鎮簾前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中心廣場,江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舞蹈系研究生曹凌燕,為簾前村廣場舞愛好者進行廣場舞輔導。大媽們紛紛表示:這次機會難得,通過專業舞蹈老師的教學,我們的舞蹈水平有了進一步的提升,也使我們的精神生活更加豐富了。
黎川縣
省美協原副主席、江西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授蔡鳴在黎川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黎川縣陶瓷油畫交易中心三樓培訓室)開展以“油畫色彩”為主題的講座。他用投影的方式,以世界名畫和自己的獲獎作品為示范,深入淺出地講解油畫色彩的運用和細節的處理。還和現場學員分享創作的痛苦和快樂,鼓勵大家在油畫藝術道路上不斷前行。講座繪聲繪色、生動具體,臺下掌聲陣陣。
省作協會員江錦靈來到東方紅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就“如何提高文學創作水平”為文學愛好者進行現場授課。江錦靈老師從認識文章、感悟文章到書寫文章,從模仿到創作,闡述了自己對文學創作的認識,鼓勵大家不斷研讀文章、書寫文章,多看、多寫、多思考,不斷提高創作水平和創作質量。整場授課娓娓道來、清新自然,讓大家深受裨益。
廣昌縣
撫州市攝影家協會會員袁奕和部分縣攝協會員來到廣昌縣盱江鎮小港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當地30余位致富能手、脫貧模范免費拍照,并打印裝裱贈送,受到當地村民的熱烈歡迎。
為提高宣傳工作人員的攝影知識基礎,培養美學素養,陶冶情操,用光影留下美好的事物,撫州市攝協副秘書長葉志華來到廣昌縣委宣傳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為干部職工帶來了一場生動活潑的攝影藝術課程。
金溪縣
金溪縣對橋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江西師范大學研究生張靈娜教舞蹈愛好者跳新疆民族舞。盡管感冒身體不適,但看到愛好者的熱情,她堅持認真地指導大家,一個動作一個動作地教,一遍一遍地練習,并對愛好者們提出的問題,一一耐心作答。
根據當地攝影愛好者的要求,省攝協會會員,多次獲得國際國內攝影大賽金銀銅獎的周撫陽來到金溪縣秀谷鎮仰山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以《攝影創作和如何投稿參賽》為題,向當地攝影愛好者講授了攝影作品如何參賽、如何投稿的心得體會,并就自己的多次獲獎作品進行分享與交流,受到到場50多人的熱烈歡迎。
省書協副主席張英俊在金溪縣秀谷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為近五十名書協會員和書法愛好者作了精彩的輔導。他講述了書法的源流、學書的取法,讓學書者有一個清晰的方向。并對到場會員和愛好者的作品進行點評,回答他們的提問。他還現場示范,用隸書、行書寫下了“高振六翮”兩個條幅。
資溪縣
南昌航空大學音樂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施惠媛在資溪縣鶴城鎮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聲樂愛好者主講了聲樂演唱相關知識。她通過聲樂理論知識講解和現場互動的教學模式,獲得聽課者的一致好評。大家認為,聲樂藝術不僅能陶冶情操,更是對生活的贊揚。希望以后能夠更多開展這樣的活動,讓更多群眾接近聲樂藝術,提升歌唱水平。
南豐縣
在南豐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中國作協會員、作家彭文斌以“用情生活,用情寫作”為主題,從“選擇大美,構筑精神世界的高地”“以筆代言,釀造精神美酒”兩個方面,結合自己的創作心路歷程和寫作親身體會,對如何開展散文詩歌創作進行了闡述。整個講座立意高遠、生動唯美,大家收獲良多。
江西師范大學舞蹈系研究生陳嘉敏來到南豐縣市山鎮包坊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與基層舞蹈愛好者零距離交流。面對面的示范、手把手的教導,讓大家受益匪淺。
崇仁縣
國家一級導演王玉錦來到崇仁縣西路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30余名愛好者講授了短視頻(微視頻)制作課。他系統地講解了攝影及微電影創作過程、技術和后期制作技巧,對作品后期處理中影調的運用,作品體現方式以及創作的思路等。大家表示聽王導的課很受啟發,對自己今后的創作有非常大的幫助。
在崇仁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活動(人防辦),江西師范大學研究生羅薇系統地講解了怎樣才能跳好廣場舞,并詳細傳授了民族舞中藏族舞的基本元素,現場60余名舞蹈愛好者聆聽了講座。大家表示,羅老師的講座深入淺出、生動有趣。
高安市采茶劇團黨委書記、團長況慧走進崇仁縣崇仁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縣文化館),就“如何傳承發展好采茶戲”,為近40名戲曲愛好者作了精彩的講授。況老師從高安與崇仁的采茶戲在曲調與語言上的差別做了詳細的對比,對高安采茶戲的現狀及網絡平臺的利用作了分析與展望。在談到崇仁的采茶戲如何傳承時,他還提出了合理的建議。講座現場氣氛熱烈,給崇仁縣戲曲愛好者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省音協會員、撫州市音協副秘書長黃曉霞來到崇仁縣三中新時代實踐活動中心站,為聲樂愛好者進行輔導。她從聲帶結構、身體結構,從美聲、流行、民歌等不同類型的歌曲,闡釋了唱歌的科學發聲方法。她講課內容切合實際,生動精彩,得到現場70多名歌唱愛好者的一致好評。
南城縣
書法家何華走進南城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服務中心,為近40名書法愛好者上了一堂專業輔導課。活動現場,何老師首先點評了書法愛好者的作品,指出了創作和臨習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讓大家受益匪淺。縣實驗小學書法老師徐冬華說,希望以后多組織這樣的活動,以提高我們的書法創作水平。
省攝協五屆常務理事李利報走進南城縣建昌鎮花樓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100余名攝影愛好者講解攝影基礎知識。他通過攝影圖片的案例分析,詳細給攝影愛好者講解了相機的使用及拍攝環境中相機參數的設定等知識,把專業的攝影技術講解得通俗易懂,同時與攝影愛好者進行答疑解惑互動,獲得一致好評。南城攝影愛好者徐勇說:“參加這次講座,豐富了我的攝影知識,提升了我對攝影藝術的認識。我要用我的相機拍下我們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每一個精彩瞬間。”
江西志愿服務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專稿欄內的所有作品,包括標有“江西志愿服務網”LOGO的圖片,版權均屬于江西志愿服務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經本網授權使用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江西志愿服務網”和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注明“來源:×××”(非江西志愿服務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3.在本網的新聞信息頁面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不代表本網觀點,文責自負。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發布之后30日內同本網聯系。
※聯系方式:中國江西網 電話:0791-86849032
|